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加科夫象征艺术的独特性分析

2019-09-16 01:50杨雅文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3期
关键词:象征

杨雅文

摘  要:布尔加科夫创作的文学世界是一个象征的世界,但狭义上的象征,作为艺术假定形式的一种,在其创作中并非独立出现,而是被作者巧妙地融于各种艺术形式之中,从而构成一个宏大的象征世界,这也是布氏象征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本文将从这一角度,结合《大师和玛格丽特》中怪诞和神话所体现出的象征性,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布尔加科夫;象征;大师和玛格丽特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2

象征本身所包含意义的无穷性和深邃性,能够不断引发人的联想和思索,从而产生新的意义,就像是一个多棱镜,在阳光的折射下释放出异样的光彩,缤纷夺目。显然,象征已成为作者创作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在小说中常常与怪诞、神话、梦境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同时出现,“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在表层上人为地拉大现实与作品之间的距离,以达到文学的‘奇异化效果。这些形式可以使读者通过新颖的角度去重新看待因常看而失去感觉的现实。”布尔加科夫正是灵活地运用这些手法,从而加深读者对作品的感受和认知,不断拓宽作品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在他所精心建构的语义纷繁的象征世界尽情遨游。

1、怪诞与象征

怪诞是布尔加科夫最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文学中的怪诞通常是将作品形象或表现形式以非理性的方式夸张和变形,从而展现出一个反常的、荒谬的世界,带有强烈的讽刺效果。如果说布尔加科夫的创作是世界的一面魔镜,那么怪诞一定是组成这面魔镜必不可少的因素。他的作品往往都不是对现实世界直接客观的反映,而是将之以一种奇异的方式呈现出来,富有奇特的魔力。

谈及怪诞与象征的关系时,乍一看两者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因为作品的人物或情节用怪诞的方式处理后,最直接的是增加了阅读的快感,引起读者心中笑、吃惊、恐怖、甚至是恶心等复杂感受,可能并不带有明显的象征意义。但要知道,文学中的怪诞并不是单纯依靠作家天马行空的幻想虚构而成,“怪诞的标志是可被人们意识到的虚幻和现实的混合”,因此怪诞是对现实生活的映射,将之置于实验性的想象中,尽管用一种荒诞化的描述方式表现出来,却是在魔幻中寻求真实,以异常象征常理,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当下的生活以及他们的道德灵魂,在惊讶中引发深思,而这一过程正是怪诞的象征性所在,让人们去思索光怪陆离的现象之外蕴含的更广泛的意义。在这方面,卡夫卡的《变形记》可谓是经典的代表作品,作者通过展现主人公变为甲虫之后所面临的生活以及周遭人对他态度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和人们内心真实的生存状态,在控诉病态社会现实的同时,也表达了追寻人性完善、个体性和社会性相协调的愿望。同卡夫卡一样,布尔加科夫善于将自己对现世的态度和观点隐藏在怪诞现象的背后,从而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寓言意义。

在《大师和玛格丽特》中,作者塑造了来自彼岸世界的撒旦和其手下的形象:左眼珠呈绿色、右眼珠漆黑的魔王沃兰德;身材像竿子一样纤细、戴着一副奇怪眼镜的唱诗班指挥卡维罗夫;一只无比硕大、会开口说话的黑猫;长着棕红色头发、露出獠牙的阿扎泽勒。这群魔鬼在传统意义上象征的本是使人堕落的邪恶势力,在布尔加科夫笔下却成为伸张正义的战士,尽管他们的到来把整个莫斯科闹的鸡犬不宁、人心惶惶,但所做之事无不透露着善战胜恶、光明战胜黑暗这一朴素而永恒的真理,将人性的美与丑展露得一览无余。在沃兰德的魔术表演中,大把的钞票从天而降,人们在金钱的诱惑面前立刻暴露出贪婪、自私的本性,为了不让报幕员戳穿这美好的、如梦境般的现实,有人甚至直接说出“掀掉他的脑袋”这样泯灭人性的话。于是沃兰德真的让他脑袋搬家,血溅当场,这才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和怜悯之心。然而,当沃兰德的把戏继续进行,把舞台瞬间变成一个豪华的、供人免费挑选的商场时,人们又一次沉浸在物质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毫无疑问,这些人们在后来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比如走在街上身上的华丽衣服突然不翼而飞,钞票在使用时却变成了白纸等等。怪诞的情节实际上象征着当时莫斯科真实的社会现状,暗含着作者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正是在这之间潜在的象征联系,促使读者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对自我和社会进行重新考量。

