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新生的角色适应与心理健康

2019-09-10 07:22林斗秀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

林斗秀

摘要:本研究考察硕士新生的角色适应与心理健康特点.研究以编制的“硕士新生角色适应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研究硕士新生在角色适应问题主要体现在专业角色适应、学习角色适应、人际角色适应和生活角色适应4个方面,总体呈中等偏上的适应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人际角色适应、学习角色适应和专业角色适应对总症状指数均有负向预测作用.硕士新生角色适应水平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相关部门应引起特别重视.

关键词:硕士新生;角色适应;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3-0122-03

精神分析创始人Freud将适应看作是自我调节本我、超我和外部世界的结果[1].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学家Erikson认为人的每一发展阶段都存在一种发展性危机,容易导致人格适应能力的丧失.当个体与新角色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变化不相适应时,就容易导致角色紧张,自我和角色出现冲突.角色适应(role adjustment)指个体为了与其所承担的新角色或所处的新环境保持和谐状态而采取的心理调适及行为反应[2].硕士新生适应的实际情况发现,有的能够很自然地度过硕士新生角色的适应期,而有的则认为在研究生初期阶段出现心理不适应状态,很难适应新的角色,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伴随痛苦的体验,甚至出现心理问题[3-5].本研究从硕士新生的心理健康角度出发,探讨硕士新生角色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初测被试选取我国2所普通高校全日制硕士新生44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40份,问卷有效率96.00%.正式测试被试选取我国4所高校全日制硕士新生660人,发放问卷660份,问卷有效率为94.33%.

1.2 方法

1.2.1 硕士新生角色适应调查问卷

根据角色适应理论构想、相关文献、深度访谈、心理咨询实践,总结硕士新生的角色适应问题主要涉及专业、学习资源、人际、生活、自我管理等方面,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分析选出22个题项作为问卷题项,形成专业、学习、人际、生活角色适应4个因子,题项的负荷范围在0.47~0.78之间,结果与理论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具有较好的信度.模型拟合指标见表1.

1.2.2 症状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已在国内广泛应用于临床.

1.2.3 统计方法:数据分析的工具采用SPSS21.0与LISREL8.70.

2 结果与分析

2.1 硕士新生角色适应的分析

2.1.1 硕士新生角色适应的总体状况分析

硕士新生被试在角色适应问卷的各因子得分与总均分在3.13~3.87之间,说明硕士新生被试的角色适应较好.以问卷得分3分为界,有硕士新生被试的13.90%的学习角色适应低于3分,7.20%的专业角色适应总分低于3分,6.00%的人际角色适应低于3分,3.80%的角色适应总均分低于3分.可见,硕士新生人际角色适应得分较高,而学习角色适应、专业角色适应上的得分相对较低.

2.1.2 硕士新生角色适应的专业差异检验

硕士新生被试角色适应的专业差异检验结果可知,硕士新生角色适应在生活角色适应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专业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专业学生(p<0.001),在角色适应的其他因子及总均分上专业差异均不显著(p>0.05).

2.1.3 硕士新生角色适应的录取类型差异检验

硕士新生被试角色适应的录取类型差异检验结果可知,硕士新生在学习角色适应、生活角色适应上存在显著差异,第一志愿的学生学习角色适应水平低于调剂生(p<0.05),而在生活角色适应水平上,第一志愿的学生的适应水平明显高于调剂生(p<0.001),在角色适应的其他因子上第一志愿录取生与调剂录取生差异不显著(p>0.05).

2.1.4 硕士新生角色适应的生源地差异检验

硕士新生被试角色适应的生源地差异检验结果可知,硕士新生在生活角色适应、角色适应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北方学生到南方,生活角色适应水平显著低于南方的学生(p<0.001),角色适应总分,北方学生显著低于南方学生(p<0.05),在角色适应的其他因子上南北方生源差异不显著(p> 0.05).

2.1.5 碩士新生角色适应的读研目的差异检验

硕士新生被试角色适应的读研目的差异检验结果可知,不同读研目的的硕士新生在各维度及总均分上出现极显著差异,显示出读研目的是以学术研究的学生角色适应显著高于以工作为目的的学生(p<0.01).

2.2 硕士新生的角色适应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2.2.1 硕士新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硕士新生被试在SCL-90量表中的心理症状得分排在最前面3个维度依次是强迫症状、抑郁、人际敏感.硕士新生被试在SCL-90各维度的均分基本在2分以下(5级评分,0~4),本研究以均值2分作为筛选标准,各维度在2分以上被试的比例在0.30%~2.20%之间,总体心理症状的检出率0.30%.

2.2.2 硕士新生的角色适应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表2为硕士新生被试角色适应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矩阵.由表可以看出,硕士新生被试角色适应各因子及总均分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的相关均达到了显著的水平(p<0.05).角色适应总均分与心理症状总均分达到了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0.40,p<0.01).

