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东路梆子在阳信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

2019-09-10 07:22李艳
广告大观 2019年3期
关键词:研究价值艺术价值传承

李艳

摘要:东路梆子是山东较为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历史悠久,唱腔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及研究价值。东路梆子流传区域较广,在山东流传于章丘、阳信、惠民、滨县、无棣等地。进入九十年代,各地的东路梆子业余剧团或宣传队,逐步解散,老艺人也相继离世,传承后续乏人;娱乐形式的多样化的冲击导致戏曲观众不断流失。

关键词:东路梆子 艺术价值 研究价值 现状 传承

东路梆子,原名“梆子腔”、“章丘梆子”,也叫“山东吼”、“东路呕”。它历史悠久、流行区域较广,是山东较为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

东路梆子属于梆子声腔系统。流行于章丘、阳信、惠民、滨县、无棣、沾化、邹平、高青、乐陵和济南等地。据《中国戏曲志》载:章丘,过去是工商业繁荣发达、贸易交流的重镇。当地流行的梆子腔,是山陕棒子经过山西、河北等省而传至章丘等地,至晚在清代中叶就已经在本地流行。阳信《康熙、乾隆志·风俗》均载:十五日为上元节,结彩为棚,张灯三夜,新友会饮,鼓乐爆棚乡人傩。又据康熙《滨州志·风俗》:元宵节,做灯煹火花,乡人戏游衙衢,通三书夜。咸丰《滨州志·风俗》:立春先一日迎春。乡人或扮杂戏,……上元或剧钱作跨街灯。城乡扮杂戏,……三昼夜而止。清明日……乡人亦或于其村演土戏(6)。据1995年《阳信县志》载:县境内流传河北梆子、东路梆子最早,已有300年的历史。东路梆子传统剧目有《反徐州》、《杀庙》等剧目40余出。可见在鲁北大地当时就经常有地方戏剧演出。据《山东地方戏曲音乐》载:“四大声腔几经演变后的皮黄腔、梆子腔、昆腔、高小调等,向苏、鲁、豫、皖不断渗入,我省的鲁南、胶东、鲁北等地,则捷足先登,迅速把传入的各种声腔剧种和民间小调、歌舞、说唱艺术结合,互相渗透贯通,自宋元以来形成了迄今为止的三十余个戏曲剧种。”这种梆子声腔与早已在本地流行的昆曲及[扬州乱弹]、[柳子]、[罗罗]等曲调相结合,经过艺人们的加工融合,并受当地方言与民间歌曲影响,形成了章丘梆子,又名东路梆子。相对地,称河北梆子为西路梆子。

一、主要特征

东路梆子唱腔非常丰富,生、旦、净、末、丑各行当,每个行当不但有不同的唱腔,而且都有自己的发声方法和特点。整个唱腔的特点是:先吐字,后托腔,吐字用真嗓(即大嗓),这样听起来清楚,拖腔用假嗓,也就是“吼”,听起来高昂、健壮、优美、动听,富有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

虽然各行当的唱腔都有“吼”,但是发声方法和曲调都有不同。老生是表现老年人的气质、形态,发音苍劲、有力、高昂、洪亮而沉着;净行,多表现粗狂、豪迈的人物,因此唱时,胸腔共鸣大,雄壮响亮,过去老艺人常讲“易得十生,难得一净”。可见净行的唱腔难度很大,并且净行唱腔的托腔带一種“炸音”,这样就更难唱了;“武生”多表现勇猛矫健的人物,发音就刚劲有力,托腔不很长,演到慷慨激昂时,才有高亢挺拔的托腔;文小生多是表现英俊、文雅、潇洒的人物,如:赶考的君子,在家的文人等,这类人的唱腔用爽朗、明快、纤细、刚健的音演唱;青衣是表现端庄、大方、稳重、正派的女子,这样就用圆润、华美、委婉、清秀的音演唱,并且托腔很长、优美动听;老旦是表现年龄大,老而健壮的妇女,所以在声腔上,即有老生的苍劲有力,又有青衣的柔美、委婉;丑行多表现诙谐、滑稽的人物,所以它的唱腔是油腔滑调,哪个行的腔调,他都能夸张的唱。娃娃生的唱法很特殊,不用假嗓,拖腔也是用真嗓,同时拖腔是在最后一个字上直接唱高音。

二、艺术特点

东路梆子的传统剧目,绝大部分是表现帝、王、将、相历史题材的戏。服装必然是蟒袍、玉带、官衣、大靠。手拿长枪、大刀、双剑之类的兵器。演出的剧目大部分是反抗强暴、敢于战斗、南征北战、把三关、杀四门、打朝庭等内容的戏。服装、道具与剧目内容相吻合。东路梆子的唱腔悲壮、高亢、激昂,音乐节奏快,这也正好能够表现出这类剧目的内容和剧中人物的内心的感情。如:《刀劈三关》《马三保征西》《雷振海征北》《单刀会》《反徐州》《龙斗虎》《打龙袍》等等,都是这类题材的戏。

四、重要价值

1.东路梆子唱腔非常丰富,各行当,不但有不同的唱腔,而且都有自己的发声方法和特点。整个唱腔的特点是:先吐字,后托腔,吐字用真嗓(即大嗓),这样听起来清楚。拖腔时高八度唱,也就是“吼”,听起来高昂、健壮、优美、动听。东路梆子独特的演唱形式和各兄弟剧中吸收、融合中,发展起来的演唱形式,在戏曲百花园中独树一帜,其演变过程和方式对认识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戏曲音乐的嬗变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2.东路梆子的剧目相当丰富,据说有四百余出,是戏曲百花园中剧目较为丰富的剧种。其剧本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加之它的唱词多为十字句、七字句,挖掘、整理其剧本,不仅丰富戏曲园地的剧目,而且对研究戏剧文学、民间文学及其历史价值均能提供鲜活的例证。

3.东路梆子的唱腔、表演、伴奏、锣鼓经、脸谱都很独特,不仅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研究价值,也为其他剧种丰富演唱和表演形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东路梆子剧目始终高扬着惩恶扬善、精忠报国、仁孝和睦等传统美德,抢救、保护这一古老剧种对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重塑民族精神,建设和谐社会,将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苟勇.浅谈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群文荟萃,2012.7

[2]吕双燕.常金莲.山东戏剧戏曲学研究综述[J]齐鲁艺苑.2013.5

猜你喜欢
研究价值艺术价值传承
广元石窟摩崖题记的资料及其价值
内蒙古民办高校教育发展现状与提升的研究价值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