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美育的方法

2019-09-10 07:22逯怀卿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感悟美育语文

逯怀卿

摘要:中学语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语言和热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体现了美。教材中有千锤百炼的语句美,有引人入胜的意境美,有浓厚的文化底蕴美……教学中有教师教学的语言美,课堂设计的结构美,板书的条理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利用各种有效方式,寓语文教学于学生对美的享受之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语文   美育   感悟

1.在整体阅读中,感受美

语文教材饱含五彩斑斓的美,这些美来自于生活,也来自于作家对生活诚挚的热爱之情,它给人们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遐想。充分利用这些美育资源,让学生产生审美心理共鸣。

如《荷塘月色》一文,细致描绘荷塘的容貌,有序写了荷叶、荷花、荷香、河波和流水。让学生先找出运用了比喻的句子,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风姿的女郎,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给人一种美好、轻盈、舒展、动感的联想。这一比喻生动地写出了荷叶出水很高、圆形舒展的娇美姿态,洋溢着情趣。《再别康桥》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让人流连忘返。

2.在分析人物中,挖掘美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常常为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在共鸣中得到审美愉悦。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鉴赏人物形象来实施美育。

《孔雀东南飞》中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理的刘兰芝。“十三岁能织素,十四岁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排,立即令读者对她产生这种印象。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种印象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加强。如“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芊芊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了她出众的美丽,下文里写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又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

《祝福》中安排了许多的优美的描写,用雪景和祝福的场景来衬托祥林嫂死的悲凉及我对社会的愤慨之情。尤其是三次浓墨重彩地写到祥林嫂的肖像,细节之中凸显了祥林嫂的巨大变化“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从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反映出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无声的控诉。

3.在反复诵读中,感悟美

诵读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渗透美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更好地获得语文的能力,并受到思想的陶冶,把知识和情感统一起来。

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先由老师激情范读,一幅南国秋景图便展现在学生眼前,然后采用不同的方式诵读,让学生想象美丽的画面,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学生产生了心驰神往之感,并由衷赞叹:江山如此多娇从!而为祖国感到自豪和骄傲。古诗文的教学更应重视在朗读中感悟美。诗歌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对仗工整,音乐和谐意境优美的语言,反复诵读、细细去品味,才能深入理解其哲理之美,进入美的境界。

4.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美

走进生活,留意生活,亲近生活是学好语文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获得生命体验和自我身心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语文教材中的“表达交流”板块,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主动获取材料,认识美、感受美、并进行口语交际(演讲、辩论等),做到有感而发,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作文训练安排在以上活动之后,因为作文教学中的美育侧重于表现美、创造美、只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拓展审美想象力,在想象中创造美,获得丰富的审美情感,才能写出一篇篇佳作。几年来,我总是有计划地带学生参加演讲、辩论、表演、郊游等活动,每次孩子们都是欢欣鼓舞,感慨很多。

在开展“走近春天”活动课时,我带领同学们畅游田野,亲近麦浪;漫步河边聆听河水叮咚作响;驻足梨园,帮梨农锄草,点花体会劳动的快乐……平日里司空见惯的事物,大家今日却是第一次零距离地接触,第一次嗅到泥土混着花草的香气;第一次倾听风吟虫语和溪流的合奏曲;第一次发现天空那么蓝,那么广阔。转眼一下午的春游结束了,但大家都陶醉在大自然中。回来后,我安排了以“春天”为话题的作文,同学们就把自己这次春游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下来。内容丰富,感情真挚许多佳句就像清泉似的从笔尖流出。

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口语训练、写作,就轻而易举了,因为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真切地认识了美、感受了美,所以他们表现美、创造美便能得心应手。

美能陶冶人的性格,塑造和谐完美的个性。语文教师应架起美育的桥梁,多渠道、多方位探尋美育资源,使语文课堂成为师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快乐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宸. 陈钟梁语文美育观浅析[J]. 中学语文, 2018(9):8-9.

[2]佚名. 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C]//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 2018.

猜你喜欢
感悟美育语文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美育教师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