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商业生态系统演化路径分析

2019-09-10 07:22谢洪明吴文施
上海管理科学 2019年6期

谢洪明 吴文施

摘 要: 腾讯(Tecent)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以即时通信软件QQ为起点,发展到如今以社交为核心,集金融、娱乐、资讯、工具、平台和人工智能为一体的庞大的商业生态系统。基于生态系统视角对腾讯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进行研究。腾讯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是复杂的和系统化的。基于此,首先通过构建基础商业生态系统模型,随后从时间和(网络)空间两个视角来分析腾讯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以期为众多企业构建和发展其商业生态系统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腾讯;商业生态系统;演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 F 273.7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 After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Tecent has developed from QQ, an instant messaging software, to a huge business ecosystem with social networking as its core, integrating finance, entertainment, information, tools, platform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volution path of Tencent business eco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system. The evolution of Tencent's business ecosystem is complex and systematic.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irstly constructs the basic business ecosystem model, and then analyzes the evolution path of Tencent business eco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ime and (network) spac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many enterprises to build and develop their own business ecosystems.

Key words: tencent; business ecosystems; evolution path

Moore(1993)首次提出商业生态系统“Business Ecosystems”,随后商业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逐渐兴起。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的共生合作尤为重要。商业生态系统能够优化和革新企业资源,可以促进系统内各企业自身的繁荣发展。随着产业变革以及消费者市场的快速变化和需求升级,企业的优势无法仅仅通过内部资源来建立,还需要通过有效利用外部资源来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商业生态系统越来越普及,腾讯等企业纷纷构建符合自身发展战略的商业生态系统,以获取生态优势。生态优势与企业的传统竞争优势在竞争目的、价值创造、价值获取、优势来源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如表1所示)。由于腾讯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发展是系统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基于生态系统视角来构建一个科学、客观和实用的商业生态系统模型,是研究腾讯商业生态系统演化规律的前提。

1 基于生态系统视角的腾讯商业生态系统构建

1.1 商业生态系统内涵的界定

关于生态系统(ecosystem)的研究最初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即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间和生物与环境间通过不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统一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其所处的无机环境组成。生物群落是一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物体,由众多生物种群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无机环境则包含阳光以及其他所有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物质,例如水、空气等。

Moore(1993)基于Hannan和Freeman(1977)提出的企业生态观视角,进一步提出商业生态系统“business ecosystems”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基于组织和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经济联合体,该经济联合体囊括大量的参与者,并且每个参与者相互依存”。继Moore之后,对于企业生态系统的定义主要基于网络视角和生态视角:前者认为企业生态系统是由有联系的企业共同组成的动态网络;后者认为企业生态系统是由有共生关系的众多企业共同构成的经济共同体。本文在综合诸多学者对商业生态系统概念内涵的界定的基础上,根据本文的研究范围,提出企业的商业生态系统是在某一核心企业的领导下,各成员间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共生共荣的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系统。 企业的商业生态系统由生产者种群、消费者种群、分解者种群和市场环境四个要素构成。

商业生态系统的特征主要由其整体特征和内部关联特征构成。商业生态系统的整体特征包括网络动态性、稳健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商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关联特征则包括系统的共同进化和相互依存等特征。总而言之,商业生态系统具有复杂自适应系统(CAS)的复杂性、适应性、自组织、涌现性、共同进化(Coevolution)等基本特性。复杂性即商业生态系统中要素多样且相互间联系多样;适应性指的是商业生态系统能够主动地调整自身状态以适应环境;自组织即商业生态系统会自发地由无序到有序,由低级到高级演化;涌现性通常是指商业生态系统整體特性大于部分特性之和;共同进化即商业生态系统中各适应性主体和环境,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不断进化。

1.2 腾讯商业生态系统模型的构建

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商业生态系统也可分为由生产者种群、消费者种群、分解者种群组成的生物群落,和包括市场环境的无机环境两部分构成。商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无机环境通过持续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而形成复杂的共同进化系统。图1即描述了一个基础商业生态系统及其构成。

在一个基础商业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种群即企业,是生产产品和服务的主体。关于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的分类,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答:钟耕深(2009)根据企业在各自商业生态系统中扮演角色的不同,将其分为网络核心型、坐收其利型、支配主宰型和缝隙型等四种类型;Iansiti和Levien(2004)根据生产者种群各自影响力及资源能力的不同,将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企业分为骨干型企业、主宰型企业和缝隙型企业。尽管学者们对商业生态系统里企业的分类有所不同,但都包含核心型(core enterprise)、主宰型(dominant enterprise)和缝隙型(niche enterprise)这三种企业类型。本研究中的核心企业是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核心企业对维持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至关重要,核心企业通过创造平台,在整个系统内实现与各网络成员的资源共享、共创价值、共享收益。主宰型企业在商业生态系统中往往拥有关键的生态位,力图最大限度地从商业生态系统中攫取价值。缝隙型企业是商业生态系统的主体,它们往往数量庞大,高度专业化和差异化,专注于狭窄的细分市场,以求生存。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种群即用户,对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企业的数量、类型和分布等都必须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等诸多消费者特征。一般情况下,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decomposers)种群,是受理企业和消费者所产生的废品物资的主体。基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腾讯商业生态系统,而腾讯是一家互联网企业,不产生有形的废品物资,因此腾讯商业生态系统中不存在分解者种群。

