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核心胜任力提升的文化路径

2019-09-10 07:22彭兰
关键词:文化自觉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自信

彭兰

摘 要:辅导员核心胜任力的提升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审视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核心胜任力提升的文化因素有助于激发内在的文化动力。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遭遇的缺乏文化凝聚力、文化引领不足、文化地位边缘化等困境阻碍了其核心胜任力提升。从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文化自觉、加强辅导员文化建设、提高辅导员文化自信,注重辅导员文化传承和创新等路径来提升辅导员核心胜任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核心胜任力提升;文化自觉;文化建设;文化自信;文化传承与创新

辅导员核心胜任力的提升植根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辅导员核心胜任力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顺应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而提出的高校类型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要推动辅导员核心胜任力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势必要求构建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辅导员文化类型。

然纵观已有研究,从教师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层面探讨辅导员胜任力提升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文化角度研究较少,探讨辅导员核心胜任力提升的文化路径将为丰富辅导员胜任力研究理论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从现实实践层面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面临的诸多文化困境阻碍了辅导员核心胜任力的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专科教育色彩浓厚,本科教育处于探索阶段,学校文化建设缺乏品位,导致辅导员核心胜任力的提升缺乏本科教育文化底蕴的滋养。辅导员的文化边缘地位造成了核心胜任力提升的文化动力不足。辅导员走出文化困境是提升核心胜任力的内在要求。文化自觉是生活于特定环境中的人所具有的自知之明和行动自觉。着眼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树立与学校发展定位与要求相匹配的文化自觉是辅导员核心胜任力提升的起点。学校文化建设铺垫了辅导员发展的底色,奠定了核心胜任力提升的基调。辅导员从内心深处热爱和认同辅导员工作,肯定自身价值所在,提高文化自信是辅导员做好工作、提高核心胜任力的根本。专科院校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期待,因而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能赋予辅导员提升核心胜任力源源不断的活力。据此,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以下简称辅导员)核心胜任力的文化路径。

一、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文化自觉,提高辅导员核心胜任力提升的目标意识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科教育历史悠久,本科教育经验相对不足、文化底蕴薄,在办学、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基本上属于初步探索阶段。由于文化固有的惰性,专科型教育文化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应用型本科教育文化的建立尚需要一个过程。由于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职能结构、师资结构、学科专业结构、物质资源结构、组织结构、办学模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合并升本后必然导致这两种不同类型文化的激烈的碰撞和冲突[1]。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的主体由原来专科学校的辅导员保留下来,他们在长期的专科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较为成熟的教育经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出现对原有的教育管理理念与方式提出了挑战,部分老辅导员在工作中难免会墨守成规、夜郎自大,沿袭专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排斥应用型本科教育文化。其次,面对全新形式的本科教育,辅导员不自觉的把其当作是优于专科教育的教育形态,对本科教育及应用型本科的深层内涵缺乏深入理解,从而容易出现文化盲从。由此观之,应用型本科教育文化和专科型教育文化整合不会一蹴而就,辅导员核心胜任力提升离不开文化凝聚力的增强。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2]。强化辅导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文化自觉,有助于在专科教育文化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双重文化混合的情境下强化辅导员核心胜任力提升的目标意识,增强胜任力提升的方向感。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一旦为辅导员所理解、认可和接受,就会不自觉地转化为辅导员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引导、规范和约束辅导员的言行举止,成为辅导员工作的指导方針和行动指南,促使辅导员塑造与学校文化匹配的素质。因而,要提高辅导员的核心胜任力,就必须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增强辅导员的文化自觉,提高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适应能力。具体而言,进一步澄清辅导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能发挥的独特价值,引导辅导员研究应用型人才发展规律和特点,把培养服务于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工作主旋律,实现从注重标准化管理中心到更加注重教书育人、服务学生的转变,强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自觉。

二、加强辅导员文化建设,注重辅导员核心胜任力提升的文化引领

辅导员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是能给辅导员以感官刺激、情感价值观熏陶的物质形态。辅导员精神文化是辅导员所秉持的观念,其核心是职业价值观。制度文化是为规范、约束辅导员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包括招聘、职称评聘、评价、薪酬、培训等方面的制度。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物质文化基本定型,辅导员招聘、考核、职称评聘制度渐渐臻于完善,但是辅导员文化建设仍有较多短板。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强文化建设,注重辅导员核心胜任力提升的文化引领。

