科学课堂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9-09-10 05:16李文敬
成长 2019年8期
关键词:科学课堂问题意识培养

李文敬

摘 要: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科学探究,而提出问题则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是探究式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开启科学学习这个宝库的钥匙。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提出问题为中心,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教给学生提出质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中,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科学课堂;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又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成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所以在科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也能使学生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积极探求者,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为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心,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疑、布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 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提问

要使学生能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教师不但要提供可用材料,创设好德情境以及适当加以引导,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旧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放开束缚,随心所欲地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大的还是是小的,是否紧扣主题,甚至可能是异想天开式的问题,教师都应让学生畅所欲言,不能加以责难。只有学生放开了、可以提问自由了,创新的思维才会出现。只要放的开,一定会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这正是科学探究所希望的。在课堂上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提倡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能够“自由自在地呼吸”,敢想,敢做,敢说,及时说出自己的看法,以此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从而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以及适宜的土壤,这样才利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小学生的天生爱玩好动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等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只要教师多加引导就能够转化为强烈的学习行为和求知欲望。而且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就算是低年级的学生也决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他们学习新事物的基础,教师要紧抓一切有利的条件,促进学生提出新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如在执教三年级《蚂蚁》一课时,我开门见山地问学生们:“看到这些蚂蚁你们想研究什么呢?”经过思考学生纷纷提出:“蚂蚁对人类生活有害还是有利?”“蚂蚁大多生活在什么地方?”“蚂蚁是靠什么寻找食物的?”“蚂蚁的外形是怎么样的?”等。在这些问题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基础的学生就会有不用的疑问。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不让学生感到困惑,让他们乐于提问,敢于提问。

2 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问可提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这是南宋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在科学教学中:我经常发现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发现问题,更是提不出问题。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后,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实验、课件、语言等各种教学手段,营造出一种让学生有内容可提问的情境。比如在学习三年级《磁铁》一课时,我把活动主题分成了四个教学环节:(1)情景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形状的磁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研究磁铁的欲望。(2)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设计方案一观察现象一交流研讨结果”的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探索研究环节。(3)活动拓展。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磁铁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磁铁的奥秘。(4)为了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调查磁铁还有哪些用途。

当进入汇报实验结果产生疑问的环节时,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火花,竟然提出了“两个N极和两个S极能不能连在一起?”、“为什么磁铁两头吸的小铁钉最多?”等富有挑战性的16个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问题引入以问题结束,在很大程度地延伸了知识面。

3 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

经过以上两个阶段教师对“问题意识”的培养后,应该逐步转向由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讲课往往追求讲得“全”,讲得“细”,滴水不漏,面面俱到,可以说将所有问题都讲到了,学生哪还有问题可研究呢?其实,教师讲述再全再细也不能包办学生的学习思维。有许多要领、方法、道理是要由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去体会、研究、思考的。如《蚯蚓》一课,看到了浑身软绵绵的蚯蚓,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观察半天,一边观察蚯蚓,一边还不停地提问:“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吃什么 ?”“它们有眼睛吗?”“它们的嘴在哪里?”等等。所有这些问题,虽然都很简单,甚至有的也不能成为“问题 ”,但这些问题却来自于学生对身边生活、周围环境的直接观察及感受。我们进行科学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像观察、研究蚯蚓那样,去观察、研究其它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并由此不断地、自主地去发现一个个新的问题。

总之,要想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既精彩,又真实有效,我们就要注重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去做。面对科技进步的日益加快,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时代,我们做为教育者要不断革新个人的思维方式与习惯,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创新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淺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成功 教育 2009年第三期.

[2] 《让学习者提出问题》 教学月刊 2002.7.8.杨炳华.

猜你喜欢
科学课堂问题意识培养
让科学课堂更加有序、有效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