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少数民族预科班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衔接策略

2019-09-10 07:22唐莹谷倩
高教学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少数民族策略

唐莹 谷倩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比较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工作,少数民族预科班是国家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制定的教学班制度,与大学相比,少数民族预科班在教学内容、目的以及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特别是英语科目,导致一些学生经过预科班的学习进入大学以后,存在无法适应的现象。对此,少数民族预科班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必须采取有效策略,做好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文化衔接,确保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能够更快的适应大学英语学习。基于此,文章对少数民族预科班进行概述,分析了当前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现阶段少数民族预科班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探讨了少数民族预科班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衔接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班;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衔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2-0182-03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China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duc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The preparatory classes for ethnic minorities are the national teaching system for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Compared with universities,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teaching contents, purposes and methods of the preparatory classes for ethnic minorities, especially in English subjects. As a result, some students are unable to adapt to the situation after they enter the university through the study of preparatory courses. Therefore, when minority preparatory classes teach English, they must adopt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make a good cultural connection with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o as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can adapt to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more quickly after they enter the universit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of minority preparatory classes, analyses the current learning situation of minority preparatory class students, and explores the cultural cohesion strategies between minority preparatory classes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view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inority preparatory classes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t the present stage.

Keywords: ethnic minorities; preparatory classe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ultural cohesion; strategies

一、概述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遵循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选择,对此,为了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工作。但由于我国少数民族的教育基础较为薄弱,很多少数民族分布地区的环境较为特殊,存在多种办学方式,导致其教育质量依然有待提升。少数民族预科班是少数民族学生从中学到大学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是为了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特别开设的教学班制度,在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预科班只是学生进入大学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主要是为了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能够更加顺利的学习。因此,做好预科班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少数民族预科班

少数民族预科班是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特点,运用一定的措施,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发展,为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本专科进行专业学习打好基础的教学班制度。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就先后开设了一些预科班。少数民族预科班作为专门为少数民族学生开设的特殊的办学形式,是我国民族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进行预科教育,对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都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更多少数民族的学生进入高等学校进行学习。

我国少数民族预科班的招生计划,由国家规定,并非所有学生都会被招收预科班。预科班的报名,必须符合相应的招生条件,少数民族预科班的报名,应该在该地区有招生计划的前提下,只有少数民族学生才能报名。我国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发布了相关的政策,来对少数民族预科班的教学以及管理问题进行规定,进入21世纪以后,少数民族预科班的教学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一般情况下,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习时间为一年,对于一些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学生年限增加为两年。预科班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以后,与大学的本专科学制相同。少数民族预科班的招生,不仅仅只考核学生的德智体三个方面,还要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高考成绩,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民族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适当降低分数录取。对于少数民族预科班修满学习年限以及表现良好的学生,且经过考试成绩合格以后,可以直接进入该学校的本专科进行学习。应该根据国家或者地方发展的实际需要,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学生的志愿,由学校以及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做好学生的专业分配工作。

预科班时期的课程主要为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的学习提供基础,由高校大学专业教师设计,并与预科班教师进行共同修改和调整。主要教学内容为高中阶段所学知识的补习,但与实际高中的学习还存在很大的不同,学习内容有很大一部分与将来的专业存在联系。对于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规定民考汉,语数英三科必须全部及格,否则不能进入大学学习,对于民考民学生,语文数学必须全部及格,否则不能进入大学学习。

三、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概况

我国少数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情况,且大部分少数民族所处地区的环境都比较复杂,生活条件较差。也因此,少数民族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少数民族预科班作为少数民族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中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学生具有獨特的语言和思维方式

少数民族预科班中的学生为少数民族,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身的民族语言,且由于很多少数民族居住地区都较为偏远,一些地区甚至没有普及普通话,一些教师为了教学方便,便使用民族语言进行教学。因此,对于这些运用本民族语言学习的学生,在进入少数民族预科班进行学习以后,具有独特的语言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这是由于,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应,作为人类思维典型形式的抽象逻辑思维更是以词语为中介来反映现实的,因此,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在语言具有独特性的基础上,思维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从而在对其进行英语教学时,更加应该运用合理有效的策略。

(二)学生性格特点的独特性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其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民族文化等方面与汉族学生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他们在生活、学习、思想、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非常努力,但由于很多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在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教育水平较低,使得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其次,少数民族学生存在心理脆弱以及自信心不强等问题,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与其他大多数学生或者教师方面存在语言沟通障碍等问题,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存在自卑等现象。

(三)学生的视野不够宽阔

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气候环境比较恶劣,地形较为复杂,与外界之间的联系较少,交通较为不便,因此,少数民族的学生对于外界的知识了解甚少,导致学生的视野不够广阔。因此,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进行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思维不够广阔,缺乏变通性,导致学习质量和效果不高。