(一)提高物质文化品位,为辅导员核心胜任力提升提供文化熏染

物质文化奠定了辅导员工作生活的环境基础,但由于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因而在校领导的重视下建设的相对比较完善,但缺乏品位和深度,注重改善辅导员工作的硬性条件,而未能将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理念、教育定位、文化传统等要素有机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故而要提高物质文化建设品位,将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理念及教育定位等要素有机融入到辅导员办公室、学生宿舍、宣传橱窗、教学楼、图书馆建设中,营造提升辅导员核心胜任力的文化熏染。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为辅导员核心胜任力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完备的制度对激发辅导员劳动积极性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辅导员制度还存在以下问题:薪酬待遇差,不能很好地体现绩效分配的差异,达不到辅导员的预期标准;培训基本上以政治学习为主,业务学习偏少,学习氛围薄弱,全员培训没有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培訓层次低,多以校内交流为主,缺乏不同学校间的交流、省级培训、国家级培训,培训的质量和层次不高。完善辅导员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在职称晋升、评价、薪酬、培训等制度设定方面能够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独特之处,对其予以政策倾斜,充分肯定其劳动价值,打通辅导员职业发展通道,增加其加入行业组织、参加高质量的培训与交流的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创造条件为提升辅导员核心胜任力铺路。

(三)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高辅导员核心胜任力提升的文化高度

辅导员精神文化建设落伍,工作停留于日常经验层面,缺乏深层次的理论指导。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建校时间短,历史底蕴不够深厚,各种文化在融合调整之际,共同的精神文化尚未形成。加上升本初期过分重视表面化的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创建,学校竞争软实力难以形成,尤其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校训精神上趋同化现象较严重。这些院校大多以合并高校中的主体学校的办学理念为主导,或以借鉴名牌高校所为,缺乏体现自身文化的融合发展、创新提升[3]。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精神文化建设迫在眉睫,引导辅导员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自觉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就如何形成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色达成共识,促使辅导员进一步坚定职业信念,增进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使命感是拔高辅导员核心胜任力高度的内在要求。

三、增强辅导员文化自信,拓展辅导员核心胜任力提升的平台

辅导员文化自信是辅导员认可自身的地位及工作价值,对于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提高工作积极性意义重大。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教学型为主流的教育,首要特点在于确立教学中心地位,[4]这就决定了以教学为主要任务的专任教师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结构中处于文化优势地位。具有资源支配权和决策权的行政管理人员往往居于主导地位。而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接受学校各部门的多方指令,扮演着学生突发事件的救急人员、学生日常麻烦的解决者,处于文化边缘地位。辅导员缺乏清晰的角色和职责定位,工作压力大,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与享受的低待遇严重不对等,被迫应付与学生相关的繁杂琐事,缺乏提升核心胜任力的的时间和空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群体失落的尴尬境地。创造平台提高辅导员的文化地位和文化自信,从而激发其提升核心胜任力的内在动力。

(一)增强辅导员理论自信,搭建辅导员科研平台

辅导员需要走出样样通样样松、工作缺乏技术含量、理论高度不足的困境,从“一地鸡毛”的琐碎中解放出来,还原思政工作者的本来面貌,实现减负增效,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服务、文化、管理多渠道育人的作用。提高研究能力既是辅导员提升核心胜任力的内在要求,又能发挥研究对辅导员核心胜任力的辐射作用。当前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还存在意识不强、时间不够、方法不明、信心不足的问题。搭建辅导员科研平台,针对辅导员开展科研培训,建立辅导员专项课题、科研奖励、科研成果展示与交流等制度,为辅导员积极开展科研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鼓励其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在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活动指导等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积极进行个案研究、叙事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促使辅导员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丰富科研理论成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辅导员核心胜任力提升的科学指引,增强辅导员的理论自信。

(二)增强辅导员价值自信,拓展辅导员的实践平台

高校辅导员价值形成的基础源自于主体需要,价值形成的条件是客体具有满足主体的属性,形成实质是主客体之间需要与被需要关系的不断生成[5]。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动机分为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其中追求成就的动机与成长性需要密切相关。对于辅导员而言,其成长性需求点在于地位受到高度重视,职业发展有出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有条件,工作价值和劳动成果得到充分肯定。满足辅导员的需求点,增强辅导员价值自信,拓展辅导员实现价值的实践平台是辅导员提升核心胜任力的根本。辅导员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要求满足自身、学生、学校职能部门的多种需要。然而迫于精力和现实条件的有限,必须促使辅导员由学生工作杂家变成学生工作专家[6],创造实现辅导员主要价值的条件。从职业化视角下看辅导员角色定位,辅导员应该逐步成为五个方面的专家:思想政治专家、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生涯规划与指导专家以及大学生实践活动的设计专家[7]。首先,破除辅导员十项全能的状态,明确责任分工,实行专人干专事,实现教学相长,解决辅导员职称上不去、能力提高难的问题。搭建大学生思政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与辅导员所学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等教学平台,让辅导员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特长分工担任学业辅导干事、就业干事、心理干事、团总支书记等,充分提高辅导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其次,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是辅导员工作的目标之一,创设辅导员到职能部门、企业、政府部门挂职的机会,让其有机会了解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的需求从而增强辅导员教育的针对性,同时也通过不同岗位的锻炼开拓工作思路。最后,注重挖掘辅导员的工作成果,通过创建名师工作室,打造辅导员个人特色和品牌,加大辅导员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为辅导员提升工作成就感、共享劳动成果拓展平台。

