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三观教育

2019-09-10 07:22利晓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利晓华

【摘要】  中学生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和人才支撑,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各种不良社会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多元化思潮的不断冲击,对当代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成功与否,不是单纯依靠一门思想政治课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德育课程、学科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协同配合,共同实现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

【关键词】  中学德育教育 三观教育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7-001-02

一、前言

中学德育教育是有意识的对学生思想意识层面进行改造的行为,其目的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观教育的主旨是将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与当代青年人的精神理想实现共鸣,通过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在社会主义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中,面对社会变革中的偶然因素、社会矛盾、焦点问题、意识形态冲击等纷繁复杂的情况时,能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维护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领导者地位,矢志不渝的跟党走,勇敢的担当起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做一个中华文化的弘揚者、中国精神的传承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二、现阶段中学生的三观教育的相关问题

价值取向多元化是当今我国社会一个典型的特点,文化多元化势必会导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而对处于三观养成关键期的中学生来说,如何在此背景下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尤为重要。在教育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价值取向模糊不清,甚至可以说是比较歪曲的。首先,不少学生有“读书无用”的观念,认为读书不会为他们将来赚更多的钱打下良好的基础。表面上看是学生觉得“读书无用”,实际上影响他们的是那种大人世界的“一切向钱看”的错误观念。在这种观念的误导下,学生认为成功不需要付出努力,更不需要相当程度的文化水平。其次,缺乏基本的责任担当。典型的表现一是学生在考试中依靠作弊取得成绩而不敢承认,二是上课违规使用手机被没收而央求老师不告知班主任。这种小事件背后隐藏的是学生敢做不敢当的错误倾向以及缺乏自我约束力的表现,长期发展下去会造成学生基本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最后表现为学生的日常行为不规范。有些学生上课讲话,不按时完成作业,过于注重外表,尤其是女生化妆问题。再次,学生不会感恩家长的养育,觉得父母唠叨。最后,更比较严重的是校园暴力问题。近些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攀升,校园欺凌现象和暴力现象屡见不鲜,甚至为了一件小事大打出手的。而这些问题的背后原因就在于价值取向的歪曲,学生缺乏基本的是非曲直标准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影响,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三、核心素养下如何开展三观教育

(一)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是班主任教师推进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德育教育不是单纯地知识宣讲所能完成的,而是要在讨论中辨明道理,实现发展。班主任想要顺利推进德育教育工作,务必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攻破学生的心理方向。例如,我经常课后放学后与学生交流,中午一起吃午饭,充分了解学生。必要的时候,采用电访家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很多学生的性格、品质等的形成,都是受到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展开德育工作。

(二)推动亲子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家长与学生一起的亲子活动,鼓励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走近社区,走近生活。比如寒假春节前夕,组织学生探望和慰问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让学生在给予的幸福中学会珍惜自己的美好生活;另外,利用3月植树节的契机,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去广州市番禺区的观龙岛清理海洋垃圾,种植红树的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学会爱护环境;还有,利用五一假期组织部分家长和学生去火炉山共同徒步,通过亲近自然的亲子活动中促进和拉近家长与孩子关系。

社会实践和亲子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和活动中尝试更多合作,体验更多人文关怀和成功感,学会感恩,切切实实的实现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真听真看真感觉,去将理论的德育知识转变为真实的感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积极教育,及时鼓励,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在班级中,我想法设法积极地赞扬与肯定每个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找到自信。中学生阶段,学生两极分化趋势明显,与那些优秀的学生相比,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教育。这时候,肯定、鼓励和表扬显得尤为重要。我经常找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谈谈心,帮助他们树立“我能学好”、“我能成功”的信念,让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在关心他、帮助他,永远不会放弃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促使其转变。要用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学生的心灵是否完好无损,就看教育工作者的态度和维护的技巧了。表扬、赞美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更能使孩子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核心素养下的三观教育的教育案例

(一)案例一

我班上有这样一个男同学小秦,他上课睡觉,无精打采,经常违纪,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逃课打篮球。对父母态度恶劣,叛逆心理强。处处与长辈及老师作对。教育措施:

(1)及时了解原因

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作为该学生的老师,我决定首先找出导致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我从他的父母、熟悉的同学那里进行深入了解。在与他父母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由于父亲的脾气比较暴躁,其与父亲的关系极差。因此我私下约见该生的父母,传达孩子在同学间表达对家长的不满和看法。其父亲听后感触很深。我婉转提出了本次主要目的,希望家长能树立榜样,用心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面对老师的真诚,该生的父母触动很大,意识到作为家长的他们,确实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通过这个问题我认为父母应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信任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2)与其谈心,创设亲子和好机会

与学生小秦进行谈心。谈话内容先从父母谈起,让他先说出对父母的看法,然后跟他分析父亲脾气暴躁的原因,暗示其父亲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并会慢慢的改正,让小秦心理上能释放怨恨,消除叛逆心理。后来有一次,在我的建议下,父亲推掉繁忙的工作请假到校做家委义工,并给孩子小秦的篮球赛助威,小秦非常开心,比赛也表现出色,最终与父亲和好于初。

(二)案例二

小江也是班级上的一个男同学,父母因为感情不合离异,父亲无业长年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小江。由于溺爱,缺乏严格的管理教育,小江自控能力比较差,老师、同学讲话时喜欢插嘴,有时上课会喊一些和课堂无关的话,而且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要受到老师批评就会情绪激动,或与老师狡辨。而对老师、同学的错误则抓住不放,甚至幸灾乐祸。

我及时从同学、其他老师、其爷爷奶奶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后,知道了其实他是因为缺少关爱,想利用一些奇异动作和上课破坏课堂纪律的方式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因为他往往受人歧视,遭人嫌弃。这就更需要教师用真情去感化他,后来我给他当上了一个英语小组长,还时常地表扬、鼓励他,督促他学习,还经常地抽出自己的空余时间给他补课,到他家进行家访,了解相关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的学习态度端正多了,虽然上课偶尔还会开小差,但绝大部分时间能认真听讲,发言也较以往积极,而且作业也能及时完成,学习成绩也在稳步提高。看到他的进步,老师们、爷爷奶奶都很欣慰,同学们对他的看法也在不断改变中。没有差的学生,只有不当的教育方式。教师要学会热爱学生,对每一个孩子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激励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对于该学生我经常关心他,经常鼓励、挖掘孩子的优点,用他的优点去消除他自身的弱点,使其感觉到他也是受人重视的,才能让其更好得到教育与成长。

五、结语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学思想教育生活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面向学生主体,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完成其目标,必须要改变只注重理论灌输、脱离学生生活的现状,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建设。我们应该在把握现实教育状况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深刻反思,促进素质教育改革。

[ 参  考  文  献 ]

[1]丁养东.对青年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29-31.

[2]王博.浅谈大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时代教育,2013(6):16.

[3]马海勇.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J].德育研究,2017(10).

[4]罗羽婷.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学生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学教育,2014(4).

[5]马永英.浅谈中學政治教学中德育功能的缺失和对策[J].学周刊,2017(5).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