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华:亲子阅读会活跃孩子每一粒细胞

2019-09-10 07:22谷珵欧阳秀娟
教育家 2019年23期
关键词:教育家儿童诗讲故事

谷珵 欧阳秀娟

她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畅销不衰,成为中国优秀原创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她的诗歌《圆圆和圈圈》鲜活生动,是不少幼儿园图书区必备的选择。郑春华,这位孜孜不倦致力于低幼儿童文学写作的作家,用轻灵而蘸满童趣的笔触,关注着儿童的需要与他们思考世界的方式。作为一名会讲故事的母亲,郑春华也有一番关于阅读的独特体会,在面向子女与小读者的过程中,用阅读拉近了自己和孩子的心。

◎《教育家》:亲子阅读是早期阅读中被极力提倡的。在您看来,家庭需要为幼儿营造怎样的阅读环境?

郑春华:首先家长要热爱阅读,言传身教是重中之重。其次家长要强化认识,阅读的快乐是任何电子影像都替代不了的,阅读是成长中最好的背景音乐,它让我们有梦想、有思考、有期待,而视频和碎片信息只会消耗我们的生命。希望家庭能够建立起每天的“家庭阅读时间”,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在这个时间段里拿起书阅读,之后可以有个小小的交流。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还能带给孩子对家庭的独特记忆,这份记忆将伴随和温暖孩子的一生,继而得以传承。

◎《教育家》:有些家长对讲故事的方式感到困惑,有些家长认为绘本太浅显,还有些家长把阅读后的探讨变成“考试”,均导致不愉快的阅读体验。家长需要怎样给孩子讲故事呢?

郑春华:亲子阅读不仅仅只是在于讲故事本身,更重要的是讲故事的方式和氛围,成人有没有在这一刻也是很享受的呢?而不是居高临下地完成阅读任务。孩子是极其聪明和敏感的,成人放松了才會给孩子带来放松,只要做到了就不必纠结于故事讲得好不好,因为在那一刻世界只属于父母和孩子,孩子因此会活跃自己每一粒细胞,他所获得的是成人无法想象的。

我很同情现在的家长,他们实在太焦虑了。焦虑几乎成为无法控制的“传染病”,让原本轻松快乐的事情变得沉重起来、紧张起来,这样反而葬送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无论阅读还是讨论,永远要记得以孩子为本,力求倾听孩子的表达而不是大人的表达。

◎《教育家》:儿童诗歌本应是幼儿阅读题材之一,但许多家长会有孩子听不懂的疑虑,很少选择诗歌作为阅读的载体。您认为诗歌对于幼儿的益处是什么?

郑春华:谈到儿童诗的阅读我很难过,因为当今儿童诗几乎已经退出国内儿童文学领域。许多年轻的父母自己从小就不读儿童诗,自然也不会重视;儿童诗没人读,也少作者,造成了中国儿童诗可有可无的现状,也导致儿童诗的写作脱离儿童自身。我是从儿童诗开始走上儿童文学创作道路的,它让我懂得和体会到什么叫“意境”,并在写作时找到最言简意赅的文字去表达。

◎《教育家》:您最近出版了讲述普通职业者故事的“郑春华奇妙绘本”系列,面对抽象的“职业”概念,作为创作者如何在表达上贴近孩子的阅读需求?应该给孩子传达怎样的观念?

郑春华:寻找能引起孩子共鸣的点、孩子感兴趣和喜欢的细节,化抽象为具象。比如讲述保姆这份职业,我寻找到的共鸣点是“家”,让孩子由自己的家联想到保姆的家,对保姆有更深层的了解和尊敬。出于职业本能,我在日常生活中别无选择地永远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表达自己从童年世界里获得的美好和感动,这个“童年世界”既指当今的孩子,又指童年的自己。针对当今成人世界的弊端,儿童文学需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好的素养。比如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将来构建一个属于他们的良性循环的世界。

◎《教育家》:目前有一些声音呼吁幼儿阶段的阅读分级,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郑春华:我认为阅读分级是为了方便大人而不是孩子,不必对孩子管得那么死,他们完全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书,这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如果家长一直陪伴孩子的阅读,就一定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欢读什么书,对此要充满信心。

猜你喜欢
教育家儿童诗讲故事
教案《创作儿童诗》
颜回之乐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琴童》顾问阵容
讲故事
阅读教育家
听妈妈讲故事
儿童诗的情感表述与情境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