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不胜收

2019-09-10 11:25秦欣欣
收藏家 2019年7期
关键词:粉彩青花口径

秦欣欣

中国古代制瓷工艺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经过数千年的积累与沉淀,到清朝时,制瓷业发展达至顶峰,清朝统治阶级对瓷器的喜爱和重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成就了清朝的瓷器制造巅峰。这一时期的制瓷技艺高超不凡,纹饰题材丰富多样,有千姿百态的瑞兽祥纹、枝繁叶茂的花草植物纹、写实自然的山水人物纹、蕴意深远的吉祥寓意纹等,这些纹饰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底蕴。

新乡市博物馆陶瓷器藏品近3000余件,其中清代瓷器近400件,本文从中精选十几件代表性瓷器作一赏析,以飨读者。

一、栩栩然如生——瑞兽祥纹

瑞兽纹样是画匠借寓自然界各种动物形态,把它们变成符合审美意识的纹饰,显示出中国工匠们非凡的智慧与卓越的创造能力。我国陶瓷上的瑞兽纹饰有虎、龙、凤、麒麟、狮、鹿、马、兔、鸭、鹅、牛等,还有各种鱼纹形象。

清乾隆黄釉绿彩云龙纹菊瓣口瓷盘(图1) 通高3、腹径10.8、口径13.2、底径7.9厘米。1980年故宫博物院拨交于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盘口呈菊瓣形,撇口,弧壁,圈足。口沿以青花料勾边,在黄釉下呈紫黑色。通体黄地绿彩装饰。盘心内绘正面龙戏珠纹,内绘双龙赶珠纹,辅以花草纹。外壁绘8朵青花纹。足圈内施白釉,中间有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篆书款。龙纹刻工娴熟流畅,所刻行龙苍健凶猛,气势恢宏,数寸之间,犹有排山倒海之势,难掩皇家气派。黄地绿彩创烧于明永乐时期,清代自康熙起,历朝官窑均有烧造。据《国朝宫史》卷十七《经费》中规定: “蓝底黄龙或黄地绿龙为嫔妃所用,不得逾越”,故可知本器为宫中后宫嫔妃们的专用器,地位尊贵。

清嘉庆冬青釉矾红团凤纹碗(图2) 通高6.9、腹径12.6、口径14.5、底径6.3厘米。1980年故宫博物院拨交于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碗撇口,弧壁深腹,平底圈足。通体施冬青釉,釉色匀净淡雅。内底、外壁分绘1只和5只矾红彩团凤,团凤以圆形为界,舞动飞转,身姿优美,高贵华丽,极富动感。底书“大清嘉庆年制”6字青花篆书款。凤是神鸟、瑞鸟,百鸟之王,头似锦鸡,身如鸳鸯,翅如大鹏,腿如仙鹤,嘴如鹦鹉,尾如孔雀。团凤纹是凤纹构成的圆形纹样,为清代瓷器流行装饰纹样之一。

清同治粉彩花鸟纹绿里碗(图5)高4.5、底径5.8厘米。此件器物造型精巧别致,花纹口外撇,弧腹,圈足。粉彩,外壁绘制花鸟图,设色丰富。内壁素面无纹饰,施绿彩,粉彩瓷器的内壁及底足内施绿彩,俗称“绿里绿底”,胎体光洁莹润,坚硬缜密。碗底4字篆书款“同治年制”,字体工整,布局谨慎,笔法娟秀,运笔有力。

二、一岁一枯荣——花草植物纹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祖先天生就对花草植物亲近,无论是种植的、野生的,还是生存依赖的、生活观赏的,都在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古人对花草植物寄托情感,对花草植物等极尽赞美,非常注重精神世界的追求,这便有了瓷器上的枝繁叶茂,果绿花红。

清雍正黄釉暗缠枝花卉纹盘(图4) 通高3、口径14.6、底径9.5厘米。1980年故宫博物院拨交于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盘敞口,弧腹,圈足,器型端庄秀雅,胎质细腻,通体施黄釉,釉色娇艳润泽,内壁素面无纹,外壁暗刻缠枝花卉纹,花朵娇柔灵动,枝叶婉转,纹饰精美。底部施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6字二行楷书款。黄釉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官窑,以明代弘治朝最为著名,色泽均匀娇艳,习称为“娇黄”或“浇黄”,后世均以弘治黄釉为楷模。雍正黄釉器虽不像弘治时期施釉肥润,色泽明快却胜弘治一筹。

清光绪粉彩百花不露地盘(图5) 通高2.5、腹径13、口径14.9、底径7.6厘米。盘敞口,浅腹,圈足。盘内绘饰百花图,花团锦簇,绚丽缤纷,以粉彩分别绘月季、牡丹、菊花、牵牛花、百合、荷花等各色花卉及花叶,千姿百态,象征着“百花献瑞”的吉祥之意。外壁对称绘两组粉彩缠枝花卉纹饰。底书“大清光绪年制”6字二行红彩楷书款。百花不露地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表现手法,直观解释就是画上许多花把底子都盖住,使其不露地儿,也叫做“万花锦”“万花堆” “万花献瑞图”等。这是清代工艺繁荣之世才出现的一种装饰纹样,含有“百花献瑞”的美意。据清宫档案记载,百花不露地者,是帝王专用赏花应景之瓷,工艺比其他官窑更为讲究。

