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卡罗琳娜·马琳技战术分析

2019-09-10 07:04于卜一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马琳

摘 要: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体坛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在近几届的奥运会上中国一直都是夺金大户。尤其是羽毛球运动,作为我国传统的优势项目,在金牌争夺上往往出现我国一家独大的趋势。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马琳技术特点,从而为我国女子单打提供参考。

关键词:卡罗琳娜·马琳;里约奥运会;羽毛球技战术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5-072-01

1前言

通过观察西班牙选手卡罗琳娜·马琳在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得出其打法趋于男性化,球风彪悍。马琳属于偏进攻型羽毛球女单选手,技术全面,封网意识强,杀球凶狠,移动速度快,步法灵活,能够针对不同类型打法特点的选手适时调整自己的战术。

2结果与分析

2.1发球技战术的统计分析

在羽毛球运动中发球技术是唯一不受对方影响的技术,同时高质量的发球能为运动员创造得分机会,有利于之后的发球抢攻战术的实施与应用。本文以羽毛球场地中线为界限,从左到右可以把场地依次定义为左边区、中间区、右边区[1],靠近中线的角称为内角,靠近边线的角称为外角。

2.1.1发球方式对比分析。马琳在发球方式的统计中使用最多的是反手网前小球,发反手网前小球的意图在于逼迫对手起球,控制网前的同时为自己创造有利的下压进攻。而对手主要发球方式以正手高远球为主,其战术意图是想通过发后场球将马琳限制在底线附近,从而限制马琳的下压进攻。

2.1.2发球落点对比分析。由于马琳发反手网前小球较多,所以其发球落点主要集中在前场内角,对手发球落点主要集中在底线的内角和外角以及前场内角。马琳落点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压迫性强,逼迫对手完成挑球和放网,为自己创造进攻机会,同时容易造成接发球被动;其次,成功率高,由于距离较短,线路较直,所以发球成功率比较高,不易出界[2]。

2.2前场技战术对比分析

前场技术包括放、搓、推、扑、勾、挑球等,为了便于统计,我们把搓球和放球技术统称为搓放球技术,其中搓、推、勾、扑属于进攻技术[3]。在前场做假动作更有利于得分,因其技术动作具有爆发性和灵活多变性,使球的飞行距离缩短,落地时间加快,即使不能直接得分,也能压迫对手出现被动回球和失误,在羽毛球比赛中前场和网前往往竞争激烈,因为其是影响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

2.2.1技术对比分析。马琳在前场技术按使用较多的是搓放球以及勾对角等网前小球技术。相反,对手则是挑球最多。比对发现,马琳的网前技术运用得多,可以看出马琳极佳的网前技术和意识。目的是控制网前不给对手下压进攻的机会,迫使对手回球,从而伺机进攻。

2.2.2落点对比分析。由于马琳前场多使用搓放球和挑球,所以马琳前场球落点大多集中在前场以及后场的外角,其目的在于限制对手的勾对角和挑后场斜线,从而迫使对方起球。由于马琳网前技术的出色,导致对手不敢轻易在网前搓放球,因此只能回高远球来过渡进攻,这就给了马琳大量的进攻机会。

2.3中场技战术对比分析

羽毛球中场技术在单打中是攻防转换的一个关键环节,主要技术包括挡、抽、挑和拦截球。

马琳中场技术的运用主要为接杀球挡直线和平抽球,其目的是破坏对手节奏,使其不利于对手的网前进攻技术的使用如勾对角、搓放等。由于对手挑球不到位,同时马琳具有强大的体能可以支撑她连续的杀球,这一攻一防也是其能战胜对手的关键点。

落点对比分析。马琳落点主要集中在中间区,这和马琳本身的技战术运用相关联,在回球方式上马琳主要以回追身球为主。

2.4后场技战术对比分析

羽毛球后场技术分为吊球、平高、高远、杀球等,羽毛球后场技术主要意图是起到进攻到防守的过渡作用,控制节奏和比赛速度等。由于后场技术使用率高,且不易失误,过渡作用更加明显,所以在比赛中越来越受到双方的重视。

2.4.1技术对比分析。马琳的后场技术运用中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杀球、平高球以及平抽球,因为平高球可以快速地把对手限制在底线附近,从而完成从守到攻的过程。

2.4.2落点对比分析。马琳在运用后场技术的时候其回球落点大多是为中间区域和后场的两个外角,马琳目的是压制对手到底线附近,在迫使对手被动回球的同时为自己积极创造下一次进攻的机会。

3结论

3.1马琳发球方式以反手网前小球为主,目的是限制对手进攻,为自己创造进攻机会。在接发方面具有明显的男单打法,这是她比赛获胜的基础;对手主要以发正手高远球为主,接发球以挑球为主,希望控制底线,同时借此创造进攻机会,明显还是女单打法。

3.2前场技战术:马琳主要运用搓放技术体现其极强的控网意识,迫使对手起球,扑球技术运用较多,极富进攻性,。

3.3中场技战术:马琳防守方面主要运用接杀挡直线技术,目的使球快速落到对方场区,在进攻线路上主要以杀直线为主,目的在于快速突击,充分发挥其杀球速度快、进攻凶狠的特点。

3.4后场技战术:马琳防守方面主要运用平高球技术,回球线路为斜线,目的在于大距离拉开调动对手,把对方压制在后场,化被动为主动,在进攻方面主要运用杀球和平抽球技术,马琳打法占优势,也是以后女单打法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蘭彤,范冬莓.2013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女单决赛技战术对比研究[J].运动,2014,(87):13-15.

[2]张玉,戴金彪.中外优秀羽毛球单打运动员发球技术运动特征[J].中国体育教练,2011,(1):58-59.

[3]欧骏.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冠军李雪茵技战术特点分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3):84-86.

作者简介:

于卜一(1994.04—),男。民族:汉族。籍贯:黑龙江七台河。单位:沈阳体育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羽毛球训练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马琳
乒坛冠军马琳:再婚妻子助我“飞”出低谷/溪水
沧桑马琳:再婚妻子助我低谷再腾飞
他是奥运冠军回归后成女队教练
以德报怨北漂女教师的坚强抉择
马琳:在再婚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
“功和机械能”综合测试题
幸福再出发,马琳走出婚姻低谷喜做爸爸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
学机械的都这样
一场没有结束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