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探究

2019-09-10 07:22丁雨晴
高考·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导入策略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丁雨晴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历史学科具有人文性特点,强化学生核心素养,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高中历史课堂中,导入环节是课堂活动开始的第一个环节,结合历史核心素养内容,优化课堂导入设计,为高效历史课堂奠定基础。本文从核心素养下提出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有效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导入策略

导入是课堂活动的开始环节,对整节课堂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影响高效课堂的构建。加强导入环节设计,有利于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课堂活动氛围,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核心素养是以学生历史学科知识作为基础,锻炼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素养。作为高中历史教师,需要结合核心素养内容,优化导入环节设计,保证课堂活动顺利开展。

一、结合唯物史观开展课堂导入,构建深度探究课堂

理论导入是课堂导入的一种方式之一,主要是结合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利用相关的政治理论,对历史发展做出分析的一种导入方式。如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等等,通过此种类型的课堂导入,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引导学生利用唯物史观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課堂活动效果。

例如,高中历史必修三“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教学中,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政治课中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理论,优化导入环节设计,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受到其时代背景硬性。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的历史知识,对明清时期思想活跃的原因开展讨论和探究。根据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说出自己的观点,如封建制度逐渐走下坡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重农抑商政策,以及闭关锁国等。同时,在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得到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等。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引导学生从多种因素分析历史发展,为学生思想文化产生原因分析做好准备。借助唯物史观原理开展课堂导入,帮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利用时空观念优化课堂导入,构建深度探究课堂

历史事件通常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将历史放置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才具有其真正的研究价值和意义。高中历史课堂中,应当重视学生时空观念培养,在课堂导入设计中,结合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开展有效的课堂导入,加强学生历史思维培养。在具体导入设计中,可以利用时间轴将历史事件串联,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关系,清晰了解历史发展脉络。

例如,高中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课堂导入:我国近代史是一段满含屈辱的历史,面对西方列强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强迫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受到践踏。同时面对西方国家的入侵,我国军民英勇捍卫国家主权,抵抗外来侵略者,近代史同样是一部抗争史。今天我们要学生的就是近代史中发生的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起义。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轴,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1843年洪秀全的拜上帝教---1851年的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1956年天京变乱---1864年的天京陷落。借助时间轴的方式,优化课堂导入环节,将重要历史事件展示给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初步了解,明确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深刻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内容。

三、利用史料实证优化课堂导入,构建深度探究课堂

借助史料导入就是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和课堂内容相关的史料内容。想要更加真实客观的了解历史,需要对遗留的史料开展辨析和整理活动,去除其中的虚假内容,真实的认识历史。史料的类型比较多,从形式上主要有文字和非文字两种形式。如诗词、书信等是文字史料的形式之一,借助这些史料引导学生开展经济学习活动,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

例如,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的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展示林觉民的头像和生命,朗诵林觉民的书信《与妻书》。通过学生的对图片和文字观察,让学生说一说林觉民是在什么事件中牺牲的?在和妻子的书信中可以看出同盟会的什么思想?通过这些史料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感受革命青年的责任和担当以及对革命理想的追求。借助这些文字和非文字的史料内容,开展课堂导入设计,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导入环节的趣味性,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进一步提升史料实证素质。

四、结合家国情怀优化课堂导入,构建深度探究课堂

在具体的课堂导入中,教师根据家国情怀引入相应的视频资源,优化课堂导入设计,将图片、声音、文字有效的结合,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历史内容,使得课堂活动更加有趣,通过视频将历史情节进行再现和还原,缩短历史和现实的距离,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借助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和体会历史,深入理解历史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家国情怀培养。

例如,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教学中,抗日战争课程的导入设计中,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抗日战争的残酷,认清日本人在中国的罪恶行径,铭记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利用南京大屠杀相关片段开展导入,部分镜头是真实的画面,相对于静态图片来说,视频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当时的情境,从视觉、听觉等感官上冲击学生内心,渗透家国情怀素养。在影视资源导入环节设计中,需要突出历史的主题内容,有利于学生思维情感培养,禁止史实性错误的出现,对学生具有良好的启发作用。

总之,课堂导入是课堂活动的环节之一,开展有效的课堂导入,为高效课堂构建奠定基础,在时代发展背景下,核心素养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在核心素养指导下,注重教学观念创新,优化课堂导入环节设计,借助巧妙的导入设计,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以最佳状态开展学习活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姚妍君,李建.历史核心素养下课堂导入方法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0):108.

[2]李文志.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2018(36):243-243.

猜你喜欢
导入策略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对高中英语课堂导入环节的几点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导入的策略分析
谈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