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游离状态 跳出“舒适圈”

2019-09-10 07:22陈姗
教育家 2019年23期
关键词:脚丫青蛙护士

陈姗

本学期,由于特殊原因,幼儿园中班进行了拆、并班,将原来中三班的一部分幼儿合并到了我们班。根据以往经验,中班下学期的孩子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不大会有意外发生。然而,寒假后开学的第一天,原中三班的夏夏哭了整整一上午。于是,我與夏夏的原班主任和孩子家长进行了沟通。原来,夏夏从小就怕生,如果家里有客人来,原本玩得正高兴的夏夏会马上躲到爸妈的身后,如果客人与夏夏进行交流,她则会放声大哭。夏夏爸妈表示很焦虑,然而她的原班主任告诉我,夏夏其实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很多时候都独自一人,不愿意参加任何活动。

为了让夏夏从自己的小角落走出来,我对夏夏展开了一系列的跟踪观察,并记录下一段时间内夏夏的来园情绪、参与活动的情况、与朋友的交流互动以及离园时的状态。

镜头一:我不知道玩什么

在每一次个别化活动与角色游戏开始后,夏夏总是留到最后一个还没有做出行动。一次角色游戏开始后,夏夏照旧坐在那里发呆,我走过去问她:“夏夏,你是不是不喜欢玩角色游戏呀?”很意外,夏夏回答说:“不是的,我只是不知道玩什么。”这一句话点醒了我,于是我追问道:“是不知道去哪里上班还是没有你上班需要的东西?”“我想做护士,可是今天已经有人做护士了,所以我不知道玩什么了。”原来,夏夏有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但她认为这个角色只能一个人去扮演。这时候,我鼓励道:“医院今天也许很忙,一个护士忙不过来,我们去问问医院需不需要护士吧?”夏夏同意了,走到医院门口,发现刚刚的护士下班回家了,医院正好缺护士。夏夏马上穿好护士服做起了护士,一有病人来,就忙得不亦乐乎。

角色游戏的案例让我发现,夏夏是一个需要被老师主动关注的孩子。她有自己的问题,但不愿意像其他孩子一样去主动解决。于是,就出现了她一个人默默坐在一边发呆的情况。通过这一次主动聊天,她说出了自己的小烦恼,当老师帮助其解决问题时,她显得很开心。因此,面对待在角落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孩子,有时候我们不能盲目地去鼓励,也不应该强迫他们接受老师的安排,而应平心静气地坐下来,与他们聊一聊,或许会有意外的发现。

镜头二:我可以玩大脚丫吗

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班在魔方区域进行户外分散运动。肥胖的小朋友们额外有青蛙跳活动来加大运动量,而我们的“小胖子”夏夏却一动不动。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运动能力较弱的琪琪来问我:“老师,我不会玩青蛙跳,我可以踩着大脚丫走路吗?”我不假思索地同意了,我知道琪琪的运动能力较其他幼儿的水平是有一定差距的,正当琪琪换器材时,夏夏立马跑过来说:“老师,我也不会玩青蛙跳,我也想玩大脚丫。”

这次的事情让我发现,原来我忽略了夏夏的个体发展水平。由于夏夏不愿意参加运动,没有表现出她的运动能力,所以我忽略了她的水平。活动结束后,我查看了夏夏的生日,原来,表面壮实的夏夏其实是8月生的小月龄宝宝。顿时,我意识到夏夏的不参与不只是不愿意所致,还有她认为“自己不可以”的因素在其中。当其他朋友玩得非常熟练的时候,作为旁观者的她,内心也许不是好奇与兴趣,反而是对自己深深的不确定,导致她不愿走出那一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帮助,夏夏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为了让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要寻找每位幼儿发展的特点。针对个别幼儿的特殊性,可以制定专属活动方案,努力为他们创造参与活动的机会,从而使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摆脱那个所谓的“舒适圈”。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曹王幼儿园)

栏目责任编辑:王妍妍

猜你喜欢
脚丫青蛙护士
脚丫上的童年
小青蛙捉虫
打错了
厉害了,我的护士
谁能叫醒小青蛙?
和脚丫一起“长大”的鞋
寻找护士哥哥
发热
青蛙便签夹
骄傲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