(四)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和主动性

很多学生在中学时期努力学习的动力是为了考一个好的大学,但对于进入预科班的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他们认为进入少数民族预科班学习以后,就等于进入了大学,学习不再像中学时期那么努力,在学习时缺乏动力,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另外,在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预科班学习以后,大学校园为他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例如,藏书量巨大的图书馆以及各种实验室等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学条件。但对于学生来说,在中学阶段更多的在教师要求和监督下的被动学习,因此,到了预科班以后,教师监督不如中学时期严格,学习的主动性不高。

四、少数民族预科班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不同点

少数民族预科班是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学生所设置和开办的,主要是为了为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虽然少数民族预科班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对高中知识的补习,但其中也包含着一些大学时期的专业知识。但就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少数民族预科班的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在目的、重点以及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不同,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不同点进行具体分析。

(一)预科班与大学英语教学目的之间的差异

少数民族预科班的英语教学目的与大学英语教学目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体来说,少数民族预科班的英语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比较基础和初步的能力,以此为学生在进本专科阶段学习英语打好基础,从而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大学英语教学目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更高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能够运用英语顺利实现人际交往,包括听力、口语等等。并且,大学英语不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预科班与大学英语教学重点之间的差异

预科班的英语教学在教学重点方面,与大学英语也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主要因为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很多都对汉语并不熟悉,英语水平则更加欠缺。因此,在预科班阶段的英语教学重点,主要是一些基础的英语知识,更多的是对中学时期学习的英语知识进行巩固,包括单词、语法、读音以及听说等等,另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用英语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进行培养,以此为大学英语的学习打好基础。而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与预科班阶段的重点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例如,对于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相对减少,更加倾向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强调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三)预科班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之间的差异

少数民族预科班是少数民族学生大学之前的学习阶段,那么在学习的内容以及教材方面,必定与大学时期的英语学习存在差异。相关教育部门已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预科班的英语学习内容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在英语的词汇、读音、语法以及阅读方面,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并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特定的英语教材作为教学内容。而大学英语的教学可以分为A、B、C三个层次,对于不同层次,所运用的教材和具体的教学内容都存在一定差异,但教学内容都较为丰富,包括英语的听、说、读、写以及翻译等等。

五、少数民族预科班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衔接途径与策略

经上文分析可知,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在思维方式、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都存在一定欠缺,且少说民族预科班的教学作为中学和大学之间的过渡阶段,其英语教学在目的、重难点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对此,必须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预科班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存在的差异,做好预科班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文化衔接,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衔接途径和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一)少数民族预科班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衔接途径

1. 英语听说教学衔接途径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英语的听说能力都有所欠缺,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说,由于教师不重视听说练习,且缺乏良好的环境,英语听说水平更是不高。对此,少数民族预科班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必须运用有效策略,做好听说教学,为大学英语学习打好基础。首先,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宜的环境,开设专门的英语听说课,教师做好学生的读音纠正,让学生多进行听说练习。其次,应该开设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练习英语听说能力。

2. 英语阅读教学衔接途径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英语交流的前提和基础。对此,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少数民族预科班英语阅读教学,做好与大学英语阅读学习之间的衔接。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以此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其次,教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词汇、短语、句子以及语法知识的积累。

3. 英语写作教学衔接途径

写作水平和能力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预科班在进行写作教学时,首先,由于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单词、短语量以及阅读和语法能力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单词短语的积累,并做好阅读教学。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例如,让学生每天用英语写日记,以及命题作文等形式。最后,教师应该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合理评价。

(二)少数民族预科班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衔接策略

1. 针对问题,填平补齐

经上文分析可知,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视野不够宽阔等问题,还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教师在对预科班的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想做好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文化衔接,必须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效对策,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2. 重视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很多学生在由中学进入大学以后,都会由于不适应,而出现迷茫、焦虑等心理现象。因此,在少数民族预科班教学阶段,应该重视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减少学生的学习焦虑。其次,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乐观的参与到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3. 实现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相统一

在进行少数民族预科班英语教学时,如果依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相统一。对此,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应该明确任务、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交流讨论中,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另外,教师也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引导工作。

4.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英语学习

中学时期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在教师监督下的被动学习,而在进入大学以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预科班阶段,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预科班阶段就学会自主学习,为进入大学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对此,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思维习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是少数民族预科班教学中的主要科目之一,预科班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对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的学习情况具有重要影响。对此,应该采取有效途径和策略,在英語听说、阅读和写作方面,做好少数民族预科班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文化衔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为大学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鸿雁,王秀银.浅论少数民族预科班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衔接策略——以三峡大学听说课堂为例[J].戏剧之家,2015(3):164-165.

[2]宋昕.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策略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6):83-84.

[3]冯建新,郭彦青.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策略探析——基于5C教学目标原理和二语习得公式理论[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5(1):71-76.

[4]阚磊.跨文化交际与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教育教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5):166-167.

[5]向荣.非英语专业蒙古族预科英语及本科英语教材衔接现状调查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预科英语慢班为个案[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少数民族策略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Passage Four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