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慢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观察

2019-09-10 07:22刘丽
介入医学杂志(英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临床疗效

刘丽

【摘 要】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胆囊炎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时间1周。另外以在门诊就诊的3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干预后1个月末,比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指数。结果:两组在干预前后,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有利于同时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针对情感缺陷、情绪失调、不当行为等进行干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主要通过目标设定、系统的行为和心理干预等过程,使患者发生认知和行为的改变,从而能更积极地认识疾病,战胜疾病带来的痛苦[1]。慢性胆囊炎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或右胁下胀痛、纳差、轻度不同的腹胀、口干苦、厌食油腻等症状[2]。在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胆道结石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升高,已经达到8%-10%[3]。CBT包括3种方式: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及认知行为结合疗法。CBT强调发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医生采取具体的行动,制定治疗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在国外CBT广泛应用于干预各种疾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改变认知,调动患者自身的正能量,正确面对疾病的态度。本研究对2015年6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胆囊炎患者30例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护理,效果突出,先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胆囊炎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时间1周。另外以在门诊就诊的3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排除合并总管结石、胆囊穿孔、严重心肝肾等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意义(P>0.05),资料可比。

2  方法

2.1干预方法  实验组的30例患者接受系统的CBT干预,时间1周。CBT干预小组由一名资深肝胆外科医生、2名具有心理咨询师认证的护士组成。对照组患者由于门诊治疗、医疗知识获取途径有限等原因未参与CBT,实验组按照CBT的干预方案,实行以下干预措施:

2.2干预措施

2.2.1普及疾病相关知识:慢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为胆囊壁具有慢性炎性反应,能够使纤维组织钙化和增生,造成严重的周围组织黏连[4]。所以了解发病原因才能降低日常生活中胆囊炎的发病率。

2.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必须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了解患者的真实病情和心理状态,从而使治疗达到预期的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在了解病情时,思想要集中,目光注视着病人,对病人的述说要认真倾听,不可打断病人的讲话。当病人讲到痛苦的时候,要表示理解和同情,以示对病人的病情表示重视,給患者一种信任感,使病人觉得亲切,容易接受,这样才能使病人和家属产生一种安全及信任感。

2.2.3心理评估:对于思想负担很重,心情焦虑、急躁的患者,他们既担心手术及预后,又担心经济能力,了解病人情绪特点和性格状况,对其有针对性实行心理干预,采用鼓舞、讲解、暗示、劝解、聆听等方式减小病人的负面心绪,增强其抵抗病魔的信念。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给患者相应护理措施能减轻手术疼痛带来的焦虑和紧张等不良情绪[5]。疼痛评估时不要使用用负面性、打击性的语言,应安慰、鼓励患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适量止痛类药物。

2.2.4改变不良的认知行为:慢性胆囊炎多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故观察并改正病人不好的行为习性和生活方式尤为重要。对于肥胖的患者,特别是脑力劳动和上班老是坐着不动的中年人,要经常做一些体力活动,使全身代谢活跃起来,更要有意识地多做体力劳动,防止过度的肥胖,减轻体重。对久坐的人应强调进行户外活动,可选择做操、跑步、散步、太极拳、气功等锻炼。提倡腹式呼吸,能对胆胰肠胃起到有节律的“按摩”作用,使肝胆疏泄流畅。高脂肪饮食会引起胆囊收缩,使胆囊结石更易嵌顿,必须严格控制食用动物脂肪食物;暴饮暴食会促使胆汁大量分泌:胆囊强烈收缩,可诱发炎症和绞痛。最好的办法是每2―3小时进食1次,量不宜多,关键是少量多次,以促进胆汁分泌。酌情饮用矿泉水或磁化水,矿泉水以含有硫酸镁、硫酸钠、重碳酸钠的为佳,饮用后能使胆囊收缩,促使胆汁排出。大量饮水有利胆汁稀释,每日可饮入1500~2000毫升。多进行经常性的活动,调理经络气血,以利于胆道疏通,降低慢性胆囊炎的发病率。

2.2.5评估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个月后HAMD评分。(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5],共17项条目,评分标准:总分<7分:正常;总分7—17分:可能有抑郁;总分18—24分:肯定有抑郁;总分>24分:严重抑郁。

3  结果

两组在干预前后,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CBT是由Beck A T在上世纪60年代建立的一种结构化、短程化、认知取向化的心理疗法。CBT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以及各种急、慢性病导致的抑郁、焦虑倾向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CBT主要着眼于患者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通过和患者的交流,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各种措施干预改变患者对己、对人、对世界的看法与态度,重建患者的认知结构,从而最终改变心理问题[7]。综上所述,认知行为疗法是护理人员和患者共同探讨心理,一起成长,陪伴寻找并不断修正比较适合他们的方法。患者提高心理调节能力,提高应对疾病的技巧,提高患者接受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护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Dures E,Hewlett S.Cognitive-Behavioural Approaches to Self-Management in Rheumatic Disease[J].Nat Rev Rheumatol,2012,8(9):553-559.

[2]林烈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12(20):1730.

[3]杨劲松.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2(15):41-42.

[4]刘爱琴.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10(21):131.

[5]朱桂娟.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1,27(29):22-23.

[6]Hamniton M.A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J].Neurel Neurosury Psychitry,1960,12(1):56.

[7]杨梅,杨钰潼,付秋蓉,等.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类风湿关节炎25例患者临床观察[J].护理学报,2015,22(5):66-69.

猜你喜欢
认知行为疗法临床疗效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行为矫正视角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