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塑造新市民子女健全人格培养

2019-09-10 07:22施小龙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44期
关键词:人格培养语文阅读

施小龙

内容摘要:如何提高新市民子女语文阅读能力,如何让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城市里的同龄孩子接近,如何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健全新市民子女的人格,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个大难题。笔者通过分析他们阅读能力相对薄弱的原因探索出了通过语文阅读教健全人格新市民子女人格的新途径,对新市民子女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起到了立竿见影的功效。

关键词:新市民子女  语文阅读  人格培养

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始端,简单的说就是提出问题、提出观点、寻找依据,从而得出结论、形成成果的流源与根本。其方法就是让学生借助文本、利用文本、深入文本,以达到既涵盖又高出文本的语文閱读能力。

初一开学时,笔者对所教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了一次测试,给学生做的是一篇较简单的叙事性短文(相当于新课标下对四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要求),结果令人甚忧:新市民子女基本功不够,简单的到原文找原句学生无从下手;能力不强,答非所问,语言功底不够,根本不是按照要求回答而是简单的敷衍了事。说不认真,不对。看看他们的书写,工整洁净;说他们不思考也不对,到班里看过他们的考试方法,双眉紧锁,文章被笔划的也面目全非。结果10分值的阅读题得分率不到20%,这种低下的阅读能力怎么能适应新课标要求的语文阅读能力要求呢?对于新市民子女的语文阅读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少数人恐怕是语言智慧的脑细胞未被激活外(表现为不愿读,不善说,不能写)大多数受到客观的外在的因素影响。

为了了解造成这种“悲剧”的症结所在;为了找到适合新市民子女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为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找到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笔者对该年级新市民子女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进行了彻底的调查。

一、家庭方面。为了忙于生计,绝大多数的新市民家庭根本不能给孩子提供相应的阅读底蕴,孩子从小学到中学说所能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就是单纯的语文课本。即使有家境稍稍宽裕的也只是把本钱投资到孩子的“物质生活”方面,“精神生活”相当的贫瘠,造成孩子阅读能力滞后而有限,根本不能适应新课标下的阅读能力要求。

二、知识断层。新市民子女家长之所以能在某个城市就业原因就是这里有适合他们的工作,一但他们在这里的工作受到某种因素的制约不能挣到钱,就必须到另外的地方另谋职业,这样孩子必须转学。据对一所新市民子女学校的初一调查发现,有近87.6%的同学有过转学3次以上的经历,每年的流动学生也占全校总人数的16.3%。这种频繁的转学造成知识上的断层给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视野狭窄。问卷调查发现,新市民子女课外看名著的经历只有1.2%,这极为可怜的1.2%中看过《西游记》的却占了0.96%,余下的只是《故事会》、《作文选》之类。阅读能力无法提高的条件下让他们面对繁杂的信息,从容地收集、选择、处理,直至活用信息,并提出质疑又要试图解决这种困惑无疑是“海市蜃楼”、“纸上谈兵”。长此以往,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所提及的“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感悟语感的培养”、“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的目标对新市民子女来说更是步履维艰,这种狭窄的知识面根本无法适应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四、生活单调。为了节省钱,大部分的新市民子女只能全家挤在狭窄简陋的出租房内,根本不可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有丰富的课余生活,更不可能到青少年宫参加各种活动。唯一的娱乐方式只能看电视来消磨时间。许多东西是要靠孩子体验才能得到的,这样的生活孩子能体验到什么呢?语言灰色、干瘪、抓不住中心、答非所问也就情有可原了。

如此种种,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低下能怪谁呢?学生,不对;教师,不是;家长,也不是:教育制度;更不是。这种情况下又如何提高新市民子女的语文阅读能力,如何使能适应新课标下的能力要求,如何使他们享受到同城待遇呢?

