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全国卷《经济生活》主观题评析及复习建议

2019-09-10 03:11翁倩田先营
学习与科普 2019年7期
关键词:经济生活主观题核心素养

翁倩 田先营

摘 要:高考全国卷经济生活主观题以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分析問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彰显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坚持科学的育人导向,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时政热点作为高考命题的趋势已成共识,材料时政性强,设问灵活,试题更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这要求教师在复习备考中研究时政材料,紧扣时政主题,构筑时政框架。

关键词:经济生活 主观题 核心素养 时政复习

一、《经济生活》全国卷主观题试题背景及考查立意

2019年高考全国卷政治学科《经济生活》主观题命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继续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时政素材反映党的经济路线、方针、政策,体现改革开放的发展成就和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坚定态度。试题以时政素材为依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鲜明的价值导向。[1]彰显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

从3套全国卷《经济生活》主观题的素材主题、设问切入不难看出,今年命题相对于2016~2018年的试题,更加关注我国经济的开放发展,这一变化契合了2018年人教版教材修改后的第十一课第二框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从“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到“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变化。

经济状况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国家的富强,对内以内政、民生为支撑,对外以外交影响力来彰显。2019年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中国的日益强大不仅体现对内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科技创新、生态建设,而且体现在对外的经济政策、措施、国际地位的提升。相对而言,从对外政策、措施中更能彰显中国日益强大。从2016~2018年,全国卷《经济生活》主观题素材都是2套涉及国内经济的成就和措施,1套涉及“对外开放”的成就和措施。2019年全国卷3套题《经济生活》部分则全部关注的都是“对外开放”的主题。虽然侧重有所变化,但依旧是从经济角度围绕本年度的重大社会生活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体现学科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

二、《经济生活》全国卷主观题命题特点及变化

2019年的政治全国卷《经济生活》主观题部分延续了过去考题的一些特点,同时也有新的变化。

首先,命题紧扣时政,主题鲜明,体现国家经济趋势和政策走向。

政治学科《经济生活》部分的高考试题通常以经济生活中时政热点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经济发展成就或措施的理解。学生通过调动所学的经济知识,结合材料,提取信息,考查学生对我国经济制度、措施、发展成就的认知理解,进而考查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2019年《外商投资法》的通过,彰显出我国建设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坚定态度,也是继“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素材。3套试卷虽然选取的时政材料不同,从“引进来”“走出去”各有不同侧重,但都在“开放”这一大主题之中。

再次,试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贯通与运用,对时政术语的掌握。

《经济生活》全国卷从2018年到2019年的主观题命题趋势来看,材料和设问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越来越不明晰,知识考查要求不再是记忆、整合,而是前后贯通,同时要求学生学会用课本中没有的或非知识点内容的经济学语言答题。

从2019年的3套全国卷的设问和答案的知识点可以看出,试题没有考查一个单一的知识范围,而是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整个教材的宏观把握和灵活运用。学生不仅要记忆和整合相关知识,还要从自己的“知识库”中提取有关内容,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描述现象、阐释观点。在学平时的训练时,多总结时政术语。如在组织答案的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人民的获得感”等经济术语运用也可能成为得分的亮点。这也是学生在学完《经济生活》之后感觉答题难切入,找不到“着力点”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以试题为依托,考查学生核心素养。

结合以上分析,全国卷的主观题常常是以数据、政策、事例来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措施和成就,引导学生用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体现学科精神和政治认同的回答。在知识范围内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通过素材分析和答题,进而理解和认同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和经济措施。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学科核心素养在《经济生活》的主观题得以充分体现,也能通过学生的答题状况得到检测和反馈。

三、《经济生活》全国卷主观题复习建议

1.构建时政素材框架,抓住时政素材主题

时政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材料来源,是国家大政方针和重大事件在该时间段的体现。通过梳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发现,高考命制试题的材料均是当年的时政热点,也会是今后高考命题的趋势。因此,时政愈发成为了中学教师重点关注的焦点,是中学教师研究高考命题趋势、命题特点、命题角度的方向指引。

2.总结常用时政术语,为答案增光添彩

时政教学对教师把握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重大事件有重要作用。总结常用的时政语言,不仅能提高时政教学的效率,也能让学生面对众多时政素材时能找到着力点。[2]时政语言总结和使用,一方面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信息搜集的能力,打开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能力。充和润色。

3.构建知识立体模型,贯通前后知识

与《政治生活》的知识的知识主体性强、《生活与哲学》的知识精准化要求不同,《经济生活》主观题的设问和答案设置都非常灵活。2019全国Ⅰ卷《经济生活》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设问很明显与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相关,但从材料内容来看,又可涉及消费、当前主要矛盾、创新、企业的经营发展等知识点。因此,《经济生活》的复习备考除了非常扎实的一轮复习外,还需要一个前后贯通的过程,尽量突破教材体系的框架性总结,帮助学生让知识前后衔接起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D].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11月第1版:第7页。

[2]王永志.高中政治课堂时政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5):69.

作者简介

第1作者:翁 倩 ,1988年10月出生,女,贵州安顺市,遵义市第四中学,中学一级教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第2作者:田先营,1992年6月出生,男,贵州省台江县,遵义市第四中学,中学初级教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猜你喜欢
经济生活主观题核心素养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浅谈高中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的几点建议
如何提高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能力的探讨
基于货币视角的“经济生活”的逻辑分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例析诗歌鉴赏主观题解答五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