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公众食品安全认知误区的路径探讨

2019-09-10 07:22王骁赵建坤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年6期
关键词:路径探讨食品安全

王骁 赵建坤

摘 要:本文主要从当前食品安全水平的总体状况与公众认知以及两者之间差异性进行分析,对消除公众对食品安全认知误区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食品安全;认知误区;路径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提高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实现全面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食品安全已成为重大基本民生问题、重大经济问题和重大政治问题。本文主要从当前食品安全水平的总体状况与公众认知以及两者之间差异性进行分析,对消除公众对食品安全认知误区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1 当前食品安全水平的总体状况

近年来,通过政府相关法规的建立完善以及监管体系的逐步建立,监管力度得到明显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环境的培育,生产者的诚信意识得到强化,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1.1 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监管体系明显加强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保障系统的建设,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多方发力,力度空前,制修订了《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1]。在监管体制上,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从多部门监管向单一部门监管发展。2013年成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原本分散在食品卫生、农业、质监、工商等多个部门的监管职责统一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农业农村部,监管工作初步形成职责明确,协调统一[2]。2018年,为整合市场监管资源、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将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合并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形成了更有效的监管体系。以农业系统为例,全国100%的省市自治区,88%的地市、75%的县市、97%的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落实监管人员11.7万人。在标准制修订上,农业农村部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了新版《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6)标准。新标准规定了433种农药在13大类农产品中的4 140个残留限量,较2014版增加490项,基本涵盖了我国已批准使用的常用农药和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农产品,同时弥补了长期以来因标准不足而导致的执法中判定依据的缺陷。

同时,我国加大了对不合格食品的惩治力度,采用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于没有取得当地质监部门出具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不能生产上市。为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减少和避免不安全食品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颁布《食品召回管理办法》,为不安全食品的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及其监督管理提供依据。农业农村部集中力量深入开展农药、生鲜乳、兽用抗生素、“瘦肉精”、生猪屠宰、“三鱼两药”、农资打假等专项治理行动[3]。5年来,全国各级农业部门共查处各类问题17万余起,查处案件6.8万件,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3亿元。如2017年,全国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2万人(次),限期整改奶站343家、取缔奶站47个和吊销奶站48个,限期整改运输车153辆、吊销91辆,有效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1.2 检测体系基本建立

食品质量安全既是“产出来,也是管出来”,而要落实管出来,完善检测体系和先进的检测设备与技术则必不可少。近些年,国家加大了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十二五时期,我国食品检验机构共3 500余家,其中农业系统建立了1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79个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和产地环境类部级质检中心、480多个省级农业投入品和产地环境类质检站、1 200多个地(市)、县级农业投入品和产地环境类质检站(室),基本实现了部省地县全覆盖,检测能力迅速提升。同时,检测机构的设备也更新换代,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核酸探针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等现代检测技术的使用,有效减少食品中的致病菌,确保食品安全[4]。

我国在食品安全的管理领域,国际合作的力度也在加大。中国连续九年在北京成功召开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每届大会均吸引来自全球数百政府官员、科技界及工业界的代表参会,受到国内外食品界同仁的高度关注。此外,我国已与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合作协议和食品检验检疫的卫生议定书,与欧盟之间建立了快速预警系统,用于检测食品和饲料的安全,与加拿大、韩国和东盟建立了食品安全工作会议机制,确立了中国与相关的合作国家或地区的长效机制。

1.3 食品安全状况明显提高

由于监管力度的加大和企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与自律意识的增强,我国食品、农产品的质量水平近年来明显提升。2006年我国的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为77.9%,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近5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平均为97.58%,其中蔬菜、畜禽产品及水产品的监测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6.52%、98.28%和96.84。2018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7.5%,蔬菜、畜禽产品及水产品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2%、98.6%和97.1%(附图),整体保持在较高水平。虽然监测数据上升不明显,主要是因为底数较高,说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一定基础。另外,这几年监测品种和指标逐年增加,数据比较缺乏针对性,但从总体合格率的结果和走势看,总体平稳向好的判断是符合实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实现乡村振兴良好开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2 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与差异性分析

