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复兴的社会学分析

2019-09-10 02:49陈敏
炎黄地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复兴社会学少数民族

陈敏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复兴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依照“社会文化再生产”的文化机理,我国少数民族的节庆文化复兴也在悄然进行。本文将从我国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复兴的形成原因开始分析,并将从社会影响及面临的问题这两方面对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复兴进行政治社会学分析。

关键词: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复兴;社会学

各民族的传统节庆文化是人类对生活的需求、对自然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探索表现。在人类文化传承的历史中,节庆文化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文化,包含了人类对生活和家人的情感寄托。许多节庆文化是传承了上千年的文化积累,已经得到了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可,成为能使人精神愉悦的传统文化瑰宝。我国政府提倡文化自信,通过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和出台保护传统节庆文化法规的形式,在多个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复兴节庆文化。

1 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复兴的形成原因

1.1社会原因

各民族之所以产生不同的民族文化,与当地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交通和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前经济落后的地区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我国云南省的旅游发展,是以各民族文化的分布作为旅游发展的格局基础,使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成为民族文化中的点睛之笔。比如佤族文化,目前开放的相关旅游城市已经涉及到普洱市、临沧市,有些地区甚至打造了出境游活动。这些地区的节庆文化已经不再是以前传统生活中的需求活动,而是成了一种当地的文化现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一些贫困地区人口的生存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外出务工的青年也积极返乡,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生产和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是节庆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活动的营造者,传统节庆文化如今成为增进村民感情、表达人民喜悦心情的特殊节日,使人民增强文化自信,也使传统节庆文化在新生代中得到传承。

1.2文化传承原因

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可以提高民族凝聚力,还可以对群众起到德育教育作用,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有效手段。同时,节庆文化也应该被视为民族文化活动中的重要表现,比如泼水节、火把节等已经被列入民族类非遗,且具有同样荣誉的少数民族节庆文化还在不断增加。我国政府重视节庆文化在少数民族群众心中的地位,并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致力于将节庆文化打造成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通过节庆文化的复兴,达到团结群众,提高地区经济效益和文化自信的目的。比如“民族文化+”理念在云南得到了有效推进,许多特色小镇和节庆文化被开发,使当地居民和自然和谐相处,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成为可开发的文化资源,打造出了一个个形象亮丽的地区性名片。

2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复兴

2.1对社会的影响

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复兴是各民族弘扬民族文化和提高民族凝聚力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各民族群众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获得更高的文化认同感。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传承和挖掘就是助力于民族团结示范区的建立和实现多民族共同体的构成。中国是团结和谐的多民族国家,对于各民族的优秀精神文化都给予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从而实现边疆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推进,云南成为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来往密切的辐射中心。随着机遇的到来,云南地区也迎来了很多国外的民俗文化,不少的国外节日和习俗开始对云南省内群众产生影响。因此,实现文化复兴是强化民族固有精神文化的方式,也是使人民获取民族自信和正确情感认知的有效办法。

2.2复兴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对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复兴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注重挖掘文化和追求宣传效果,形成了文化套路,无法触及节庆文化的内涵。比如组织节庆活动时,往往是采取舞台化的表现形式,安排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虽然节目效果很好,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但是却无法突出节庆特色,与复兴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目标相差甚远;第二,对节庆文化的宣传过度,扭曲文化内涵。一些地区为了利用节庆文化推动地区旅游发展,会对当地的民族节庆活动扩大宣传且歪曲精神文化。比如在嘎洒花腰傣地区,就出现对“花街节”宣传过度的问题。工作人员宣称花街节期间是当地人的狂欢节,人们可以不受婚姻和道德伦理的限制,又名“东方情人节”。但实际上节日期间是通过群众盛装出行、原生态歌舞展示和传统民俗展示等方式来活跃活动气氛,达到群众之间增进交流和互动的喜庆目的。而由于过度宣传,就可能给游客带来对“花街節”负面的印象,反而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3 结束语

推进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复兴,是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我国政府长期倡导和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但面对文化复兴中存在的问题,还应该从对社会产生良性影响的角度出发,使节庆文化在复兴中展现出文化内涵,体现出原汁原味的节庆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杨红.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与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寻根”[J].民族文学研究,2018,v.36;No.164(03):14-21.

[2]邢雅楠.基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8):186-187.

猜你喜欢
复兴社会学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意外遇见社会学
少数民族的服装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钟摆回摆,自行车在中国“复兴”
意外遇见社会学
文化复兴,“复兴”何事?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