四、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激发辅导员胜任力提升的文化活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前身一般是在长期办学中累积了成功的教育经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科院校,割断专科学校的文化传统全部推到重来是不可取的,只有在原有的专科教育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顺应学校发展需要、遵循应用型人才成才成长规律创新学校文化,批判性的继承和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方式,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的特殊优势和要求,才能激发辅导员核心胜任力提升的文化活力。

(一)创新评价制度,找准辅导员核心胜任力提升的方向

以标准化的量化评价为主,缺少针对性的质性评价,评价结果仅用于年度评优评先,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不足是当前辅导员评价的主要弊病。据此,可以创新辅导员评价制度,发掘评价对于辅导员核心胜任力提升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完善辅导员评价方式,坚持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同事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校外内思政教育工作专家评价结果的运用,挖掘工作亮点,找准薄弱之处,强化辅导员评价的反馈环节,形成“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的辅导员评价体系,从而达到以评促改的效果。

(二)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辅导员核心胜任力提升的针对性

职业发展阶段和个性的差异决定了辅导员核心胜任力提升的需求存在差异。经验丰富的老辅导员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工作方式,但视野老化,学习动力不足,亟待需要更新知识体系。青年辅导员学习能力强,视野开阔,但育人经验不足,缺乏人才培养的技巧。辅导员普遍缺乏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背景的理论素养。据此,学校可以根据辅导员的专业背景、能力特长、职业兴趣、工作任务、岗位要求、职业能力发展阶段对辅导员实行分类分层管理,建立基于问题研究为牵引、以“工作任务+职业兴趣+能力特长”为分类标准的学习型团队,对不同需求的辅导员进行有侧重点的梯队建设,建立传、帮、带的青年辅导员成长机制和辅导员相互切磋、相互借鉴的常态机制,完善辅导员学习激励机制,激活具有不同特征的辅导员的学习动力,强化辅导员团队建设对于核心胜任力提升的指引。

(三)以辅导员职业生涯关键事件为契机,创造刻意练习文化

刻意练习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德森·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和罗伯特·普尔(Robert Pool)提出的一套理论,其核心观点是长时间的努力练习并不能确保进步,追求杰出的成就、成为领域内的专家必须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较长时间的刻意训练。在他们看来,刻意练习由有目的的练习、在职业领域有所成就的导师指导练习者创建心理表征、进行行为反馈、练习者走出心理舒适区跨越停滞点持续不断的改进、保持动机、专注与投入等要素组成。在刻意练习过程中,练习者有着明确的训练目标,在导师的指导下井然有序的推进训练,明确行为标准以及区分有效和无效的行为方式,对自我的行为进行监测,从而有的放矢的改进[8]。

对于辅导员而言,专业培训、职业能力大赛、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辅导员优秀案例及论文评选、专项课题申报等均是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关键事件。它们既是对辅导员能力的考验,也为其朝着专家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机遇。辅导员在处于职业生涯关键事件的时间节点时,要明确核心胜任力提升的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在明确自身短板的基础上,以发挥个人优势和特长、树立个人工作品牌宗旨,放眼全国范围内寻找目标领域内有所建树的理想化生涯人物作为导师和学习榜样,研究导师工作理念及方法之所以成功的缘由,从而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专项练习,摸索出符合个人特质和发展需求的个性化工作模式。与此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管理部门以关键事件为契机,发现、培养和宣传优秀辅导员典型案例,激发辅导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通过提供理论学习资料、同行观摩学习、专家讲座、专项集训等方式引导辅导员做好生涯规划,让辅导员有时间专注于个人核心胜任力的提高,创造刻意练习文化,有效抓住辅导员胜任力提升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谢鸿飞,薛涛.论新建本科院校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转型[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3(5):436.

[2] 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195.

[3] 李利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文化建设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37.

[4] 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模式[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25-26.

[5] 刘有良,楊浩,宋宇.从价值本质谈高校辅导员价值[J].《人力资源开发》,2014,(6):97-98.

[6] 闫海波.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98.

[7] 黄签名.辅导员价值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146.

[8] 阿德森·艾利克森,罗伯特·普尔:刻意练习 如何从新手到大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127-147.

猜你喜欢
文化自觉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自信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