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自我认同

2019-09-10 07:22徐帆
青年生活 2019年31期
关键词:自我认同教师专业成长

徐帆

摘要:教师身份认同与认同危机不仅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也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动力。在教师专业成长中, 教师专业身份有其特定的内涵, 它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核心问题。教师认同危机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的理想状态和现实差距过大,二是教师自我建构意识薄弱。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 自我认同 认同危机

一、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认同危机

身份认同旨在使处在某一群体中的个体,主动建立一个认知和表达体系, 在自己是谁、自己是做什么的、扮演什么社会角色、遵循什么规范等问题上形成清晰的主体意识并表现出相应的主体行为。那么教师自我认同是指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师职业,对教师职业生活和发展等所进行的深层追问、理解和定位,并最终谋求自我价值在教师职业中得以实现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师的身份认同即教师的职业认同。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还可以指教师对于自己作为专业人员身份的辨识与确认。由于个人生活经验、志趣、认知特点的不同,教师的身份认同体现出很大的差異性和个性化。教师身份认同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是教师作为“生活中的我”和“专业的我”交织互动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中对专业身份的认同涉及到教师个体的知识、价值、情感取向等,而教师的认同危机就表现在自我价值感的衰落、自我身份感的丧失和自我归属感的迷失。对自我的职业中怀有一种不确定性的焦虑和怀疑。一方面,教师将自我置于社会所界定的教师内涵之下,以一套社会文化、规范的准则看待自己作为“教师”的行动,以及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 另一方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察觉自己与他人的社会关系。在多种身份中,难免出现自我认同的危机。因此,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身份认同不仅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也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动力。

二、教师专业成长中自我认同危机的原因

一方面,教师的理想状态与现实差距过大。从古至今,谈到教师都是无私奉献,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三尺讲台,一世清贫的形象。现在,教师更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和责任精神,但是我们在过分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感的同时,却忽视了教师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在这一方面,人们倾向于把教师抽象化为某种道德上完美的象征。当教师被赋予这一“高大的”形象,承受过多的期望时,也就意味着教师出现的错误也会被放大,这对教师也是很大的压力。学生负担重,升学率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等教育弊病,都可以归结到教师身上,长期以来教师实际上面临着无法排解的压力,尤其是在中小学教师中常听到对职业抱怨的声音,主要是对自己的工作及工作条件与状况不满。教师职业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落差,在许多年的教育和工作中的熏陶中,教师自觉地认同了社会的要求与批评。在这一过程中,加剧老师的职业倦怠,埋没教师的爱心和付出,加重教师精神疲劳,甚至使教师紧张慌乱中变得束手无错。当教师出现自我认同危机是会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工作状况,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自我建构意识薄弱。除了工作压力大、收入和地位低是阻碍中小学教师成长的原因,还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在职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自我建构的意识薄弱,没有充分的自我意识的人不可能提出认同问题,自我意识是教师对自身进行的深入反思。课程结束后,教师会进行口头的反思,很少进行笔头的反思,大部分停留在表面。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表明通过教学反思并写教学心得体会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从而得到发展。教师自己制定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也很重要。如果没有专业成长计划,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方向,就不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强调的是教师在“作为‘教师’的人”和“作为‘人’的教师”的认识上,不断建构自己的身份认同。只有当教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才能产生发展的动力。而真实情况是,大部分中小学教师不能明确自己的专业成长方向,没有意识到教师的自我建构在自己专业身份认同中的作用。教师的专业成长便会受到阻碍,再好的外部条件也很难发挥作用。

三、走出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的建议或策略

教师身份认同是个体自我和社会自我的结合。一方面,社会要充分尊重认同教师的专业身份,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待、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国家的教育政策等都会影响教师的自我认同,尤其是处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容易造成教师的自我迷失和认同危机。各学校应致力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平等对话的平台, 让教师能在一个充分被赋权、被信任、被支持的情境下, 拥有发表个人论述, 展示个人专业智慧的空间。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本质源于教师个人的不断学习与反思, 但离不开教师之间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互相支持, 彼此交流和沟通。使每位教师获得一种专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减少教师面临课程改革时的心理压力, 提高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总之,要规划合理的角色期待和教师形象,利于教师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教师本身要提升自我建构的意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自我成长中无疑起着内因的作用,自我需要和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当教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才能产生发展的动力。提高自我意识,加强自我反思,改变被动消极的状态,可以通过教育叙事来实现,通过讲述自身的故事和经验,认识到作为教师的意义,积极制定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反思自身行动,找寻自己的独特性,确认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教师,建构自我认同。当教师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个教师的价值,才不会在教师生涯中迷失前进的方向,只有通过自己从事的工作体现存在的价值,生命才有意义。因而,教育者应主动构建未来的理想生活,并准备为之随时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周浩波.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蒋欣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的"身份/认同"[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1):97-102.

[3]周建平.教师自我认同:危机与出路[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4):27-30.

[4]李彦花.教师专业认同与教师专业成长[J].课程.教材.教法,2009(1):78-83.

[5]李艳.国内关于教师认同的研究综述[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1):21-24.

猜你喜欢
自我认同教师专业成长
强制个体化的风险:女性自我认同危机与生活困境
学校场域中的教师标定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录播教室应用与管理
炫耀性消费对中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研究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影响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论夏宇爱情诗中的浪漫精神
自我认同的危机
在研讨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