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问题分析

2019-09-10 07:22高蓝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19年4期
关键词:社区管理

高蓝

【摘要】目的:分析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问题,并提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和管理方法。方法:选取本地区社区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3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的对照组,每组165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的管理方式,实验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增加治疗方式,实验以月为单位,为期三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发病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病概率与对照组患者发病概率相比,1个月后的两组患者比较没有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2个月后和3个月后两组患者极少发病概率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管理,采取健康的社区管理方式,对患者精神状况的改善显著,提高社区管理质量,值得广泛运用。

【关键词】严重精神障碍;管理与治疗;社区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导致精神障碍患者越来越多[1]。近些年,国家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到社区管理中来,同时在社区管理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本地区330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监护和管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地区社区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3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的对照组,每组165例。实验组:男性患者90例,女性患者75例,患者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5.2±3.5)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1.6±0.5)年,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49例,双相障碍患者28例,偏执性精神病患者3;实验组: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76例,患者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5.6±3.2)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病程(1.5±0.8)年,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48例,双相障碍患者29例,偏执性精神病患者2。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及病程、病情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實验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独的管理方式,目前在社区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患者往往是被迫节后管理,容易出现极端和逆反的心理,不利于管理,患者的精神障碍程度会随之增加;监护和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的时候态度过于强硬,不能平等的对待患者,影响医患之间的关系,且不利于患者的日常生活;监护、管理方式不够创新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形势。

本文实验组将采取管理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以社区为单位,由本地区精神病院组织建立专业的精神疾病治疗和管理队伍,带领各单位有效的进行治疗和管理;根据国家法律条款,制定相应的管理工作制度,实施规范、统一的管理;组织治疗和管理队伍进行有关精神疾病知识的宣讲活动,如组织会议、创办宣传栏、广发宣传单等,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有利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和管理工作的进行。

1.3疗效判定

根据患者的情况分为三种判定标准[2]:极少发病,患者病情基本康复,交流、沟通还存在障碍,但不拒绝与人沟通,同时可以做到倾听;偶尔发病,患者病情有改善,可以配合工作人员的护理工作有较少冲突;发病频繁,患者病情程度有一定的环节,但发病次数没有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两组数据,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²检验,计量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个月后,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发病情况与之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发病情况与之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患者发病概率与对照组患者发病概率相比,1个月后的两组患者比较没有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2个月后和3个月后两组患者极少发病概率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的精神疾病患者逐渐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管理逐渐被重视起来。摒弃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实现管理与治疗相结合的社区管理目标[3]。在社区管理改革的过程中要实现服务规范化且落实到每一位患者身上,首先对收治的患者进行诊断,通过诊断信息,将患者进行分类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服务,并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观察患者的改善情况,再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或治疗措施;提高社区管理的救助工作,从而提高社区管理效率,社区管理可以将精神障碍疾病纳入城镇医疗保障计划,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患者主动参与治疗,确保社区管理的顺利进行,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社区管理效率和成功率[4]。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发病情况与之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发病情况与之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患者发病概率与对照组患者发病概率相比,1个月后的两组患者比较没有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2个月后和3个月后两组患者极少发病概率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健康的社区管理方式更有利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的改善,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文红,王丹,杨先梅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治疗述评[J].四川精神卫生,2014,11(06):481-485.

[2]朱金丽,郑志华,高群义等.社区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4,12(17):82-84.

[3]王天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及其管理[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1(08):162-163.

[4]霍保利,李丽,Koensevenants等.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问题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12(06):725-727.

猜你喜欢
社区管理
公共服务化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研究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治疗及管理的效果分析
糖尿病互助小组在社区中的应用效果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化进程中的周口川汇区农村新型社区管理研究
高血压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研究
基于家庭医生制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效果分析
基层团组织凝聚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