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分析

2019-09-10 07:22罗永琳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19年4期
关键词:医院感染

罗永琳

【摘要】目的 对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及其实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2012年1月我院血液透析室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对比实施前后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情况 。结果 在实施质量控制管理之后,血液透析室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优于实施前,且在插管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室采取积极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可有效改善科室环境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确保血透服务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质量控制管理;医院感染

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发展迅速,也使得血液透析技术在临床医疗中广泛应用。临床上,血液透析通常应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1]。血液透析后,患者一般会出现营养不良、抵抗力差的情况,容易出现医院感染。为此,本文对我院透析室质量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报告正文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某院血液透析室在2012年1月实施质量控制管理,采取多项管理措施。该院已有血液透析机25台,血滤机8台,专科护士17人,专科医生3人。本研究主要以2010年1月到2015年3月间各个环境采样细菌培养和插管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1.2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科室相关制度:应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血液净化相关的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和需要建立完善血液透析管理规章制度,应细化各项操作,强化制度执行力,由科室主任负责落实情况。重点操作环节应张贴出来,以给予医护人员指导,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医院感染预防工作的有效开展。

(2)加强环境质量管理:首先,应科学划分血透室区域,明确污染区、半污染及清洁区,并在各个区域显眼位设置标识,预防交叉性医院感染;其次,要做好消毒工作,室内定期进行机械性通气,患者在血透后应进行紫外线消毒。如血透室地面有血液等,可应用消毒液消毒;另外,加强血透机系统管理,应设专人负责血液透析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并做好登记工作,及时解决设备故障,更换配件。最后,强化水处理管理,包括透析器出、入口液,反渗水等,均采取细菌培养、透析设备检测等措施掌握透析水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排查和处理,确保透析水在200cfu/mL以下,内毒素在1EU/mL以下。此外,每月应对血透室的空气、器材表明及科室部分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病原学检测。

(3)强化血源性疾病的防控:一是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出血透室必须穿戴整齐无菌服、口罩、帽子及手套等,避免细菌污染;二是采用一次性血透器、穿刺针等器械,预防交叉感染;三是加强皮肤清洁管理,如果皮肤沾有血液、体液等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必要时应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如出现划伤等情况, 应尽量挤出污染血液并彻底清洗,再予以包扎。

(4)落实好预防意识培养。可编制医院感染防治知识手册向患者及其加上进行宣传和教育,并指导患者血透后科学饮食和运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医护人员防治意识和法律意识培养,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及法律相关的培训,强化他们的安全和责任心,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医院感染。

1.3统计处理

应用SPSS12.0软件对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X2检验统计数据,P<0.05表示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血透室各項环境细菌培养合格率对比

在实施质量控制管理之后,血液透析室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具体如表1:

2.2实施前后插管血路感染发生率对比

实施前:随机抽选的146例股静脉插管中有5例发生感染(3.4%)、38例颈内静脉插管中有2例发生感染(5.3%);实施后:随机抽选151例股静脉插管中有2例发生感染(1.3%)、39例颈内静脉插管中1例发生感染(2.6%)。实施前后感染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语

临床上,血液透析技术很复杂,对设备具有较高的依赖性,操作中受诸多因素影响,这也加大了血液透析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性,进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2][3]。所以,实施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血液透析室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这几方面:(1)患者方面,因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长,机体器官功能会有一定程度衰退,已出现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增加医院感染的概率。(2)医源性因素,血透患者因长期插管、反复静脉穿刺,血管受到损伤,同时因医护人员无菌操作不规范,易引发医院感染[4]。(3)透析环境方面,透析室各区域未明确划分,内部器材、药品、物体等未彻底消毒、水处理不到位、医疗垃圾未得到妥善处理等均会引起医院感染。本研究中,某院从血透管理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出发,加强环境质量管理、医源性疾病防控及医护人员培训等,严格执行制定的管理措施,确保血透的安全性和顺利性,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后,该院血透室各项环境细菌培养合格率大幅提升,且各类医院感染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性优于实施前。总之,在血液透析室实施系统全面的质量控制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血透患者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优质化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艳,杨永杰,郝光.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管理现状及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3(6):144-146

[2]秦蕾.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分析[J].当代医学.2012,11(7):201-202

[3]张云,熊道海.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与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3,25(11):169-171

[4]陈忠丽.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对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影响效果[J].大家健康.2013,16(05):141-142

猜你喜欢
医院感染
精细化管理在介入手术室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精细化管理在介入手术室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手术器械摆台图谱在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临床应用
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手卫生教育与预防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危险程度分析与护理措施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探讨
使用床旁听诊器对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
整形外科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对策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