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小组合作竞争机制的研究

2019-09-10 10:55韩晓慧
高考·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竞争小组合作

韩晓慧

摘 要:探究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性,它是在教师主导下,组内及组与组之间展开交流与竞争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建立小组各方面的合作竞争,来更有效地进行班级的管理与建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拼搏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培养能够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组合作;竞争;教育对策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小组合作竞争机制的管理模式就是在老师的指导和督促下形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其中组与组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量化机制是最终评价结果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老师根据班级男女比例、学业水平、能力素质、个性气质、特长爱好、管理能力、家庭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性努力实现均衡互补的分组[1]。各小组组员发挥各自特长和能力承担本小组各方面的管理,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增强每个人的责任担当和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努力确保每一位组员无论成绩好坏都能在班级中具有归属感和存在感。各组代表和老师根据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班级特点共同制定竞争考核量化规则,让孩子们懂得规则下的自由,让孩子无须扬鞭自奋蹄,努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一、班级管理中运用小组合作竞争的意义

1.小组合竞争机制考核量化依据“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制定而成,量化结果可以作为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标准的客观有力的评价依据,让学生重视“评价”,发自内心的接受,自觉的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平时小组合作量化记录和材料积累作为综合素质品定的支撑,会让学生和家长接受客观的评价结果。综合素质评价计入中考成绩和学生档案,作为高中录取和辅助参考数据。

2.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教育者要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与锻炼,引入小组合作竞争机制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人都是在群体中学习、工作和生活,任何人都不可能靠单打独斗赢得人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往中提高综合素养。

3.当下教育对象多是独生子女,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缺少成长伙伴,缺少相互帮助又相互竞争的伙伴,采用小组合作竞争机制给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们提供更多共同成长的伙伴,让孩子与孩子相互感染相互补缺,帮助一些独生子女改掉以个人为中心,不懂得关照别人的情绪和需要,不懂得合作交流,甚至有些孩子存在所谓的“公主病”“少爷气”这些毛病。

4.可以有效地处理班级事务、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减轻教师庞杂的工作负担、建立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尤其能突显后进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存在感和促进后进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班级成绩。

二、小组合作竞争机制下的考核量化评定依据及评价

(一)评定标准量化制定分为四个大的方面,这是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的构成“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这六个维度制定的。(1)班级活动:班级活动的操行表现、纪律、考勤、班级贡献、好人好事、体艺活动表现等;(2)学业表现:①课堂听讲、发言、笔记、纪律;②作业的收交、质量,软性作业(背记、听默、自主作业、活动作业等);③学业评价(成绩分析、进步、目标、努力程度等);④学业成就(比赛、竞赛、活动获奖等);⑤讨论、交流;(3)体育锻炼:①坚持锻炼;②体能考查;

(4)劳动意识:①值日考勤、质量;②集体劳动;③个人卫生;④公物环保。

(二)评价方案实施

个人评分与小组积分相结合,树立集体意识。值周组记录评分,班委监督,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学期总评,并每学期计入综合素质评定档案袋。

(三)评定等级

每个学生每学期赋予操行基本分一千分,根据操行评定标准,实行加、减分制。结果以综合素质评价标准“A、B、C、D”的等级或评分形式呈现,同时结合“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学互评”等形式写评语。评出每个学生的操行等级。每个小组的成员操行分合并就是本组的总分。学生操行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等级根据操行分和班级相应比例最终给予。

三、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1.实施期间,与所带班级任课老师协商交流,建议任课老师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学习目标及任务要让学生知道围绕什么主题进行讨论,怎样讨论,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并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等。

2.除了積极响应学校的各级各类活动,班级开展系列活动并以组为单位进行评比,例如:(1)语文单元活动(文化)<<少年正是读书时》《天下国家》等(2)主题班会各小组承担策划主持召开(3)小组开展手抄报、板报比赛(4)小组开展班歌征集活动(5)开展组内书籍交换阅读活动(6)寒假开展小组为单位的实践活动,开学小组汇报(7)班级开展以“童年、母爱、陪伴、期待、感恩、团结”等为关键词的《朗读者》活动……小组活动开展要人人要参与,活动开展,小组要有策划方案,老师指导要跟上,评价及时。

3.组织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交流。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合作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提出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长处,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实在的评价,在以后的合作讨论中避开短处,发扬长处。

4.召开小组家长会,有小组各项成员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各项表现和解答家长们关心的问题,因为老师并没有小组成员那样更全面客观地了解本组组员,这样的家长会是家长了解孩子最全面的渠道,作为老师要提前指导组员做好准备的同时还要提醒同学以发现同学闪光点和提出建议为主,注意向家长表达方式和口吻语气,所以老师手里的指挥棒一刻都不能搁置。

四、班级管理中运用小组合作竞争相关棘手问题的对策

1.小组合作学习中奖惩内容有限,除了量化考核成绩最为评价,还可以灵活采用更丰富的方法对于小组和成员进行有效奖惩。例如:奖励小组或个人是可以采用物质奖励积分制,买不同档次的奖品,根据小组综合积分高低不同,选择档次不同,每次选奖品积分清零,也可以不兑换,累加积分,找小组喜欢的奖品等积分够时兑换;也可以采用精神奖励,优秀小组的组长给本组组员家长电话汇报该成员近期优秀表现,尤其褒扬同学的优点,同学在意同伴的评价,尤其是赞赏的角度[2]。优秀小组可以整个小组的成员享受小组VIP专座的奖励等。通过创兴独特的奖励鼓励和激发孩子们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的兴趣,同时做到以赏为主,赏罚分明。

2.在均衡分组后,经过一段时间各小组水平相对稳定,优秀小组周周优秀,落后小组经常落后,如何能促进小组竞争力持续发展?这就需要老师适时教育引导学生除了和组比,还要自己跟原来的自己比,跟组内优秀成员比,各个方面都可以展开竞争。同时为了避免落后小组和落后成员被动消极,还可以采取优秀组和落后组手拉手结对子,让优秀组带动落后组,在更方面互帮互助,促进共同进步。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主任对于落后组的组长适时进行专门培养,同时给予鼓励和方法指导。

4.在小组合作学习竞争中,我们发现小组每次上黑板做题和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始终是每个小组的那几个学生,组内其他成员很少参与进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采取这样的办法来应对:给组员排序号如六人组可给每个组员一个字母一次代表为:A、B、C、D、E、F,每天抽取每一组的某个字母代表的同学上黑板做题或上台代表交流小组课堂交流成果,为缓解学生尴尬,减轻学生上黑板或发言以及参与活动的为难情绪,可以提前把类似问题抛给学生来降低难度。

5.如果一个组量化考核连续两周排在末尾,带领班干部找他们全组成员开座谈会,找原因,给组长机会,如果下周考核还是末尾,由班委召集全组人员考虑是否“弹劾”组长。培养组长的管理能力尤其重要。

总之,在接下来的教育之路上本人还要加強学习,增强科研深度。立足课堂和班级活动,从课堂上和活动中挖掘研究策略。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实际操作中着重研究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内容,不断开展教育教学反思,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争取出更多的研究成果,同时努力加强小组内和小组间家长参与度。

参考文献

[1]吕碧霞.小组合作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J].教师,2018(06):15-17.

[2]关秀平.构建“班级管理小组化”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名师在线,2019(02):55-57.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竞争小组合作
竞争的合适位置
感谢竞争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作文评改“五步曲”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