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视角下高校校园冲突预防途径和心理教育方法研究

2019-09-10 07:22邰琳伊莉苑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邰琳 伊莉 苑璞

摘要:近年我国高校校园冲突事件层出不穷,说明当前高校心理教育和校园冲突预防措施存在不足.本文从情绪管理的角度对当前高校校园冲突情况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校园冲突预防途径和心理教育方法.

关键词:校园冲突;心理健康教育;情绪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3-0116-03

校园冲突事件,即指发生在校园内或校园附近的以师生员工为主体的争执及冲突事件.校园冲突是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有碍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校园冲突作为一个过程,源自一方感受到另一方对自己关注的问题或事件产生消极情绪或消极影响,多是由于校园中的师生员工之间由某类琐事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冲突的产生多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一旦冲突产生,若冲突当事人及领导、老师没有准确掌握信息,及时而合理地解决冲突事件,使冲突升级,极有可能产生更加严重的暴力犯罪事件.本文从心理学教育的视角,以情绪管理的角度对预防和应对高校校园冲突进行了探究.

1 校园冲突与情绪管理

情绪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态度经验及相对应的行为反应,每种情绪都由生理唤起、认知解释、主观感受和行为表达四部分构成[1].情绪管理则是通过调节自己的情绪,对生活中的矛盾和以此引发的情绪反应进行适当的调节和排解、并以积极和乐观的态度缓解不良情绪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将一个校园冲突过程分解为三个因素,即生成因素、促进因素和发展因素.生成因素可以看作是冲突事件的表因,表因可是由于游戏冲突、语言侵犯、误解及观念冲突等,是产生事件最直接的起因.促进因素则是使一次偶然冲突升级为冲突事件的条件因素,如生理缺陷、病态人格、朋友及教师的错误应对、隐藏的长期校园暴力欺凌和不公平对待等等.发展因素则指冲突事件的后续结果及发展,如果不能深入了解冲突事件的生成因素和促进因素,而只是以训诫和惩罚来平息校园冲突,极有可能为后续更加严重的暴力事件埋下隐患.

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知识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可以在冲突生成前有效预防减少冲突事件的产生.其次可以在冲突事件产生后有效应对冲突、劝解他人冲突.最后则能够通过深入探究冲突事件背后的生成和发展因素,预防更加严重的暴力事件的发生.

2 校园冲突中的情绪反应

2.1 情绪压抑

在亚洲文化中,相对于欧洲文化人们更普遍的教育孩子控制情绪反应(特别是对于消极情绪)而不是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2].懂得控制情绪对人际交流和社会行为是必要的,但普遍社会文化语境下对个体情绪控制过于严格的要求显然会为人与人之间的正常沟通带来阻碍,即造成情绪压抑.相较于开放表达情绪的环境,对控制情绪反应有更高要求环境下的人们更加难以察觉他人的情绪反应和情绪变化,既难以了解其产生反应和变化的原因,也就更加难以相互理解[3].

事实证明,长期的情绪压抑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如负面的自我认知、抑郁、自我伤害及暴力倾向等.造成压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疾病和不健康的身体素质,贫困、暴力的家庭环境,重成绩而轻德育、重权威而轻沟通的教育环境,人际关系不和谐、缺少理解的寝室环境,戾气发泄和负面消息层出不穷的网络环境,任何压抑的负面情绪不断积累的后果都有可能使一个正常人认知失调、情绪失控.情绪压抑是产生校园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解决校园冲突事件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依赖于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情绪压抑即难以被察觉,也难以被作为冲突产生的主要因素来客观看待,这无疑为冲突事件向校园暴力的升级埋下了隐患.

2.2 情绪联想

人类的大脑会对记忆片段进行加工和重组,产生意象和语言,进而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的表达和交流.比如,蓝色代表忧郁,红色代表热情的说法便是将颜色信息与情绪体验之间进行联系,而“海边”这一词语则可能让人想到沙滩、冲浪或者一次美好的假期记忆.负面情绪也遵循这一原理,在校园冲突事件中,当冲突双方面对负面情绪的时候,如果缺乏正确的自我情绪管理意识和外部疏导,常常会出现“越忍越亏、越想越气”的心理状态,阻绝了通过合理沟通来解决冲突的途径.对于负面情绪联想,从心理学视角可以从两个方面做出阐释:一是记忆组建方面,就像我们听到“海边”会联想到沙滩或冲浪一样,当我们经历负面情绪时,极有可能将当前事件与其他情绪记忆建立联系,这种联系包括外显性的记忆,即明确的事件和自我意识,也包括内隐性记忆,即并未上浮到意识层面的潜意识信息.在每次对情绪信息的提取中,其对应的脑神经回路都会得到加强,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病态反应.二是记忆重构方面,对于错误记忆的研究显示,人的记忆是一个解释性系统,有别于“录像机”式的准确记忆,我们从记忆片段开始重构记忆并用想法、情绪或图像填补其余的空白.因此,一件事情我们回想了越多次,它所描述的情景或是个人感受并不会更加真实,反而会更加偏离真实.这也是对“越想越气”的合理解释之一,冲突双方脑海中每一次对情绪事件的重构,都让自身的心理状态愈加偏离该事件的真实场景,造成冲突的升级.

