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绘本变身解决争执好帮手

2019-09-10 07:22刘林
教育家 2019年23期
关键词:鸭子理由兔子

刘林

“认同和接纳”是中、大班儿童在社会领域的发展目标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对4-5岁儿童提出的要求是“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对5-6岁儿童提出的要求是“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

进入中班,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有了表达自己看法的意愿和行为,并且同伴之间常常会出现分歧和争执。而这些分歧和爭执往往很难达成共识。在教育实践中,我以绘本《鸭子!兔子!》为切入点,引导孩子学会认同和接纳,探索解决争执的方法。

现在请跟我一起来看看《鸭子!兔子!》这个绘本能产生什么神奇的魔力,怎样把深刻的哲理,变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和游戏,让孩子的分歧和争执转化为认同和接纳。

不同方向看,结果大不同

这个绘本没有页码,是左右两页合成一幅图的开页。两个人对看到的同一物体发生了争执,一人说是鸭子,另一人说是兔子。两人继续争论,各执一词,都觉得对方说得不对,并且分别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本书中的两个小朋友就像现实中的好朋友一样,在看待一个事物的时候有争吵,可是,当发现可能因为他们的争吵而造成这个事物消失(破坏)的时候,他们又开始和好,这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充满童趣。我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探索解决争执的方法——换位思考。孩子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可以进行观点的争辩,有理有据有意思。让孩子在快乐中懂得——意见分歧往往是源于双方立场和观察角度的不同。从中也能看到4-6岁儿童语言的发展水平和思辨能力。

幼儿能明白“从不同视角看事物得到的结果不一样”这个道理吗?这样的道理能不能被孩子所接受,会不会太深奥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进行了实践:首先,阅读封面,我提出第一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动物?为什么觉得是它呢?孩子们的第一反应大多说是“兔子”,因为有长长的耳朵(这时候并没有不同的看法出现,先说的孩子可能影响了后说孩子的判断)。接着,我提出第二个问题:还可能是其他的什么动物吗?这个问题一抛出,有的孩子就说了“是海鸥。”“是鸭子,因为这耳朵长长的看着像嘴巴。”“看起来很像鸭子,又很像兔子。从左边看像鸭子,从另一个方向看像兔子。”“他是反着看的。”没想到孩子们能自己找到问题的关键:从不同的方向看,得出的结果不一样。

营造能体验的趣味情境

在集体阅读时怎样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看法的意愿和行为,并将这些分歧和争执转化为认同和接纳呢?

积累丰富的经验。幼儿的前期相关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班级可以在阅读区投放科普类的动物绘本,其中要包含鸭子、兔子等常见动物,也要有腕龙、食蚁兽等不常见的动物,丰富他们的认知。

追问和设问。可采取启发式、引导式的设问和追问。如:你认为它是什么动物?为什么是它?你的理由是什么?

班级辩论赛。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坐在画面的左右两侧。一方认为是鸭子,一方认为是兔子,然后双方根据画面展开讨论,说出理由。每一方说出一个理由,教师就给这方孩子集一颗星。最后比比哪一方的星星多。特别注意的是教师要有意识将画面中文字进行遮挡,避免有的幼儿认识字就直接说出对话,影响其他幼儿的思考。

通过“是鸭子还是兔子”的争论,这个绘本表达了:两方的结论不同,与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有关。同时让孩子明白应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那样会使人与人之间更融洽。单纯的说教形式枯燥乏味,可以利用趣味性的情境、故事让幼儿去感受和体验,从而明白换位思考的道理。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北新村幼儿园)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

猜你喜欢
鸭子理由兔子
十二星座上课迟到的理由
兔子
迟到的理由
鸭子
一头鸭子
迟到理由
管他三七二十一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为什么鸭子能浮在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