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市场环境由竞争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等构成。竞争环境包括内部竞争环境和外部竞争环境,内部竞争环境由内部企业和诸多子生态系统构成,而外部竞争环境由众多同质化商业生态系统构成。政治环境是指商业生态系统的外部政治形势、政府的发展意愿和支持力度等。法律环境是指商业生态系统所涉及的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的各项法规、条例及其公民的法律意识形态。经济环境是指商业生态系统所涉及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环境即商业生态系统所处环境的技术发展情况,新兴技术会改变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需求。社会文化环境是指商业生态系统所涉及的国家或地区的被公认的价值观、道德规范等。自然地理环境即商业生态系统所涉及的自然地域空间。

2 腾讯商业生态系统演化路径分析

腾讯商业生态系统由众多子生态系统构成,是一个复杂的、持续演化的动态系统。基于腾讯生态系统,对其具体演化路径可从时间和(网络)空间这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2.1 腾讯商业生态系统时间动态性演进

Moore(1999)基于对组织生态系统演化过程的研究,发现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分为起源、成长、成熟、自我更新或死亡四个阶段。本文根据腾讯的发展历程,发现该企业总体上经过起源、成长、成熟和自我更新等发展阶段。

起源阶段是商业生态系统演化的第一步,该阶段中核心企业通过创新的运作模式或高附加值服务吸引必要的合作者来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共同满足某一特定群体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初步构建并形成商业生态系统。在该阶段中,商业生态系统最为脆弱,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生存挑战。商业生态系统的运营模式越有效,其生命力也越强大,并会在该阶段中生存下来并发展到初具规模。例如,抖音、探探等以社交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正在经历最初的起源阶段。

在成长阶段中,随着生态系统中核心企业自身的快速成长,以及系统内主宰型企业、缝隙型企业和消费者数量的不断增长,商业生态系统的规模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基于不同核心企业的同质化生态系统间的竞争强度开始升级,并将会在该阶段基本形成较为稳定的竞争格局。例如,以滴滴为核心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在成长阶段在与快滴、优步等同质生态系统的竞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基本形成了我国网约车电子商务的竞争格局 。

成熟阶段中,由于在成长阶段中核心企业中各子生态系统快速成长以及主宰型企业和缝隙型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使成熟阶段各成员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利益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子生态系统间和企业间的竞争和冲突日益明显。核心企业为维持商业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对其领导的商业生态系统规则进行一定的调整与完善。核心企业通过众多手段抑制系统内的恶性竞争和不良行为,如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账号实名认证等。

当商业生态系统受到新的运营模式、政府政策和新技术等外界市场环境变化的挑战时,商业生态系统将进入自我更新阶段,需要重塑原有商业生态系统模式,并自我更新为新的商业生态系统。例如,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受到京东等包含快速物流的新电子商务模式的冲击 ,迅速推出其物流品牌——菜鸟,补齐在物流方面的短板。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消费者需求的日新月异, 使得商业生态系统在起源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都可能直接进入自我更新阶段。

以腾讯QQ子生态系统为例,20世纪90年代,聊天室开始兴起。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受到基于Windows系统的ICQ演示的启发,勇于抓住机遇于1998年创办腾讯,计划在中国推广类似ICQ的集寻呼、聊天和电子邮件为一体的软件,经过努力于1999年开发出了令消費者和投资商都满意的腾讯QQ。腾讯QQ及其用户共同构成了初期的腾讯商业生态系统。但腾讯商业生态系统在初步形成阶段,就受到了互联网泡沫破灭带来的冲击。

腾讯QQ子生态系统艰难度过其起源阶段,成功地进入了成长阶段。在该阶段中,腾讯QQ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通过与主宰型企业的合作来不断改善其运营模式、产品和服务品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生态系统得到快速发展,生态系统的边界进一步扩大。例如,与中国网络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等合作,共同推出移动QQ。2004年6月,腾讯在香港上市,获得了较为稳定的资金支持。腾讯QQ子生态系统基于其3亿多的注册用户,继续以较低的成本开展新服务,不断地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需求,并且在新服务和功能方面通过即时通信增加用户黏性,增强其生态系统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以腾讯QQ为核心的社交生态系统在成长阶段中在与飞信、MSN、米聊等同质生态系统的竞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基本形成了腾讯微信推出前的社交生态系统的競争格局。

