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在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救治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观察

2019-09-12 08:08
关键词:心源性胸痛组间

苏 迪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

急性高危胸痛为临床较为多见的内科急症,其病情较为复杂,急性高危胸痛患者病情发展比较快,危害患者生命安全,需要予以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尽早救治[1-2]。本文将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高危胸痛患者纳入项目计算资料,评估院前急救执行在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救治中的运用效果及对其并发症状况的影响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06月~2019年0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是否接受院前急救将其分为试验组(接受院前急救)与对照组(未接受院前急救),各30例。其中,对照组平均年龄(60.44±5.52)岁,女11例,男19例;试验组平均年龄(60.32±5.48)岁,女12例,男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家属将患者送到医院救治,患者入院之前未接受院前急救。试验组:患者通过120救护车送到医院救治且接受院前急救,院前急救干预如下,第一,简单予以体格检查,了解其疾病史,予以病情尽快准确判定;第二,立即予以心电图检测,尽早确诊存在的疾病;第三,使其绝对卧床进行休息,实行心电图检测,实施吸氧干预,构建静脉通道,按照患者实际状况予以用药急救;第四,待其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尽早将其送到医院救治。

1.3 观察指标

评定对照组及试验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7天内生存统计率、并发症状况(涵盖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发病到确诊用时、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对两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7天内生存统计率

数据值计算结果中,试验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7天内生存统计率(90.00%)相比于对照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统计指标结果(66.67%)明显提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7天内生存统计率观察(n,%)

2.2 比对两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并发症状况

数据值计算结果中,试验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心力衰竭统计率、心源性休克统计率、恶性心律失常统计率(36.67%、30.00%、20.00%)相比于对照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统计指标结果(66.67%、56.67%、46.67%)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并发症状况观察[n(%)]

2.3 比对两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发病到确诊用时、住院时间

数据值计算结果中,试验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发病到确诊用时、住院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统计指标结果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发病到确诊用时、住院时间观察(±s)

分组 发病到确诊用时(h) 住院时间(d)对照组(n=30) 4.81±0.40 21.30±2.35试验组(n=30) 3.10±0.24 13.42±1.50 t 20.078 15.481 P 0.000<0.05 0.000<0.05

3 讨 论

急性胸痛大多为心源性胸痛,多数患者存在急性高危胸痛[3]。针对此类患者,需要尽早送到医院予以积极治疗[4]。而且,院前实行积极有效的抢救对挽救此类患者的生命存在重要意义。

该文有关相关指标结果体现,和没有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实行比对,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7天内生存统计率提升,心力衰竭统计率、心源性休克统计率、恶性心律失常统计率下降,发病到确诊用时、住院时间减少。主要是因为予以急性高危胸痛患者院前急救的过程中,通过保持其病情较为稳定,实施对应药品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干预,进而可促使患者生存几率加大,改善其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在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救治中运用院前急救体现较好干预效果,能够促使患者生存情况提高,将并发症状况降低,促进其机体尽早恢复。

猜你喜欢
心源性胸痛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基于心内科老年患者在院内心源性猝死病因及临床危险因素
高龄孕妇临床妊娠常见状况分析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有些胸痛会猝死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胸痛未必都是心脏病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