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讨

2019-09-10 07:22孙建国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传统初中语文

孙建国

摘要:在我国现代化的教育这一大背景下,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要有着足够的重视。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能只是一味的引进新的教学模式与理念,还要将一些流传下来,对至今的语文教育都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方法与思想也引入到初中语文课堂上。因为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弘扬下去,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水平,让学生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  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的每个环节是尤为重要的。另外,在很大程度上,语文学科本身就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极深,所以透过语文学科,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是有很大意义的。所以,在开展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时,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促使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从而使得学生们有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一、借助传统的风俗节日,来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们学习最好的老师,任何事物在有兴趣与没有兴趣下开展下,所获得结果会是截然相反的。因此,在對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首先考虑到的便是要从兴趣点出发,来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促进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在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时,教学内容最好是选择学生们日常熟悉与经历过的,比如传统节日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不仅是我国传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遇到与熟悉的事物。因此,在教师开展相应教学活动时,就可以以传统节日来作为切入口,并且联系学生们生活实际情况,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们学习相应传统文化的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到所讲内容的真正含义,使学生们能够掌握好文章的重要部分,从而让他们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国的的传统文化。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带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初中语文教师需具备渊博学识,可谈古论今,让学生为之钦佩,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陋室铭》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知识,深入探讨知人论世理解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达到熏陶心灵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充分运用多个传统文化相关资料,使学生可走进文章所描述的情景中,深入解读作者的人生遭遇,使得课堂讲解变得更加深入。通过该课程的讲解,学生体会到学习传统文化的喜悦心情,并且将这份激情引入到今后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作为语文教师,若想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带给学生激情,就必须要拥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三、深入挖掘课本教材内涵,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同时,大多数的文章还直接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及智慧,这些教材内容对提升学生审美品味、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念有重要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课本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博大的文化内涵,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四、将传统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打下牢固的文化素质基础,初中语文课本在编撰时所选用的古诗、文言文等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如果能够从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授课,从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水平,在调动课堂氛围的同时,也把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精神传递给学生。  语文教学是传递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途径,正因为先辈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奉献,我们才能够拥有幸福的今天。因此,教师在教授古诗或课文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对民族、国家有更深的热爱,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其爱国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教学除了传递传统文化底蕴,教会学生运用文法之外,还能够使学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从中汲取到营养,为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带来益处。所以,教师在教授初中语文课程时,要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愿意去接受传统文化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五、将民族民俗文化有机结合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除了上述两点,实际教学中还要将民族民俗文化有机结合到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中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贯串着整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其中,民俗文化更是承载着中国文化的血脉精华传承至今。我国大多数的传统文化,都是通过民俗文化和节日体现和传承的,凝结着人们对民族文化的情感和寄托。所以将民族民俗文化有机结合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活,可为学生接触优秀传统文化搭建良好的绿色通道,全方面拓展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自然少不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因此,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措施之前,教师要明确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然后教师再从学生和教材这两个方面出发,在充分立足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真正落实传统文化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教学,实现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并且这也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还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教师才能够选择更好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实现更好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军惠.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7(9):89.  [2]鄒艳梅.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中),2018(2):233-233.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传统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少年力斗传统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