2.2.3 硕士新生角色适应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查硕士新生的角色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将硕士新生角色适应的4个因子作为预测变量,将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共11个指标作为指标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际角色适应、学习角色适应、专业角色适应对总症状指数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累积解释率达到18%;专业角色适应对3种(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心理症状均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学习角色适应对10种心理症状均有负向预测作用;人际角色适应对9种心理症状(强迫症状除外)均有负向预测作用.

3 讨论

3.1 硕士新生角色适应的特点

角色是个体应对现实生活的必要途径与习惯性的模式.角色必须表现出适当的行为,反之便是不适应的.一般来说,个体角色改变非常自然,而有些时候,环境的改变使得个体“微调”难以解决,这便需要个体从深层次上去改变其思想和行为模式,避免发展性危机.硕士新生所处的条件改变后,面对一个新角色,出现自我“全面”适应的过程,具体体现在正确理解情境、他人、自身以及个体所承担角色的社会期望.

不同录取类型的硕士新生,角色适应水平也各不一样,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总体角色适应均分要高于调剂的学生,但在学习角色适应水平上,调剂生显著高于第一志愿生.本研究中学习角色适应涉及导师的要求、外语的要求、个人能力的要求,在访谈中发现,调剂生所调到的学校比当初个人报考的学校总体水平相对要低,接受调剂的学校一般都是接受高分的调剂生,因此,一些调剂生对于学习角色的适应水平反而比第一志愿的学生要高.但研究也显示,调剂生的生活角色适应水平要显著低于第一志愿的学生,因为现实中,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比调剂生对就读的学校生活环境相对熟悉一些,而且往往选择的是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关注就读学校的生活环境较多.调剂生是由于没被所报考的学校录取,“屈尊”调到现在的学校,之前对当前的学校生活环境了解太少,因此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就需要相对较长时间,如果没有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3.2 硕士新生的角色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硕士新生角色适应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的负相关,即角色适应得分越高,心理症状的得分越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学习角色适应是指个体在学习中对导师的要求、外语的要求、学习能力的要求等方面的顺应与同化,构建新型学习模式的自我调控.学习角色适应水平高的个体在困难面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应对,更愿意接受研究生阶段创新型专业学习.学习角色适应能力差的学生总是担心自己能力不够,不足以完成新环境下的任务,最终,对新的困难与挫折产生畏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由于研究生教育是从接受性教育转化为个人积极思考的研究性教育,要求硕士新生对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并对专业研究的前沿有全面的把握,在导师的指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点,明确自己的专业研究,不至于出现“我想做的事情很多,但不知从何做起”.因此,在学习角色适应的基础上,个体的专业角色适应水平就会不断提高,最终适应研究生的研究型学习.

抑郁说明个体消极的情感和心境,具体表现为生活兴趣减退、精神缺乏活力等特征,反映出与抑郁相联系的认知和躯体症状的感受.另外,还包括自杀观念或行为.结果显示,学习角色适应对抑郁的预测力最强,达到20%.学习角色适应低的个体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趋向于消极的自我认知,很容易导致个体抑郁情绪的产生.此外,学习角色适应对其他因子(强迫症状17%的变异量,人际敏感16%的变异量,精神病性15%的变异量)也有很高的预测力.

硕士新生人际角色适应与专业角色适应对人际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而专业角色适应预测能力最强,达到16%.人际敏感是源于病态的依恋或者病理性人格功能等基本过程长期的个体易感性(individual sensitivity).个体在与导师、同学相处过程中,这种个体易感性容易导致个体在寻求依恋时不断遭遇挫折,且相应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

目前关于硕士新生角色适应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硕士新生角色适应问卷”,并对硕士新生角色适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对角色适应的界定主要是指个体为了与其所承担的新角色或所处的新环境保持和谐状态,而采取的心理调适及行为反应,编制的问卷也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在生活中也同样有这种情况,如具有高威望的局长怎样适应即将要面临退休的平凡生活,如果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可能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也可以适当考虑各方面内容,并对问卷做进一步的验证和修订,以提高其信度和效度指標.另外,虽然本研究对硕士新生角色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角色适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未来的角色适应研究应该进行更多的干预研究,以提高硕士新生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新论[M].车文博.弗洛伊德文集(第5卷).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36-50.

〔2〕李宏翰.角色改变与心理健康[A].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93-213﹒

〔3〕王瑶,刘勇.高校硕士研究生新生心理状况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34(3):184-186.

〔4〕Garrison, D, M. Cleveland-Innes , T. Fung.(2004).Student role adjustment in online communities of inquiry: Model and instrument validation. Journal of 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s , 61–74.

〔5〕Vogel,D. L.,Wester S.R., Heesacker Martin, &Stephanie Madon.(2003).Confirminggender stereotypes: A social role perspective. Sex Roles, 519-528.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第七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获奖名单(第一批)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