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思维训练

2019-09-10 07:22张金华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39期
关键词:变换解决渗透

张金华

内容提要:怎样才能使学生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首先要找准单位“1”。1.“谁的几分之几”格式,“谁”就是单位“1”。2.“比谁多或少几分之几”格式,“谁”就是单位“1”。其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利用数量关系式解题。2.借助线段图解题。3.列方程解题。4.利用归一法解题,为学生渗透变换思想。

关键词:思维;渗透;分析;解决;变换

分数乘除应用题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生在进行单一训练时正确率较高,但在混合练习中就容易混淆出错。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这类题不会分析,甚至根本不理解,单一练习机械模仿,凭记忆来解题;其二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在学生不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在多数学生不会解题时,利用一个固定的模式让学生导入,这样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违反了教学规律。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呢?

分数应用题虽然复杂多变,但不外乎这样两种类型:①a×或者÷几分之几;②a×或者÷(1+或-几分之几)。通过多年教学,我总结以下方法仅供老师们参考。

一、找准单位“1”。

分析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找准单位“1”,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是有规律可循的。

1.“谁的几分之几”“谁”就是单位“1”。如:一袋大米吃了它的3(2),吃了多少千克?其中“这袋大米的质量”就是单位“1”。

2、“比谁多或少几分之几”“谁”就是单位“1”。如:苍海渔业队五月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5(1),六月份捕鱼多少吨?其中“五月份捕鱼的吨数”就是单位“1”。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利用数量关系式解题

解答分数应用题,往往要抓住题中的“中心句”进行分析,从“中心句”中找出单位“1”和“相关联的两个量”,明确“相关联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写出关系式。如:在献爱心活动中,我校五年级学生捐款3500元,六年级捐的是五年级的7(2),六年级学生捐款多少元?这里把“五年级学生的捐款数”看作单位“1”,五年级和六年级是相关联的两个量,它们的关系是“五年级学生捐款数×7(2)=六年级学生捐款数”。从关系式中很容易就知道这道题怎样列式了。

2、借助线段图解题。

“线段图”直观、明了,能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两种量的关系,谁多谁少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判断,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如:客货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它们在离中点20千米处相遇,这时货车行了全程的5(2)。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客車比货车多行(20×2)千米,正好占两地距离的(1—5(2)×2)。所以这道题可以列式为:20×2÷(1-5(2)×2)(当然也可以用方程解答)。只要我们平时多引导,多启发,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经验,学生一定能用这种方法解决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列方程解题

有些应用题不能用乘法解答,可鼓励学生用方程解答。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熟悉的解题方法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从题里找出等量关系式,作为列方程的依据。例如上题:可设AB两地间的距离为X千米。列方程为:(1-5(2)×2)X=20×2

4、利用归一法解题,为学生渗透变换思想。

归一法在小学阶段用得较多,学生对这种方法容易理解,只要学生掌握两个相关联的量各有几份,就能很轻松地的解答有关的生活问题,也为后面学生比例打下一定的基础。如:学校打算用1500元购买一批新书——故事书和科技书。其中故事书的钱数比科技书的钱数多15(1),故事书和科技书各要多少钱?先引导学生画图:

从图中不难看出,科技书占7份,故事书占8份,它们共占15份,可先求出每份数,即1500÷15=100(元),这样就能很快算出故事书和科技书的钱数。

学生有时解题困难,是因为不善于从整体上把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未能把解题模式抽象成为一种思维策略。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其关键之处和难点。如果能恰到好处的把握并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学生对于这一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自然也就会很顺利。

猜你喜欢
变换解决渗透
论高中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变换
基于Logic Converter的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当代网络音乐的困境与突破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银行业风险简述及对策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变换观察角度分析数学解题方法研究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