随着腾讯QQ子生态系统的继续发展,缝隙型企业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系统内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需要加强生态系统内部的管理与改进,对各种服务进行规范,从而有效地避免生态系统内部的恶性竞争,更好地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虽然如今腾讯QQ子生态系统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但是仍然要密切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应对潜在的挑战与威胁。例如,抖音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腾讯的关注,并迅速推出自己的相应同质化产品微视。腾讯QQ子生态系统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善其原有服务并推出新服务,腾讯QQ子生态系统中的大多数成员都遵守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则,合理竞争并相互合作,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实现共赢为目标,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腾讯生态系统发展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即生态系统内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结构逐渐复杂。腾讯商业生态系统最先推出若干核心业务,随之而来的是相关主宰型企业以满足核心企业所未发现或无法满足的用户需求,进而再吸引大量缝隙型企业进入来填补市场空白,力求全面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为消费者创造更多核心价值。图3是腾讯商业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结构的时间演化图。目前,腾讯商业生态系统包含多种类型的企业、消费者和市场环境,各个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变化,与此同时,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

2.2 腾讯商业生态系统空间动态性演进

商业生态系统的空间动态性演进,即商业生态系统在空间维度上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空间维度可分为地理空间和网络空间,地理空间是指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物理空间,网络空间是指地理空间上分散的众多移动或固定设备互联构成的在线系统和空间形态。由于腾讯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因而腾讯商业生态系统空间动态性演进主要体现在其网络空间的动态性演进方面。腾讯商业生态系统网络空间动态性演进,源于对消费者需求的精确把握,完善原有业务并开拓新业务,最终体现在用户数量的增加、用户黏性的增强,网络空间覆盖范围的扩大。总而言之,腾讯商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空间动态性演进体现在子商业生态系统数量增加和各子商业生态系统边界持续扩大上。

2.2.1 腾讯子生态系统数量增加

本文根据《腾讯传》,将腾讯的发展历程总结为创业期(1998—2004年)、定位期(2005—2009年)和巨头期(2010—2018年)三个阶段。前两阶段的划分标志是2004年06月腾讯在香港上市,后两个阶段的划分标志是2010年09月的3Q大战。创业期(1998—2004年)中,腾讯的战略定位是一个即时通信服务商,完成了从产品仿制到盈利模式探索的全过程。定位期(2005—2009年)中,腾讯的战略定位是“全方位满足人们在线生活不同层次的需求”的互联网公司,进行了企业组织变革,并在即时通信、网络游戏、搜索等领域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成为“全民公敌”。巨头期(2010—2018年)中,经历过3Q大战,腾讯战略调整为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腾讯各大业务和新兴业务迅猛发展。

腾讯子商业生态系统数量增加主要体现在其业务的拓展上。腾讯商业生态系统各个阶段的主要业务体系及其业务如表2所示。从整体业务数量来看,可以反映出腾讯商业生态系统的加速成长:创业期(1998—2004年)仅有6项业务,定位期(2005—2009年)增加到10项,巨头期(2010—2018年)则迅速攀升至40项。从腾讯业务体系来看,可以反映出腾讯商业生态系统业务的扩散化:创业期(1998—2004年)仅涉及社交、娱乐、资讯和工具四方面,定位期(2005—2009年)开始涉及金融,巨头期(2010—2018年)开拓了平台和AI两方面的业务。从同一类型的业务发展来看,可以体现腾讯商业生态系统业务的集聚化,以娱乐类型的业务为例,创业期(1998—2004年)仅涉及2项,到了定位期(2005—2009年)增长为3项,巨头期(2010—2018年)则快速上升至14项。综上,腾讯商业生态系统业务体系在扩散化的同时,也向着业务集聚化发展。

由于腾讯各个业务都有可能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子生态系统,因而腾讯子生态系统的数量和其业务数量一样逐步增加,速度越来越快。并且,腾讯子商业生态系统的业务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从最初的社交逐步扩展到涉及社交、金融、娱乐、资讯、工具、平台和AI。与此同时,腾讯子商业系统间的网络空间具有集聚增强效应,即其子商业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群体的重叠,子生态系统间存在同质化竞争与合作,促进整个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2.2.2 腾讯子生态系统规模扩大

腾讯商业生态系统网络空间动态性演化还体现在其子生态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具体表现在单个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增加即企业和用户数量的增加。本文基于典型性和数据可获得性,以腾讯商业生态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微信子生态系统为例,分析腾讯子生态系统的边界扩大。微信生态系统规模扩大,从生产者角度而言,主宰型企业和缝隙型企业增多,特别是缝隙型企业的数量得到快速增长,可以从其接入的小程序数量部分反映出来。从消费者角度,注册用户数量是反映一个平台型生态系统消费者数量的重要指标,但是微信在早期运营过程中,中国网络运营商对手机号码并未实行实名认证制,因而同一个用户可能拥有多个微信号。基于此,本文以微信月活跃用户数量来估计其消费者数量更为客观。