我认为每一种能力的突现必须要有一定的载体,语文更是。因为新市民子女的基础较差,要想实现与新课标的接轨必须先要“灌输式。尽管学生的阅读容量少,至少可以给学生提供阅读文章的范例。每个单元我都会给学生系统全面分析一篇文章,我并不是把自己的情感强加给学生,只是告诉他们分析应该有的思路,该告诉学生如何分析人物景物、分析事件、表达感想、培养情趣等。为了顺利地完成过渡我是这样做的:

1、情感表达训练。每节课前三分钟演讲,即兴演讲。讲的内容可以是生活的烦恼、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见闻与感受,刚开始有很多学生站到讲台上不敢讲或是语无伦次,笔者并没有失望而是鼓励他。实在不行了就拿出稿件读,除此还定期举行小型的辩论赛,一段时间过后绝大多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也为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

2、语言流畅训练。只有自己的语言优美、表达流畅,才能分析好人家的作品。新市民子女最大的有点就是能吃苦、不怕苦。每个星期我都让他们写4篇随笔(情绪的宣泄、内心的感受、学习中的困惑、成长的烦恼等),测试不算。每位学生还要有优美语句抄写本,把自己认为好的句子、语段甚至是全文抄下来并简单地说说喜欢它们的原因。刚开始,学多同学语句不通、词不达意,笔者都会给他们写上鼓励的话,并不失时机地把师生之间的感情升温。我针对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写下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或褒或赞,虽说花了我不少时间,可第二天本子发下去时,笔者观察到很多同学看本子时的表情,有诧异,有害羞,更多的是惊喜。

第二天课上,他们表现特别好,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大,看笔者的眼神也变得柔和了许多。原来化解坚冰竟是这样容易,这些孩子竟是这样容易满足。笔者第一次感到了这些新市民孩子的朴实可爱。笔者认为只要他们对作文有兴趣,那么阅读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如何让他们有话可写,让他们不再怕写作文呢?比较了前几次作文情况,笔者大大肯定了有名同学写的这篇《老师我想对你说》,让他们明白用我手去写我心。笔者开始在作文题上下工夫,力争把作文题出得新颖独特,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

批改他们的作业是笔者和他们的一次心灵对话,也是笔者一种享受。笔者分享着他们的快乐(虽说这种快乐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分担着他们的忧伤(虽说这忧伤有时并非他们所应该承受),笔者希望他的只字片言能给他们稚嫩的心灵带去慰籍,愿微笑能让他们异乡艰难的求学路上多一丝信心,孩子们的心是最纯净的,从他们的举止中看出他们对笔者的感情,他们用逐渐上升的成绩回报了笔者辛勤的付出,有什么能比让一个老师看到学生的进步更感欣慰的事呢?

4、拉近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每当课下,笔者都会留意他们的生活,天冷了,会叮嘱他们添衣服;放学时,会关照他们路上小心;中午看见有些同学在啃干粮时,笔者会让他们到办公室倒杯热茶;他们说说笑笑时,笔者也会挤进去,分享他们的欢乐。渐渐的,几个饶舌的学生有时同笔者开起了玩笑,几个胆小的开始朝笔者微笑了,作文《老师我想对你说》他们便写得不错,他们述说学习的困难,独在异乡的孤寂,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家庭现状的困惑,对未来的迷茫……他们考虑的远比本地孩子深远,承受的也远比本地孩子多,可他们需要的只是人们给他们一点点关心和爱!这不能不使笔者为之震撼。

新课程中把阅读教学定位成一种对话,是对所理解的内容的一种表白。笔者认为对于民工子女来说能有话说、有事做、有情感要表达就是一种巨大的收获!

对于新市民子女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也要做到启发思考,多设疑问,更要引导学生的大胆求索,主动质疑,逐渐养成不提问题不读书的好习惯,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朝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的目标迈进,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市民子女的语文阅读教学渐入佳境!

猜你喜欢
人格培养语文阅读
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语文在塑造职校学生健全人格方面的优势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古典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的探讨
高校思政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格的养成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