清黄釉黑花“大雅斋”花盆(图6) 通高33.5、口径39.6、底径21.3厘米;花盆口外撇,深弧腹,圈足。盆里白釉无纹,外壁通体以黄釉为地,口沿处绘蝠寿纹一圈,口沿下饰一圈折枝花卉纹,下接一圈回形纹,腹部黑彩绘秋菊数丛,婉转绽开,秋韵十足。器身有红彩楷书“大雅斋”椭圆形闲章。“大雅斋”是圆明园内的一处建筑名称,位于“天地一家春”之西间,是供慈禧绘画习字的自用画室。“大雅斋”是慈禧的私人堂款,因此,大雅斋瓷器被看作为“大雅斋”画室烧造的慈禧太后专用瓷。

三,坐看云起时——人物山水纹

人物山水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题材之一,文人们通过对人物山水的描绘寄托自身的理想情怀,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从宋代开始,制瓷匠人们就将中国画中的人物山水绘制于瓷器之上,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人们的美好理想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表达人们内心的期盼和真实的社会信息。

清乾隆枣红釉五彩开光碗(图7) 通高7.6、腹径17.4、口径17.8、底径6.9厘米。1980年故宫博物院拨交于新乡市博物馆收藏。此碗撇口,深弧壁,圈足。内施白釉,无纹饰,外壁施枣红釉,设4个圆形开光,开光内均绘山水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书青花篆体“大清乾隆年制”6字方款。 “开光”是我国传统陶瓷装饰上常见的一种形式,具有很好的图案装饰效果,在瓷器上构成圆形、长方形、菱形、扇面形等外框,然后在该空间里饰以山水、花纹、人物等,一般为白地开光。

清青花山水人物纹炉(图8) 通高13.8、口径22.6、腹径22.2、底径13厘米。炉口外撇,短颈,扁圆腹,腹以下漸收,圈足。器身颈部绘青花八宝纹,以青花如意云纹相隔;腹部通体绘青花山水人物纹饰,山石嶙峋,层次分明,意境高远,青花浓淡有致。底部有青花双圈。此炉是香炉的一种,因为形似佛教法器“钵”,而被称为“钵式炉”,流行于明代末年和清代早中期。

清五彩人物纹带盖罐(图9) 通高44.2、口径12.g、腹径26.5厘米,底径19.6、盖高10.5、盖径9.8厘米。罐圆唇直口,短直颈,丰肩鼓腹,平底外撇,有盖,盖为盔形,盖顶置宝珠形钮。器身造型高大挺拔,丰硕俊美,以五彩人物故事纹为饰,色彩丰富,人物形象生动自然,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此类罐因外形酷似头戴战盔、挺胸突肚的将军,故名将军罐。将军罐在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开始始烧,至清顺治时基本定型,盛行于清康熙朝。将军罐最初为佛教寺院装殓僧、尼圆寂火化后所遗骨灰的专用骨灰罐,后由于其器型端庄挺拔、丰满俊朗,较宽敞的器物外壁又可用青花、五彩、粉彩等多种手法尽情地绘制各种题材纹饰,极富装饰意味,故逐渐被人们作为装饰家居的陈设器。

四、平凡有深意——吉祥寓意纹

古人云:“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喜庆吉祥,福寿平安,是我们民族千古永恒的热望和追求。在我国数千年的陶瓷发展史中,吉祥寓意的图案有着重要地位,肇始于商周,高速发展于宋元,在明清更达到高峰,清代更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清乾隆豆青釉青花五福捧寿纹盘(图10)通高5.5、口径29、底径14.6厘米。盘葵口,折沿,浅腹,圈足。盘通体施豆青釉。折沿处青花绘8只蝙蝠,盘心青花绘五福捧寿纹。底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青花篆书款。五福捧寿是我国古代汉族传统的吉祥纹样,始创于清康熙景德镇窑,以后历朝均有烧制,蝙蝠之蝠与福字同音被古人视为吉祥之物,常用5只蝙蝠象征5种福气,“五福”据《尚书洪范》所载是:“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日考终命”,这类图案多以5只蝙蝠围着寿桃或寿字,寓意“多福多寿”,习称“五福捧寿”。

清光绪黄釉粉彩描金“万寿无疆”粉彩盘(图1 1)通高5.2、腹径19.5、口径21.8、底径13.5厘米。1980年故宫博物院拨交于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盘敝口外撇,弧腹,圈足。盘口沿处描金。内壁以黄釉为地,粉彩绘云头纹、云纹、“卐”字绶带纹,圆形开光内分别描金书“万寿无疆”4字。盘心描金团寿字,周围衬以绿彩海水纹。外壁绘3组折枝缠枝花纹饰,布局规整,寓意吉祥。底书“大清光绪年制”6字二行红彩楷书款。 “万寿无疆”用于祝福人健康长寿,此件万寿无疆盘特点突出“喜庆”主题,充满吉祥寓意,是光绪年间最具代表性的官窑佳品。据记载,光绪十年(1884)、二十年(1894)、三十年(1904)曾多次燒造此类器物,多用黄釉作地,为皇宫祝寿庆典之用。

清青花缠枝花卉纹葫芦瓶(图1 2) 通高61.9、口径11,最大腹径27.5、底径17.7厘米。瓶身呈三葫芦形,圆口,腹部上圆下方,中间束腰,圈足平底。通体青花装饰,青花沉稳青翠,瓶身主题纹饰为青花勾绘花卉纹和缠枝牡丹纹,辅以回形纹、弦纹及如意云头纹,瓶底部饰一圈蕉叶纹,纹饰繁复精美,层次清晰,优美生动。“葫芦”与“福禄”谐音, “瓶”与“平”同音,象征了福禄双全,平平安安,大吉大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吉祥寓意的器形代表。(责任编辑:郭彤)

猜你喜欢
粉彩青花口径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青花志展览
口径的选择 What Is the Proper Caliber?
追寻青花的东方之美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青花·木 产品设计
琵金顿珍藏的明青花将亮相苏富比
鲁格公司新型6.5mm口径高精度狙击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