微信小程序(mini program)使得消费者不需要下载安装应用就可以使用众多应用程序。微信小程序平台于2017年1月对外开放,政府、企业、媒体和其他组织可为主体,申请注册小程序。但由于早期小程序入口相对较深,消费者增长比较缓慢,从而使小程序数量增长缓慢。2017年12月,微信小程序在首页增加下拉访问小程序入口,并推出“跳一跳”,使得小程序日活用户大幅增长至2.7亿。与此同时,小程序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据微信官方统计,2018年1月初共有58万个小程序,而截至2018年6月底,微信小程序的数量已经突破百万。微信小程序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恶意分享以及游戏过度传播,曾给普通用户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微信官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及时永久封禁涉及假货高仿、色情低俗和违规“现金贷”等的小程序。这一举措虽然使得小程序的日活量有所下滑,但有利于小程序生态的长远发展。

微信 (WeChat)于2011年1月21日诞生,是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APP。自创立起,微信首先借助QQ的用户基础完成初步的用户积累,到2012年第三季度用户就达到1亿,随后月活跃用户数量不断攀升。截至2018年初,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5% 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超过10亿,用户覆盖 200 多个国家、超过 20 种语言。从增长速率来看,增长速率先快后慢,当前已经达到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

腾讯子商业生态系统的扩张表现在其一轮轮的集聚效应上。首先基于其核心业务开拓市场,接着与相关主宰型企业合作以满足隐藏的消费者需求,形成其商业生态系统骨架,然后吸引大量缝隙型企业进入,消费者需求得到全面满足。这种运营模式所产生的成本节约如共享市场资源等,以及专业分工协作、知识外溢和区域品牌形成等优势,不断吸引更多主宰型、缝隙型企业和新用户进入,同时老用户的用户黏性增强,商业生态系统网络空间边界持续扩大。这种循环集聚效应将一直持续到腾讯子商业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边界极限。

3 结论与展望

当前,企业应该用生态学的眼光去看待企业的生命历程,基于企业自身的生态位置,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从而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成长,以在同质化生态系统间的竞争中获得胜利。本文尝试通过生态系统理论来分析腾讯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并据此构建了腾讯商业生态系统的模型结构,然后从时间和网络空间两个维度对其演化路径进行分析,发现腾讯商业生态系统的时间演化路径可以归纳为起源、成长、成熟和自我更新等4个主要阶段,网络空间方面的演化路径可以分为子系统数量增加和单个子系统规模扩大。

尽管本文揭示了腾讯商业生态系统时间和网络空间演化路径,但本文依旧存在不足。首先,案例研究样本存在局限。本文研究的腾讯商业生态系统演化路径是单案例,虽然在分析过程中借助了大量资料,但结论的普适性依然有局限,未来可通过多案例研究来弥补这一不足。其次,商业生态系统内的子系统间也存在同质化竞争,例如QQ和微信,而系统内的竞争与系统外的竞争有所不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最后,本文仅从时间和网络空间两个视角来考虑商业生态系统演化路径,将来可以从更多的视角对商业生态系统演化路径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MOORE J F. Predators and prey: 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3,71(3): 75-83.

[2] IANSITI M, LEVIEN R. The keystone advantage: what the new dynamics of business ecosystems mean for strategy,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J].Future Survey ,2004,20(2): 88-90.

[3] LEWIN R, BAK P. Complexity: life at the edge of chaos[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1993, 61(8): L627-L633(627).

[4] MILLER G T, SPOOLMAN S. Living in the environment: concepts, connections, and solutions[M]. Stanford: Cengage Learning,2009.

[5] HANNAN M T, FREEMAN. The population ecology of organization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7,82(5): 929-964.

[6] PELTONIEMI M. Business ecosystem a conceptual model of an organisation popu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mplexity and evolution[R].E-Business Research Center,2005.

[7] ANGGRAENI E. Business ecosystem as a perspective for study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firms and their business networks[D]. Delft: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7.

[8] 鐘耕深, 崔祯珍.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及其发展方向[J]. 东岳论丛, 2009,30(6):27-33.

[9] 詹姆斯·弗·穆尔. 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与战略[M].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

[10] 胡岗岚, 卢向华,黄丽华.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演化路径[J].经济管理,2009(6):110-116.

[11] 路紫. 中国现实地理空间与虚拟网络空间的比较[J]. 地理科学,2008(28):601-606.

[12] 吴晓波. 腾讯传[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