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策略突破专业成长瓶颈

2019-09-10 07:22薛富荣
教育家 2019年23期
关键词:渗透性研修幼儿教师

薛富荣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当前幼儿园建设、管理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也是我们今天在面对尊重儿童的教育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所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师的教育观念不仅影响其教育教学行为,且对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有重大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教育观念停滞不前,成为制约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怎样突破这一“瓶颈”呢?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倡导渗透性学习 激发个人成长需求

渗透性学习要求学习者对新知识、新事物保持广泛的兴趣。针对幼儿教师群体的素质和特点,倡导渗透性学习,对于幼儿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大有帮助。

在专业发展中,教师本人的主观能动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较强专业自我发展意识的教师,会在发展中处于自觉状态,合理提出今后的发展规划,并争取各种机会和条件。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理念和行为的教师,才可能实现自我专业发展管理。因此,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广大在职幼儿教师认清社会发展形势,形成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拓宽知识面,在此基础上激发个人专业成长的内在强烈愿望,建立适应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动力系统。这对于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教学研修网络 提升教育实践智慧

教育实践能力是教师各项专业能力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衡量其专业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要实现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必須同时加强其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增加其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

因此,在实践层面必须建立起与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理念相适应的大继续教育系统,研修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并重。除了在幼儿园内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外,可更多地就一些共性问题组织开展幼儿园之间的连片研修活动。在跨学科、多视角的研修活动中,使教师群体间、教师与专家间都能及时交流,克服过去教师专业成长中孤军奋战、低层次“自然成熟”的倾向,以集体的智慧解决实际中的困惑与难题,使教师获得处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教育问题的实践性知识。

开展教育科研 形成反思能力

具备科研意识、知识与能力是专业人员的共同特征。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必须提高教师教育研究的能力。幼儿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对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从中发现问题,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判断和反省。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必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自我思考、总结,才能调整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使自己获得专业成长与成熟。

教师教育研究、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不会自然获得,必须以教育科研活动为中间环节。幼儿园开展教育科研,不是让教师脱离实践专门搞研究,而是结合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的,研究的过程也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将“所倡导的理论”向“所采用的理论”转化的过程。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师每天生活的场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开门办园,保证幼儿园及教师群体能紧跟时代步伐;要保障教师拥有个人专业发展自主权;要使幼儿园成为学习型组织,使幼儿园集体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在这样的组织里,学习是前提,思考是基础,创造是灵魂,教师能勤奋而且有创造性地工作,体现个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最终获得理想的专业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甸柳中心幼儿园)

责任编辑:谷珵

猜你喜欢
渗透性研修幼儿教师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基础教育阶段的渗透性生命教育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