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肝片吸虫病诊断及治疗

2019-09-10 06:51万昌琼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治疗诊断

万昌琼

摘要:绵羊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由于该种寄生虫病主要寄生在羊的肝脏组织和胆管中,因此该种疾病又被称为肝蛭病。该种寄生虫疾病对反刍动物造成的危害最严重。羊肝片吸虫病危害严重的特性需要充分引起重视,构建完善的饲养管理方案,强化疫病防控。该文主要结合一个养殖场的实际发病经过,分析绵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

关键词:羊肝片吸虫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3.072

0引言

绵羊肝片吸虫病除了感染羊外,还能感染很多动物,同时该种疾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会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肝片吸虫的成虫主要寄生在反刍动物的肝脏和胆管中,产生的虫卵会随着胆汁分泌到肠道中,随后随着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后,导致致病原传播蔓延。在适宜的环境中虫卵开始发育成具有侵染性的毛蚴,该种虫卵能广泛寄生在饮用水、饲草和椎实螺體内,羊群通过和中间传播媒介接触后,虫卵会迅速向羊体内寄生传播。由于该种疾病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会造成羊群严重的营养不良,身体逐渐消瘦,饲料利用率下降。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到羊肝片吸虫病造成的危害性,构建完善的需求制度,强化卫生防疫,以此降低发病率,保证羊群健康生长。

1发病经过

某中小规模养殖场养殖的绵羊群中突然出现发病情况,发病过程较缓慢,先后有20多只绵羊发病,患病羊主要表现为身体逐渐消瘦,采食量逐渐下降,饲料利用率下降,体温显著升高,并出现明显的贫血,黄疸症状,偶尔引发腹泻等症状。发病初期由于患病羊表现出的临床症状相对较轻或症状不明显,没有引起养殖户的充分重视,等出现典型症状后,病情已经快速传播蔓延,防控难度较大。据调查,养殖户选择放牧养殖模式,整体养殖环境较差,养殖户习惯将羊群圈养在一个大的圈舍中,放牧地地势低洼,存在很多粪便,并且也能发现大量椎实螺。养殖场连续多年未对羊群进行妥善的驱虫处理,疫苗免疫不恰当。

2流行病学

在绵羊养殖中,放牧养殖的羊群比舍饲养殖的羊群更容易感染肝片吸虫病,羊是该种疾病的最终宿主,椎实螺是该种致病原的中间宿主,患病羊排出的粪便中携带大量虫卵。在放牧养殖中,如果养殖户选择的放牧地地势低洼,潮湿不堪,存在大量椎实螺,就很容易导致羊群和中间传播媒介接触,进而引发肝片吸虫病。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常发生于每年的春夏季节。羊群在低洼地带放牧时,很容易感染肝片吸虫病。在感染初期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患病羊不会表现出特定的临床症状,偶尔表现出采食量下降,但对饲料利用率显著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当养殖场的羊群出现典型发病症状后,致病原已经在羊群中快速传播蔓延,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3临床症状

养殖场的患病羊均表现出采食欲望不强,被毛杂乱无光泽,身体逐渐消瘦,两只眼睛向外突出,并从眼角分泌出大量清澈的内容物,病情较严重的患病羊主要表现为身体严重消瘦贫血,并出现黄染病变,可是粘膜初期呈现苍白色,随后出现黄染[1]。患病羊排出的粪便呈稀薄状,黄绿色。因为腹泻严重,尾部被粪便严重污染。当羊群在短时间内遭受寄生虫,侵染时会表现出严重的急性痉挛,发病初期患病羊体温升高到41°C,最高升高到42°C,精神状态逐渐变差,停止采食,很容易疲劳,放牧时跟不上放牧节奏,很快出现贫血、黄疸、肝脏肿大的症状,临床较严重的患病羊在发病3~5d后相继死亡。耐过急性期的羊逐渐转变成慢性型,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采食欲望时好时坏,身体严重贫血,身体消瘦,可视黏膜苍白无光泽,下颌、腹部和胸部出现下垂,并表现出一定的腹泻症状,发病过程相对较长,通常1~2月的时间最终衰竭而死。

4病理学变化

将养殖场的病死羊解剖后,可以发现皮下存在广泛性胶冻样水肿,胸腔腹腔和心包中蓄积大量淡黄色积液,和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生凝固呈现胶冻状,肝脏充血出血,在肝脏组织表面可以发现有大量纤维素性沉着附着,与周围组织出现粘连,肝脏质地变硬,并且在干燥表面还能发现成虫移动中形成的虫道。肝脏质地变硬,出现硬化现象,沿着胆管将肝脏切开后,可以发现胆管严重扩张,胆管壁显著增厚粗糙,在内部存在大量肝片吸虫的成虫[2],其他脏器器官没有表现出典型的病理学变化。

5实验室诊断

结合养殖场实际放牧情况,以及养殖场患病羊出现,贫血,身体消瘦,可视粘膜苍白,肝脏组织表面和胆管中存在大量肝片吸虫成虫的病理表现,可以判定为肝片吸虫病,但要想确诊还要进一步采集病料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诊断。采集患病羊新鲜排出的粪便,溶于10%的盐水中,反复沉淀后,能在沉淀物中检测到肝片吸虫虫卵,虫卵呈卵圆形金黄色[3]。

6防治

6.1治疗

确诊后应该选择高效的驱虫药物对患病羊进行紧急治疗,并结合患病的实际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所有患病羊选择使用丙硫苯咪唑片,使用剂量为20mg/kg体重,一次灌服,间隔3月后再使用1次强化驱虫。结合患病羊的具体临床症状,应该做好补液,预防继发感染治疗工作。用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00mL,20%的安钠咖注射液10mL,10%的维生素C注射液10mL,混合后静脉注射1次d,连续使用3d。下午选择使用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50mL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使用剂量为2mg/kg体重,2次/d连续使用3d,预防继发感染。通过采用上述对症措施进行综合性治疗,养殖场有个别患病羊治疗无效死亡,剩余患病羊恢复健康,病情得到有效控制。6.2预防

羊肝片吸虫病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体内寄生虫病,为了防控该种疾病的再次传播流行,应该重点做好养殖场.的防控工作。养殖场一旦出现发病,羊应该立即隔离,并.对圈舍和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虫处理。加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工作,逐步转变传统养殖模式,如果仍然需要放牧的,应该科学选择放牧地,避免在潮湿低洼地带长时间放牧,尽量在地势较高,干燥不利于椎实螺生长的环境中放牧,能减少寄生虫感染的机会。另外还应该做好饮用水管理工作,保证饮水清洁,避免让羊群饮用死水。养殖场需要构建完善的驱虫计划,每年春秋两季对羊群进行1次驱虫处理,驱虫的羊应该单独饲养,并及时清理羊群排出的粪便,进行严格的堆积发酵,杀灭粪便中的虫卵。

7结束语

在羊养殖中,为更好的防治绵羊肝片吸虫病的传播流行,应该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养殖原则。在日常养殖中应该密切观察羊群的采食、增重、饮水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发病情况,应将患病羊单独隔离养殖,进一步控制致病原传播蔓延,避免疫病传播对养殖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另外养殖场还需要构建完善的卫生驱虫制度,定期对羊群进行体表体内寄生虫驱虫处理,减少寄生虫寄生途径,保证羊群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万玛措.绵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6):169.

[2]许建峰.绵羊肝片吸虫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1(11):60-61.

[3]徐海录,曹绣瑛,林海,等.严重洪涝后绵羊暴发肝片吸虫病的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4,10(12):107.

猜你喜欢
治疗诊断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