正如客观现实与主观意识不能完全吻合一樣,食品安全的现实情况与公众认识也存在不统一性,而且差异显著。这样长此以往,公众既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2.1 当前公众对食品安全水平认知的总体状况

目前,对于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公众认知和实际状况还存在相当距离,公众对现在的食品安全知识、我国的食品检测和监管体系不甚了解,对现有的食品安全水平不清楚,对于政府公布的食品监测数据不关心、不信任。尽管近些年来食品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5-6],

附图 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但是消费者认识与评价却大相径庭。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基于首页大数据Home GA监测系统,采集分析了2015—2016年11月食品安全相关新闻信息发现,38.1%的公众认为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一般,24.3%的公众认为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不太好,甚至有5.4%的公众认为我国食品安全状况非常不好[7]。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中心委托尼尔森网联开展的全国食品药品科普状况调查,通过历时6个月,对15个城市1 232位民众的访问的研究数据表明,有超过50%的公众不甚了解“食品安全知識”[8]。此外,一项关于2012、2014、2016、2017年四次对全国10个省(区)相对固定的调查点进行的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分析显示,各年度所调查的公众满意度分别为64.26%、52.12%、54.55%和58.03%[9]。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呈较为低迷的状态,与总体稳定、趋势向好食品安全走势仍有一定差距。公众相当担心,甚至会确信当地会存在有关重大食品安全的事件。在各种网站、论坛等交流平台上,公众叹息食品安全可谓是“十面埋伏”,几乎“什么都不敢吃”,对食品安全的态度越来越消极、恐惧[10]。由此可见,公众对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比较担忧,对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持着消极的态度。

2.2 公众对食品安全认知误区的原因分析

据调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非常有限。即使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的了解途径,一般也仅仅局限于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虽然在电子信息发达的时代,人们有更方便的交流机会,但是人们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出现公众认知与实际状况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公众普遍缺乏食品安全基础知识。我国公众接触食品安全知识的渠道和机会普遍较少,也没有相关的部门进行宣传和普及。有研究指出,仅有6.6%的民众认为自己非常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24.1%的民众认为自己不太了解,17.6%的民众认为自己不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7]。公众对于不太了解的东西抱着一种畏惧的态度,比如大家听到牛奶中含有抗生素就非常担心,但是像青霉素、阿莫西林等平时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就不觉得恐怖。关键是公众没有认识到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量只要不超过规定的限量就是安全的。公众对食品领域中的一些专业性、基础性知识一知半解,对国家相应的标准政策只是通过平时的经验和传言来理会。

二是食品安全相关的部门没有有效的方法和管理手段。目前虽然建立了相关信息发布制度,但是形式单一,且频次不高,而这些信息又都刊登于官方报纸,与百姓生活联系紧密的早报、晚报等生活服务类媒体却鲜有刊登。虽然建立了风险评估机构,但风险交流明显缺乏。专家“露脸”太少,只有在一些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才能听到专家发声,但在平时日常生活中,专家解疑释惑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即使在食品安全事件中,专家由于怕被“拍砖”,谨言慎行,有时不敢坚持真理。

三是媒体的市场恶性竞争使然。媒体为了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社会经济效益,将如何吸引公众的眼球和注意力作为其追求的重要目标。有时并没有严格要求自己作为“把关人”的作用,只为了表面上的阅读量、点击率、收视率的提高;有些媒体有时在还没有经过详细的核实求证的情况下,就将问题放大,胡乱定义某种食品致癌或者致命,报道一些没有经过核实的假新闻,误导公众,导致消费者信以为真、焦虑恐慌[11]。因此,错误的或夸大的信息分享容易滋生谣言,进一步强化食品恐慌。例如2011年的微博上很流行的关于“加碘食盐可防核辐射”的谣言,瞬间引发抢购热潮[12];香港《文汇报》曾公布了2011年的“微博十大谣言”,其中多个谣言都与食品安全有关[13];2015年北京“毒草莓”事件,仅半个月时间就使昌平区6 000栋草莓日光温室损失人民币2 683万元。

