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曲水皆风景 石桥流溪尽乡愁

2019-09-10 10:25胡珊
宁波通讯·图话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民宿

胡珊

长溪短瀑 山水相映

从杭州湾环线高速余姚互通下来,只需20分钟即可到达位于四明山与姚江平原交汇突点上的金冠村。金冠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金岙、里冠佩和外冠佩。

历史上里冠佩和外冠佩合称为“冠佩”。“冠佩”是指古代官吏的“头冠”和“佩饰”。《余姚县志》中记载了冠佩村名字的由来:“冠佩里在双雁乡南山,宋朱廷碧,熙宁时拜兵部尚书,致政来姚,见双雁石仓之美而小筑,遂世居焉。石仓如冠如佩,因名冠佩里。”

横山曲水是金冠村的山水特色。金冠的山,是一幅工笔国画。山色由远及近逐渐转浓,最近的地方浓得仿佛刚打翻了一盘颜料,绿色还来不及抹开。漫山遍野的竹林形成一望无际的竹海,海面随风起伏,那绿色仿佛在流动,在汹涌,在澎湃。竹海中的村庄就如同大海中的小岛,给人以世外桃源之感。

金冠的水,是一条灵动的玉带。层峦叠嶂中,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涧沿着山与山之间的峡谷一路奔流下来,蜿蜒曲折穿村而过。由于金冠村南北地势相差较大,落差足有100米,溪水在沿山势跌落过程中,形成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瀑布,随着溪流在奔流中不断增大,整个山村便沉浸在一片活泼欢快的水流声中。

金冠村因石而得名,奇石险峰也构成金冠村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冠佩村东南方的崇山峻岭中,有一高数十丈的山岩,岩石陡峭险峻,远望犹如一位仙人立在山峰上眺望四明群山,因此被人称为仙人岩。仙人岩旁另有两处山岩,中间隔着涓涓细流,山岩犹如溪中桥墩,传说古代有仙人在此建桥,神仙们隔三差五地走下桥来,在冠佩闲逛。这种传说又为仙人岩增添了无限的神秘感和诱惑力。

在冠佩村南面的叶郎山古道旁还有一块巨石。人在岩石下端往上看,那巨石犹如一头硕大的黄牛,牛头、牛目、牛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石脊高耸似牛背,头北尾南横卧古道旁,人在石背上跨骑,归隐田园之心油然而生。在冠佩村,像牛背石这样以动物命名的山峰有很多,比如蜈蚣钳(山)、黄狼化鸡山、羊角山等等。山中怪石嶙峋,千岩竞秀,美不胜收。

老屋古桥 风霜百年

自北宋熙宁年间兵部尚书朱廷碧定居冠佩开始,金冠村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朱廷碧的后裔有端一、端二、端三三房。据史料记载,“端一公仍居冠佩里,端二公、端三公徙邑之龙山,永乐四年,端三公又徙龙泉山,朱舜水系出此族。”朱舜水和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一起被称为“明末清初中国五大学者”,与王守仁、黄宗羲、严子陵并称为余姚四先贤。

从朱廷碧到朱舜水,金冠古村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2005年8月,金冠村被列入“宁波市(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7月被列入“浙江省(第五批)历史文化名村”。这种厚重的历史感,游人一进村庄就能感受到。

金冠村的老屋大都仍保留着古朴之风,条石砌墙,卵石铺地,榫卯木构,质朴耐用,让人恍惚间以为一脚踏入了明清时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幢三開间二层木结构民居。这间民居下层中间的门厅内凹,两边楼房以木质花格窗作墙,门厅间通排是六扇木质门。上层两边楼房同样用木质的花格窗作墙,中间与下层门厅相连,呈凹式,形成一个沿廊,形状类似于现代建筑中的内凹阳台,也就是“吊口”,所以被当地村民称为吊口楼。吊口楼占地300平方米,设计精巧,独具匠心,始建于清代,是越地民居中一种独特的住房。

金冠村的老屋大都在流溪两侧傍山而建,因此溪上的桥,也成为了老屋的一部分。这些桥均以石块石条垒成,大小不一,形状迥异,一座接着一座,与窄窄的古道相连,形成一个村庄的脉络。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在金冠村十多座古桥中,万安桥、双喜桥最具特色。万安桥建造于清末光绪年间,是村中东西走向的主要通道。桥虽不长,但结构力学运用恰当。桥墩用条石错缝实叠,顶部向外挑出1.5米,从而增加了桥面宽度。桥体外侧用长条石斜撑,条石之间又用榫卯连接,形成八字桥形,解决了条石易断的技术问题。早在2010年4月,余姚市人民政府就将万安桥列为余姚市级文物单位加以保护。

与万安桥相隔不远的双喜桥则堪称江南石桥的代表作,从建造完成至今也有一百一十多年的历史。双喜桥是村中唯一一座圆拱形石制高桥,桥身、护栏均用青石料建造,桥正中两侧的护栏石板上分别刻有“双喜桥”和“横山曲水”,点出了金冠村的山水魅力所在。

竹海绿岙 风情人家

由于地处山区,金冠村农田极少,绝大部分都是山林,而其中毛竹山占了90%以上,因此与竹相关的农副产品收入千百年来一直是村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如果你在清明前后来到金冠村,那就赶上了金冠村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候。漫山遍野的竹笋在一场场春雨中,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像一首节奏轻快的歌曲。村民们将一筐筐新鲜的竹笋从山上背下来,一株株剥去笋衣,洗得白白净净。到了黄昏时分,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竹笋的香气缭绕着欢快跳跃的灶火,在暖暖的火光中,开启了一年里最美好的时光。

第二天,煮得熟软的春笋被捞起来撕成条,摊在扁扁的簸箕中,放在太阳下暴晒。几天后,全部的美味都被阳光锁在薄薄的笋干中,等待下一次被热水复苏的过程。

竹笋季节过后,村里的中青年大都出去打工,只剩三分之一的村民留下来,其中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稍有空闲,老人们便劈竹片篾,制作箩筐、饭篮、扫把、椅子,让庭院成为一个散着淡淡竹香的原生态工场。

由于保留着传统的生产方式,金冠村的青山绿水一直在线。近几年,金冠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民宿经济发展很快,已成为四明山区五个民宿集聚区之一。

金冠村的民宿比较有特色,一个共同点是都比较有文艺范儿。比如,民宿大都仿古,外墙以石头垒基,木头搭建,内饰也以原木居多,一踏入便让人不由自主放松下来;民宿里原始、粗犷、古朴的老物件也很多,外表布满时光的痕迹,一看就知有故事,其中有一些甚至是民宿主人从云南带回来的;民宿的四处都是随意种植的绿植,在门外、墙角、瓦罐里肆意生长,散发着野趣与勃勃生机……这也是金冠村被很多驴友誉为余姚“小丽江”的原因之一。

这几年,到金冠村旅游的市民越来越多,“山区美景、古村风貌,纯朴民风、农家菜肴,这些都是金冠村吸引游客的地方。”金冠村的党总支书记金罗星说。但作为历史文化名村,金冠村的价值被挖掘得还远远不够。“它应该不仅可以成为一个具有无限魅力、充满诗情画意的城市后花园,还应该可以成为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自珍’意识的一处胜地。只有当山水与文化相结合,古村这一地域文化才能演变成美丽乡村建设的软实力。”

猜你喜欢
民宿
民宿体验官:没有比每天在不同地方醒来更酷的事
民宿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研究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周边赋能
给野蛮发展的民宿套上“紧箍咒”
北京门头沟民宿青山秀水里的文化“拼盘”
民宿井喷
你是民宿达人吗
被“玩坏”的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