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模式

2019-09-10 07:22陈爱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46期
关键词:基本模式教学目标文言文

陈爱华

【摘要】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我们称它为文言文。文言文也叫古汉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言文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要求: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这种语言形式,激发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要落实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合理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反复读、观插图、看注释、查资料书、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实际等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对所学内容熟读成诵,积累这些悠久灿烂的语言。

【关键词】文言文;兴趣;基本模式;教学目标

“爱为学问之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教科书做了准确的定位,在课后题体现出对三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初步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基于这些教学要求,笔者结合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文言文《司马光》,讲讲如何通过以下的教学模式落实好这些教学目标。

一、揭示课题,范读激趣

要指导学生读好文言文,先决条件是教师要品读好古文,教师要进行古文教学,首先要做的是读好文言文。在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时,老师的范读尤为重要,本人深知这些,在教学中,既重视自身的引领作用,更要注重学生的朗读实践。所以在教《司马光》一课时,笔者便从学生熟悉的二年级上册日积月累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这些古人说过的话导入,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下面的学习,学生就不会觉得陌生而心生畏难情绪。接着让学生和同学交流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得出:“文言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也叫古文。顾名思义,古文就是古代的文章。文言文非常简练,比如,问“吃饭了没有”,用文言文说就是“饭否”。文言文是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需要我们好好去领略。《司马光》就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30个字就把讲故事写得跌宕起伏,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接着由教师范读。教师以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声情并茂地朗读给学生听,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接着,学生小声跟着教师一字一句地朗读,再次感受读文言文的特点。跟读后,学生尝试着练习读一读,教师此时要提醒学生看着拼音,把字音读准确。然后指名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读准每个字音,读出每句话的节奏,知道哪里要断句,哪里要读重音,哪里要读快点,哪里的语气要上扬,哪里要停顿等,直到把每句话读通读好为止。《司马光》这课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足跌/没/水中”“光/持石/击瓮/破之”这两句话。最后还要让学生自由练读,尝试把整篇文章读正确,读流利,读通顺。就是这样,通过教师的示范引领,学生的不断模仿学习,学生达到会读并能通过自身的能力读好的程度,从而获得成功感,自然而然喜欢上文言文,更喜欢读文言文了。

二、 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文言文韵律和声韵都很美,我们读起来琅琅上口。假如老师在学生面前把文言文的韵律和声韵读好,确实能给学生美的享受。学生会在我们的潜移默化中喜欢去朗读,有欲望去读,乐意去背诵积累这些既陌生又熟悉的文字的。而在《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已经反复熟读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将课文的一些内容挖空,如,“群儿( ),一儿( ),足跌( )。众( ),光( ),水迸,儿( )。”让学生看着提示来进行填空式的背诵。课上,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练习,再加上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记忆力又特别好,又有一颗争强好胜之心,都想在同伴面前大显身手。所以,不用多久,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看着填空把课文背诵下来了。文言文语言短小精炼,文字精美,含义深刻,让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背诵这么精彩文段,对于小学生自身语言的积累和接受优秀文化熏陶都大有好处的。

三、理解词意,了解文意

对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教科书给我们授课老师做了准确定位,它只需要指导学生通过注释学习古代诗歌的方法来迁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经验,并借助注释、字词典和插图等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后能自己讲述故事。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不是要求教师逐字逐句翻译,或全文翻译。在《司马光》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先出示句子“群儿戏于庭”这句话,告诉学生“群”就是一群的意思,“儿”就是儿童之意,“戏”在古代是指游戏,“庭”就是庭院,这些字本身就能单独成词,表示特定的意思。假如不理解这些字义的话,我们通过看课文的注释或查字词典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了。对于这句话的理解,笔者找来图画,让学生看着图画说说,这些小孩在哪里干什么?学生很快就可知道,这些儿童在庭院里游戏。接着笔者就出示“群儿____于____”这样的句式让学生说说。让他们了解古人是这样表达要说的事情的,拓展他们的眼界。“一儿登瓮”这句,对于这个“瓮”字的理解,笔者先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注释,知道“瓮”是“口小肚大的陶器”。学生这样读了注释也是比较陌生的,笔者就让学生看文章的插图,让學生指一指,就可以很直观地知道什么是“瓮”。这些环节的设计,其实就是想给予学生学习文言文一根拐杖——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都可以利用这些方法去学习更多的文章。而对于让学生理解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笔者是这样处理这个环节的教学的,先出示一幅儿童在庭院中游戏的图,然后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的句子,让学生说说故事的起因,接着出示第二、三、四张小孩掉下瓮的图,让学生接着讲“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这个故事经过;最后出示最后一张瓮破,小孩得救的图片,学生看着图片说“水迸,儿得活”的故事结局。这样图文结合用讲故事的方式去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真正做到了落实了让学生不着痕迹地学懂课文这个的教学目标了。

四、启迪思维,读中悟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志在明理。小学阶段的文言小故事浅显易懂,都蕴含深刻的哲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熟课文,读懂故事之后,联系自己亲身经历,谈一谈从故事中学到的人物品质或懂得的道理,把读书与学生个人的成长紧密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大有卑益。在讲《司马光》一课时,笔者出示句子“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让学生对比着读,随后笔者便提问学生:对于跌入瓮中的孩子,司马光和其他的孩子有怎样的表现?从司马光和其他小孩的不同表现中,你体会到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同伴的启发下感悟到司马光遇事不慌张,沉着冷静地想出最优的方法去处理问题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学的就是他这些可贵的品质。

五、拓展阅读,享受乐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文言文兴趣的培养课中引导尤为重要。小学部编教材里的小古文,承担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任务。老师可以它们为引子,鼓励学生自觉阅读更多的生动有趣小古文,增加自身的阅读量,拓宽自身的阅读面。《司马光》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这本教材里唯一的一篇文言文,为了让学生对这些文言文产生熟悉感,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多花时间,找几篇相类似的文章让学生读读,让他们多与文言文接触,对文言文的兴趣才会浓厚。如,在讲授《司马光》一课时,笔者和学生说,课文在选人教材时,为了让减轻同学们学习的难度,有所删减。文章前面删去的部分,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经笔者这么一说,孩子探求新知的欲望启发起来,都想一睹为快。笔者顺势出现文章前面部分的内容“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通过阅读文章的前面部分内容,学生对小时候司马光更加了解了,知道他除了机智外,还是一个手不释卷的人。司马光是这么一个聪明又爱看书的人,古代像他这样的小孩还有哪些呢?相信学生都会对这些人很感兴趣,笔者就出示了《孔融让梨》——“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和《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以及《谢道韫咏絮》这些故事给学生阅读。读着写同龄人的文章,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被启发起来,笔者顺势向学生推荐《趣味小古文》这本书,还提醒他们可以利用在课上学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去阅读,相信他们定能读懂。就这样,从课内到课外,真正让学生享受阅读小古文的乐趣。

现代汉语的语法、修辞手法等都和与古代汉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文言文教学其实也是母语教学,这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优势所在。现代汉语是中国古代的继承和发展。尽管学生在第一次学习古典汉语时有一些语言障碍,但它并不是从零开始的。由此可见,只要我们遵循一定的模式去教学,小学生学文言文并不难。

参考文献:

[1]刘正生.小学文言文教学浅谈[J].黑龙江教育,2010.

[2]教育部.教师教学用书·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基本模式教学目标文言文
项目学习:科技活动中协同学习的基本模式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浅议模块化教学的基本模式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