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的高中德育工作初探

2019-09-10 07:22刘翠梅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网络德育教育高中

刘翠梅

【摘要】:网络时代呈现出多种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特点,如技术上的开放性与平等性、人际交流中的双向性与互动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广泛性以及思想建构的独立性与自由性等。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时代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由于身心发展阶段有特殊性,并逐渐成为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因此,网络对高中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我们必须进一步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途径。探索新形势下普通高中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网络 高中 德育教育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丰富,交流便捷,已成为青少年一代获取知识和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处于青春后期的高中学生面临双重的压力,不仅快速的社会变革给中学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新的价值观念和传统观念的冲突,处于价值观成形期的青少年往往容易陷入迷茫。在多重性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灌输下的青年一代则表现出许多新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心理特征;另一方面,对于中学德育工作者来说,也为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环境、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适应新的网络环境,有效利用新媒体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拓展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等,是新时期高中德育工作必须要探索的。

新时期学校的德育工作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能,满足人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合理需求。新媒体为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实现这一根本目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有效的途径,带来了创新和发展的机遇。

1.网络保证了学校德育教育的主体性。

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由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地位、性格的差异,有时即使是面对面地开展工作也会存在一定的隔阂,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但在信息网络中,学生可自由地、平等地与他人交谈聊天、交流思想,适应了现代人崇尚自由、渴望参与的心理要求。因此,青少年从网上所获得的教育可以说是一种更高水平的自主型教育。

2. 网络改变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方式。

借助网络进行的学校德育,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传统“说教”为“自由体验”。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取决于主体自身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依赖于主体的学习、思考、体验和实践。通过网络这一载体,异彩纷呈、图文并茂的资料,使各层次的受教育者在同一时间里都有适合自己的内容选择,受教育者可以在放松的心情下,自由地选择浏览对象,在主动的探索,寻找新的视觉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者的观点,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3. 融合网络形成学校德育教育的“合力”。

德育要完成自己的任务,仅仅依靠学校德育是不可能的,还需要家庭、社会与学校通力合作,形成合力。传统的德育教学往往出现“学校抓的紧,家长放的松,社会空对空”的局面,缺乏规范性和完善的管理制度。许多学校把德育工作局限在校内和课堂中进行,途径单一,忽视了与家庭、社会的沟通,没有真正实现教育合力的作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德育教学逐渐实现了网络化,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连为一体,增强了德育的合力。

观念创新是中学德育创新的前提和先导。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德育观念创新涉及的面很广,观念创新的变化必然引起人们对德育地位、功能和价值认识的转变,也会导致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以至整个德育体制的改革。因此,德育创新必须首先从德育观念的创新开始。笔者认为目前主要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1.创新德育价值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对现代人的影响越来越大,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置身其外,尤其是尚未成熟的高中生,如果对它们不进行合理的引导与教育,他们更容易迷失方向,不知所措。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不是设置防火墙,想尽办法让学生与网络隔离起来。而是研究学生如何认识和利用新媒体,如何使用新媒体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如何更好的学会生活。这是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真正价值所在。

2.创新德育主体观。

传统的德育工作以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主动性受到抑制,导致德育工作实效性差。德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甚至是家长多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多主体要在同一平台上实现平等的交流和对话。网络的发展,使教师、学生、家长都应该成为德育的参与者,成为德育的主体。我们要破除单一主体观,树立广泛主体观。

3、创新德育任务观。

高中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必须使学生具有较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它所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的特点,大量有害信息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校德育工作必须适应新的特点,破除单一的德育任务观,树立灌输社会规范与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有机统一的多重任务观,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4、创新德育方法观。

灌输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是在悠久的教育历史中形成的。教育的確不能离开灌输,但我们反对“你训我服”式的灌输。这样的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学校德育完全是一种封闭或是半封闭的状态,这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需要。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没有能力将学生与网络的影响隔离开来。我们必须破除封闭灌输的方法观,确立大胆开放、平等交互、真诚服务的新方法观。由“封”与“堵”的被动参与德育模式转为“疏”与“导”的主动参与模式,变“居高临下”的德育灌输为平等的交流与互动,并将自己视为一个道德的学习者,实现道德教育过程中的自我道德境界的自觉与提升。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内容、方法、手段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坚持传统有效德育工作手段的基础之上,不断拓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渠道和空间,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手段,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说服力、影响力、感染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黄进.强化新媒体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06-04 (5).

【2】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刘晓宇.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04(08)

猜你喜欢
网络德育教育高中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