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小儿疝高位结扎与传统小儿疝高位结扎的治疗体会

2019-09-10 20:14邓云学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会腹腔镜临床疗效

邓云学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临床治疗中采用腹腔镜小儿疝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所具有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治疗的68例患儿开展临床研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术式。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指标、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中的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直径、术后治疗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较短,P<0.05;且观察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病例数较对照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小儿疝高位结扎术对患儿造成的生理性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风险较低,患儿术后可得到快速有效的恢复,同时,可发现对侧隐匿疝一并处理,故临床治疗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疝高位结扎;腹腔镜;临床疗效;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3-000-01

疝气是一类儿童常见的先天性疾病,患儿发病后,可在腹压升高的情况下,使腹腔内容物通过腹膜鞘状突进入腹股沟区及阴囊,需采用手术治疗。我院自2016年起开展了腹腔镜小儿疝高位结扎术,为对比分析临床治疗中采用腹腔镜小儿疝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所具有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故实施本次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治疗的68例患儿开展临床研究,根据患儿家属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男/女,32/2,年龄1-8岁,平均年龄(4.57±2.34)岁;其中斜疝31例,直疝3例;对照组,男/女,32/2,年龄1-9岁,平均年龄(5.02±2.55)岁;其中斜疝32例,直疝2例。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确诊为小儿腹股沟疝,且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即P>0.05,故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家属经了解研究内容后同意患儿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先天凝血功能障碍或免疫性疾病者。

1.2方法两组患儿术前6小时内均需禁食、禁饮,并排空尿液,于常规备皮后接受手术。

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患儿经全麻后,取平卧位施术。经常规消毒铺巾后,根据患儿发病位置选取合适手术切口,如单侧发病患儿需在病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2cm处作约2cm长的切口,双侧发病患儿则在双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分别作切口进行手术,沿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至疝囊,保护精索,游离疝囊至高位(腹膜下脂肪处),贯穿缝合、高位结扎疝囊,彻底止血后,闭合切口,术毕。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术式,麻醉方法、治疗体位同上,并适当垫高患儿臀部,固定四肢,于脐部作5mm观察孔,并经观察孔刺人套管针建立气腹,气腹压需保持在8-10mmHg范围内,于脐旁开左侧或右侧约2cm作mm操作孔,经观察孔置人腹腔镜,探寻疝环部位,同时观察对侧是否存在隐匿疝,如存在,一并处理。在腹腔镜辅助下,采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穿刺针套人1-0慕丝线自疝环顶端在体表的投影处刺人到腹膜下,避开腹壁下血管、输精管、精索血管(女生为子宫园韧带及血管),沿疝环由内向外作第一个半荷包,于操作孔用分离钳辅助将慕丝线暂留腹腔。将硬膜外穿刺针退至疝环顶端,沿疝环由外向内作第二个半荷包,在两荷包交汇处出针,将拴有3-0慕丝线的硬膜外导管经穿刺针孔送人腹腔,在分离钳辅助下将1-0慕丝线引出体外,完成疝环荷包缝合,收集荷包线,实现对疝囊高位结扎。镜下见结扎处呈菊花状,用分离钳提拉花瓣,确认结扎牢固,无遗漏,撤除器械,解除气腹。穿刺孔可缝合也可不缝合,术毕。

两组患儿手术后均不需接受抗感染治疗,采用相同术后护理模式予以护理。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指标、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疗效判定指标:显效:经治疗后患儿痊愈,无并发症;有效:术后患儿存在轻微并发症,经治疗3-5天后痊愈;无效:术后患儿有较明显并发症,经治疗1-2周后痊愈。

1.4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中,连续性变量资料为临床治疗指标,定性资料为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前者用(x±s)表示,t检验,后者用(n,%)表示,x检验。经SPSS20.0统计学软包统计分析后,结果P<0.05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指标对比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中的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直径、术后治疗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较短,P<005。见表1。

2.2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优势明显,P<0.05。见表2。

2.3并发症情况对比经统计分析后,对照组共计并发症6例,腹胀4例,阴囊肿胀2例及鞘膜积液l例,发生率为17.65%(6/34);观察组共计并发症1例为阴囊肿胀,发生率为2.94%(1/34)。表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病例明显较少,P<0.05。

3讨论

随着腔镜手术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其在部分手术类型中的应用受到了广大患者及医师的认可,且近年來,凭借其所具有的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手术切口小、创伤小的特点,已逐渐成为小儿疝气治疗中的主要术式,相较于传统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手术切口大、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风险高、恢复较慢的缺点,腔镜手术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中则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研究结果表明: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中的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直径、术后治疗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较短,P<0.05;且观察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病例数较对照组优势明显,P<0.05。分析原因:腹腔镜小儿疝高位结扎术作为在腹腔镜辅助下实施的微创治疗手术,仅可通过1-2个(女生可行单孔操作)5mm操作切口即可实现对患儿疝的手术治疗,术中因切口较小、无需剥离疝囊,损伤小,失血量相对较低。手术中全程通过腹腔镜对患儿疝环及腹腔内情况进行观察,可通过对患儿疝内环口的有效探寻,发现对侧是否存在隐匿疝,同时一并处理,实现对患儿疝的全面有效治疗。施术过程中对患儿造成的医源性生理损伤较小,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患儿术后的有效预后、恢复,提供基础。

综上所述,腹腔镜小儿疝高位结扎术对患儿造成的生理性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风险较低,患儿可得到快速有效的恢复,临床治疗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体会腹腔镜临床疗效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