2.3 情绪发泄

在校园冲突中,情绪发泄通常是冲突进行中当事人的直观表现.人们常常会认为相比于抑制怒火,发泄情绪更加健康,这种观念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发现观赏悲剧演出能够帮助观众发泄负面情绪,进而降低怒火.但科学家经过实验研究发现,发泄愤怒实际上反而会增加人的攻击性.在受到冒犯后猛敲钉子发泄怒火的人,比之没有敲钉子的人更加刻薄.[4]这种现象似乎可以通过心理学家对情绪系统在推理和决策中扮演的角色的研究来进行解释.美国脑科学家达马西奥提出了“推理是自主情绪系统的延伸”这一观点,即个体的直觉推理和决策的好坏依赖于既往推理的质量,依赖于个体在过去对情绪相關经验分类总结的能力.[5]也就是说,单纯的愤怒发泄愤怒可能并不会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样让愤怒消失,反而会在多次情绪记忆与事件记忆的关联中得到强化和巩固,使人在下一次面临负面情绪时,依然直觉的倾向于情绪发泄的决策方案,同时更进一步深化情绪体验与事件信息间的联想,如果面对需要克制情绪的场景,习惯发泄情绪的人无疑要付出更加多的努力.这不是减轻了情绪压抑的负面效果,而是为人们在面对冲突的环境下的情绪控制增加了额外的心理成本,并且增加了在社交中情绪控制的难度,产生恶性循环.

3 校园冲突的预防和应对

3.1 树立正确的情绪管理观念

要想从根源上降低校园冲突的产生,应该注意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情绪管理观念,可以从两方面做起:一是正确的认知情绪管理与情绪反应.情绪管理的目的并非人们通常认为的克制情绪反应,而是在面对消极情绪时,能够通过预先学习的对自我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的合理调节,降低不合理的情绪反应在事件决策中的负面影响,从而做出最优决策.二是树立正确的情绪管控和调节观念.一个有名的故事是“别想那只大象”,想象一个房间里有一个粉红色的大象,然后别想那只大象.显然人们无法做到这一点.如果把人的情绪反应比作那只大象,那么对应的状态便是(1)我不能想大象/你不应该想大象——试图用压抑自己以及他人的真实情绪感受来控制情绪,但是“大象”已经存在于人的脑海中了.(2)我不可能不想大象/你应该想大象——情绪发泄,不断地强调自己不可能没有消极情绪这一事实,在某些时候上升为对自我的认知(我这个人就是这样),这无疑对自身情绪调节没有帮助.而正确的自我调节方法包括(1)接受并理解自身当下处于消极情绪这一事实,将人际冲突与情绪反应视为人们交往中可能遇到的正常的现象,并在心智中表达这一情绪反应,(2)如果自身并不想处于消极情绪中,应该给自己时间冷静下来,如同你不想想大象的时候,应该首先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不要和大象较劲.”(3)客观看待情绪反应对于事件决策的影响.情绪有时会辅助推理和策略,使人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时则相反,使人远离自己的本来目标.通过对情绪事件过后的理解和反思,可以提升对个人情绪相关经验的分析总结能力,优化情绪的表达方式,更好地应对未来生活中需要面对的决策推理.

3.2 掌握合适的冲突应对方法

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掌握合适的面对校园冲突事件的应对方法,以使得在当事人冲突处于发展阶段时,周围的同学和朋友能够以平息冲突的调解者形象出现,避免冲突的再次升级.具体可包括(1)以柔克刚,平息愤怒.当冲突产生时,双方都在火头上,此时应首先将双方劝离原地,待冲突者冷静下来后再进行劝解,切忌在冲突进行时对双方进行主观价值判断,使冲突扩大.(2)耐心劝导,唤起理智.冲突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可能遇到的正常现象,当冲突双方平复情绪后,当事人恢复理智思考,多数冲突事件都能自然解决.(3)善借外力,积极求助.当冲突事件的产生并不仅仅来自表面因素,使得冲突事件具有明显的复杂性,或者冲突有不断升级的迹象,应积极联系教师进行处理,不可隐而不发,使冲突事件恶化为暴力事件.

3.3 创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

从学校角度而言,首先,高校应注意开设心理疏导课程及讲座,注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需求,通过对学生适应性的培育,增强学生适应集体及社会的能力.其次,应建立相应的心理疏导机制,包括信息的汇集、心态的评测、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情绪的疏导缓释等等,融教育、服务和管理为一体,创新和完善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更好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再次,高校应注意打造完善心理疏导队伍,一方面应注重专业的心理疏导教师的培养,另一方面可通过在班级选一些乐于帮助学生的心理健康委员,以及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化解校园冲突.最后,高校应注意对校园学习环境和氛围的构建,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师生间和谐的交流机制,注重对承担心理疏导职能教师和学生的人文关怀,培养高校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曲丽丽,朱莉.文化差异对情绪控制及情绪反应的影响[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02):104-106.

〔3〕佚名.強忍眼泪会使负面情绪加重[J].党的生活(黑龙江),2017(07):56.

〔4〕佚名.发泄怒火会增加攻击性[J].大科技(百科新说),2012(03):33.

〔5〕安东尼奥·达马西奥.笛卡尔的错误[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8.

猜你喜欢
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情绪管理在安全中的实践与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分析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教师的情绪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