3 消除公众认知误区的路径探讨

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与食品安全的实际情况的差异性的产生并不是一天两天产生的,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采取综合措施,持续发力。

3.1 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对消费者的信心打击是巨大的。因此,作为各级食品监管部门,必须保持高压态势,监管的力度丝毫不能放松,这是提高质量安全的必需手段,也是从根本上消除公众对食品质量安全认识误区的必由之路。

3.2 加强信息发布

目前,各级政府和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已经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除了密切跟踪报道重大事件的处理结果外,还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对于每一次的监测数据,要及时发布,不仅公布结果,还要公布采样的时间、地域以及品种和数量对于每一个误传或谣言,需及时进行澄清,用科学理性的态度,以风险评估的结果,由专家答疑释惑。另外,除了持续利用好权威媒体这个平台外,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微博以及与老百姓生活密切关联的早报、晚报等,把食品安全的真实情况传播到千家万户。

3.3 加大对公众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基础知识的宣传

对公众进行食品安全信息的识别、食品安全法律以及食品安全常识等方面的宣传,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政府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食品行业有关的组织将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进行宣传普及,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方面基础知识的了解,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信息的理解、甄别、判断能力,引导公众对待相关媒体的报道要有理性正确的态度。

3.4 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企业是生产的主体也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也应该是信息发布的主体。企业首先要做好自己,要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原料入口、生产工序、生产环境等关键要素,消灭食品安全隐患;要加强对从业人员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使其具有更强的保障食品安全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其次,企业还要宣传自己,要将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的科技进步、企业的产品安全保障措施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公众。目前,有些企业向媒体消费者全领域开放,让消费者目睹生产过程,还有些农业企业让消费者共同参与农场的生产管理,建立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无障碍沟通,取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消除公众食品安全认知误区需要政府、社会、媒体、企业及消费者共同努力。信息交流畅通,公众消费信心提高,则认识误区逐步消除,这种机制的形成有利于良好市场秩序的建立,既满足了消费者对优质安全食品的需求,促进了消费,也对企业主体形成良性激励。在这种机制与氛围中,政府、生产者、消费者不再是隔离的,而是融合的、一体的,食品行业的发展也是健康的、平衡的、可持续的。

参考文献

[1]十二五时期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4):23-51.

[2]周洁红,武宗励,李凯.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成就与展望[J].农业技术经济,2018(2):4-14.

[3]世界农化网.农业部将开展农药等7大专项整治行动[J].世界农药,2017(2):54.

[4]孙晓燕.试论现代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導刊,2018(15):87.

[5]王常伟,顾海英.我国食品安全规制趋向:一个概述性的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2014,1(1):118-123.

[6]思雨.2016年中国食品安全状况研究报告发布质量安全水平逐步向好[J].中国食品,2018(1):172-172.

[7]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大数据研究报告[J].中国食品工业,2017(1):44-45.

[8]庞村.《全国食品药品科普状况调查(2017)》结果显示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认知度有待提高[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7(8):36-37.

[9]翟东洲.2016年中国食品安全状况研究报告[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7-12-21(B2-B3).

[10]钟开斌.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J].行政管理改革,2012(9):41-45.

[11]张葵阳.微博传播条件下的拟态环境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2,25(5):124-128.

[12]赖泽栋,杨建州.食品谣言为什么容易产生?——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下的传播行为实证研究[J].科学与社会,2014,4(1):112-125.

[13]孙爱芳,关炳峰,等.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学,2012,30(9):1375-1377.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d the overall status of current food safety levels and the perceptions of the public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The path to eliminate public misunderstanding of food safety was also explored.

Keywords:food safety;misunderstanding;path exploration

(责任编辑 唐建敏)

猜你喜欢
路径探讨食品安全
基层政府主导农村法治发展的路径思考
新时期共青团思想引领的路径探讨
市场经济下食品安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当代社会进步的文化审视
陕西特色畜牧业品牌建设路径探讨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