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2019-09-10 07:22曹莹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造教学反思探索

曹莹

摘要:什么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索、反思和创造,学习者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能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将知识迁移、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关键词:教学反思   创造  探索

由此可见,从学习过程来看,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探究的、有意义的学习;从学习结果来看,学生能把握知识的核心与联系,实现知识的深层加工、深刻理解和长久保持。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源于对问题的思考,以问题为引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深度参与、深度思考、深度感悟。

一、问题引领,深度参与

在深度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操作、推理、交流、分析、描述等活动过程,提供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给学生更多学的机会,实现每个学生全面而有深度地参与学习过程。以12×2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为例,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破口婆心的告诉学生,先用24的个位4去乘12,积的末尾对着个位写,再用24的十位2去乘12,积的末尾对着十位写,然后后把两部分积相加,最后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这样的学习,学生只是被动、孤立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没有主动地深层思考,经历的是浮于表面的浅层学习,机械地掌握计算方法,是被参与者;如果将此教学过程修改为:由旧知12×4引入,结合情境出示12×24,学生尝试解决,教师组织交流:这道题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这样的一个问题串教学,让教师从“主宰者”变为 “组织者”,让学生真正走到“前台”,自己暴露了自己的困惑点,自觉主动地围绕困惑点讨论、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经过这样的思考交流。

二、问题引领,深度思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引思启学的有效载体。设计一些富有思考的“高阶思维问题”能有效驱动学生的积极地探究和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比如,在预学阶段用预学单设计问题导学,《等可能性》是五年级上第一课时内容,例题呈现足球比赛中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开球的情境,引发学生观察思考:用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是否公平?由此可设计以下导学问题:(1)这里说的可能性是1/2,这个1/2是怎么得来的?是什么意思?(2)如果抛10次硬币,正面朝上会出现()次,一定吗?为什么?(3)你认为用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是否公平吗?为什么?以预学单的形式呈现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让学生的思考有了明确的方法,使学生的思考更深入。

三、问题引领,深度感悟

深度学习的“深”表现在:学习态度一往情深,学习内容深得我心,学习方法深有体悟,学习过程静水流深,学习收获意味深长。也就是说深度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而且是学习知识背后的方法、思维方式、价值文化等,是指向能力及素养的学习。因而,适度的、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学习背后所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我们常在练习中遇到比较大小的题,435÷5 ○ 224÷4   22×89○89×32    456÷12○ 456÷31    9×32○81×12

86×17○24×33,学生往往是不假思索,直接算出准确值然后比较出结果,答案倒是正确了,但是做对了就可以了吗?这些题背后还蕴含了哪些价值是学生还没有意识到的?“你认为怎样做,又快又准确?”问题看似简单,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数學思考,从盲目的计算、比较转为对数据的分析、比较。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大家会发现除了准确计算,以上的题还可以通过判断商的位数、积的变化规律、商的变化规律、积的位数、估算来解决。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强化问题探索,以问题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探究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知识探究中理解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实现有效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平丽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254.

[2]杨红岩. 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组织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3]徐美艳. 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现状及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创造教学反思探索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