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呼吸心跳骤停的急救护理

2019-09-10 07:22王萍芬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19年4期
关键词:护理

王萍芬

【摘要】目的 探究对术中呼吸心跳骤停应采取的科学有效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术中呼吸心跳骤停病患33例,对其实施科学及时的急救护理,观察其效果。结果 在33例病患中,成功复苏病患30例,无效3例,急救有效率为90.91%。结论 对术中呼吸骤停病患实施科学及时的急救护理,可帮助及时挽救其生命,保障病患生命安全。

【关键词】术中;呼吸心跳;骤停;护理

心跳骤停主要是指血流无法自然地在心脏中流出及流入,而呼吸骤停则是指人体的心脏及肺部停止运作,心脏不搏动,人停止呼吸。在临床上导致此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众多,对病患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针对于此,对病患实施科学及时的急救护理极为重要。为了探究对术中呼吸心跳骤停应采取的科学有效急救护理措施,文章选取了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术中呼吸心跳骤停病患78例,对其展开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对象为33例术中呼吸心跳骤停病患,均为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在33例病患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范围为22~85岁,平均53.16±16.19岁。在33例病患中,急诊手术15例,择期手术18例。

1.2 方法

对33例病患实施科学综合化的急救护理措施,具体操作为这么几点。

(一)术中监测。对手术病患实施常规生命体征监测,主要监测指标包括:HR、BP、SpO2、ECG。将监测好的结果完整记录,在麻醉、术中若发现存在室颤、心电机械分离等状况,则需立即报告给手术医师,并配合开展急救工作。

(二)畅通呼吸道护理。在3~5s时间内,将病患的衣领解开,并将胸部暴露[1]。护理人员位于病患一侧,将一只手小鱼际放置于病患前额处,用力让病患头部得以后仰。另一只手则放置于病患的下颏骨处,促使其下颌尖、耳垂线均与地面保持垂直,且舌根上移,以此避免对呼吸造成不利影响。与此同时,用手、器具将病患口腔内部的异物清除干净,随即实行喉镜气管插管处理,若有痰液则在吸痰处理后实施机械通气处理。

(三)建立静脉通道护理。在心跳呼吸骤停急救护理中,静脉通道的良好及及时建立是重点所在。而静脉切开技术则是确保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保障。心跳呼吸骤停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病患的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从而使得病患机体代谢功能混乱,血氧缺失,心跳骤停。因此在针对心脏呼吸骤停的复苏急救处理中,需注意充分补充血容量,纠正好酸中毒、水电紊乱。在血管塌陷穿刺困难时,需立即将静脉切开,及时建立好静脉通路,给予静脉给药处理。与此同时,实施气管内部正压给氧处理,始终保持两条静脉通道,其中一条用于扩容,另一条则用于应用各类急救药物。

(四)胸外心脏按压护理。护理人员位于病患一侧,通常选取右侧[2]。将一手掌根部放置于按压处,即胸前中下1/3交界处,也就是指乳头连线与胸骨的交界处,将另一手掌根叠放于其上,双手紧扣实施心脏按压处理。促使病患的身体稍微前倾,将其肩、肘、腕放置于同一轴线之上,使得病患身体垂直,运用上身重力按压处理,幅度应为4~5cm,频率应为每分钟100次,按压、放松的时间相同,放松时护理人员手掌也不应离开胸壁。

1.3 观察指标

对33例病患的复苏成功率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其急救护理效果。

复苏标准:1.病患的SpO2、ECG重新恢复至正常状态。2.病患的颜面、皮肤、口唇均转为红润。3.可倾听到病患的心音,且可触及到颈、股动脉搏动,同时动脉血压可测。4.病患的自主呼吸、意识得以逐步恢复正常。5.病患发散的瞳孔得以逐渐缩小。

2.结果

在33例病患中,复苏成功30例,无效3例,急救有效率达到了90.91%。在复苏治疗成功后,病患的手术正常实施,在手术完成病患清醒后,将其送入至监护室中实施观察。

通过分析后发现,在33例病患中,急救有效率达到了90.91%,充分表明了,对术中呼吸心跳骤停病患实施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可帮助及时挽救其生命,为手术的顺利及高效进行提供助力,全面保障病患生命安全。

3.讨论

术中心跳呼吸骤停状况发生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1.腹部、盆腔手术实施中,由于牵拉操作所导致的反射性心律失常,对心脏传导系统予以直接刺激。而且病患年龄偏大,缺氧耐受性较差,在手术实施中,极易在牵拉、剧烈刺激的因素影响下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状况。2.在手术实施中,麻醉药物应用量过大导致毒性反应、肌松作用出现,麻醉过快对病患心血管系统功能造成的抑制影响,致使心肌组织缺氧,心律失常状况出现。3.在手术实施前,病患自身患有器质性心臟病,心肌局部舒张功能存在障碍、心肌缺氧等因素均会导致术中病患身体耐受性极差,心脏传导系统功能无法正常运转,引发心室纤颤等问题。

面对术中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状况,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极为重要[3]。在心肺复苏处理中,其成功率与病患的心跳、呼吸骤停时间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关联。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时间约为4~6min,因此在4min内实施心肺急救复苏处理的病患救活率可达到50%,而在4~6min内实施急救处理的救活率则为10%,10min内复苏成功率为5%。由此表明,在心肺复苏的急救处理中,必须做到及时,争分夺秒,积极制定一套规范科学化的急救措施极为重要。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需注意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树立好一个科学的急诊观念,常备不懈,将各类急救物品准备妥当,并实施专人管理。与此同时,还需对各急救护理所需物品实施定期检查,更好的实现急救工作有条不紊。对于急救药物需注意放置于固定处,用完时也需将其复位,并及时做好补充完善处理。在急救护理中,护理人员还需具备高度责任心及崇高医德,对各环节的急救护理工作完美完成,进一步提升急救有效率。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术中呼吸心跳骤停病患33例,成功复苏病患30例,无效3例,急救有效率为90.91%。由此表明,对术中呼吸骤停病患实施科学及时的急救护理,可帮助及时挽救其生命,全面保障病患的生命安全。

另外,在心肺复苏成功后,较为常见的一种脑部损伤为脑水肿,其主要表现为:病患的意识状态出现变化及抽搐。此病的出现依旧会对病患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在心肺复苏后,需注意观察病患是否出现以上特征。若出现抽搐表现,还需注意观察究竟是局灶型还是全身型[4-5]。与此同时,还需注意观察抽搐频度、持续时间等,对病患瞳孔的大小、固定与否、是否存在光反射表现等进行严密观察,以此帮助更好的防控脑死亡的出现。在心肺复苏急救中,还需注意严密观察病患病情变化及发展,以此为临床医师开展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帮助,更好的促进病患身体的尽快康复痊愈。

参考文献:

[1]张勤.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措施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4,(31):118-119.

[2]徐晓,周晓宏,程缙,谷雨,张建容,周珊,宋清泉. 急救护理干预对呼吸心跳骤停88例分析评价[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9):4245-4246.

[3]何曾娥.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04):102-105.

[4]陆佳南.心跳呼吸骤停52例急救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23):161.

[5]李晓甜.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措施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08):294 -295.

猜你喜欢
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方法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优质护理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