小说中类似的怪诞情节俯拾皆是,如瓦列剧院的经理瞬间从50号住宅里被抛到了雅尔塔的海岸边,房管所主任因家里无故多出许多外币而被查处,剧院财务协理里姆斯基深夜在办公室看到装扮成人样的女尸等,但最为怪诞的莫过于撒旦的那场上元舞会,在舞会上出现了莫文联主席柏辽兹的头颅,这是一个因不信上帝和魔鬼的存在而被沃兰德预言死亡的人,沃兰德让身首异处的他亲眼看到这个他不相信的彼岸世界,并把他的颅骨当做酒杯盛满鲜血,至此柏辽兹彻底化为虚无。这一无比怪诞的情节,不仅反映了沃兰德对于信仰缺失、灵魂缺失之人的憎恨和报复,更是一个好战型作者强烈意志的象征。然而,在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下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无法在现实中得到释放,小说自然就成为感情抒发的出口。小说的世界完由他主导,因此,他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了诸如沃兰德这样超乎自然力的、拥有主导一切力量的人物形象,用一系列打破正常思维逻辑的怪异情节为自身强烈的情感发泄找到了依托。正如莱斯莉·米尔恩所说,布尔加科夫“在一个小说空间里征服了他的敌人,在这个空间里他和沃兰德一样,是大师”。

作者正是利用大胆浮夸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营造出一个超出常理之外的世界。尽管怪诞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作品的写实性,但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奇特的方式在现实和超现实之间寻求一定的象征联系,从而体现创作的哲学理念和意蕴。

2、神话与象征

神话在不同场合中有多种解释,但在传统意义上,神话自远古时期就已流傳下来,包含着人们对世界起源、宇宙开端等方面的猜测,作为集体共同创造的产物而代代相传,体现着集体意识和人类精神。因此在神话中蕴含的各种人物和自然的原型,其本身就象征着人类的意志,涵盖了人类最原始的潜意识里对是非判断的准则。荣格曾说:“要了解艺术创作与艺术效果之秘密,唯一的办法是,回复到所谓的‘神秘参与状况——回复到并非只有个人,而是那人人共同感受的经验,那种个人之苦乐失去了重要性,只有全人类的生活经验”,神话因自身所具备的这些特点,无疑是文学创作者展现艺术本质的最佳途径。

《大师和玛格丽特》是作者艺术创作的顶峰,在这部最具特色的代表作中到处洋溢着“神话的喧唱”,把圣经神话合理地引进《大师和玛格丽特》,使之对现实生活构成一种隐喻和对照,这一方面加强了作品对像是生活的纵深开掘,赋予了作品的历史感。布尔加科夫不仅运用了圣经神话原本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更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天才的重构,并赋予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更深刻的內涵,从而创作出属于作者的新的神话。

小说中非现实的人物主要有三个,魔王沃兰德、基督的化身耶舒阿和犹太总督彼拉多,构成了以沃兰德访问莫斯科和古代时期彼拉多处死耶舒阿的两条主线,因此无论是在莫斯科的现实时空还是耶路撒冷的古代时空,都有神话因素的参与,二者之间相互渗透,这点首先体在人物形象上有所体现,鬼神之中带有人性,而在普通人的身上却又彰显了神性。彼拉多和耶舒阿的故事是作者根据《福音书》改编而成,耶稣是耶舒阿的原型,两人具有相同的命运道路,但又有所不同。耶舒阿在小说中并非是神的儿子,只是一个不记得自己父母是谁而四处流浪的哲人,作者给这一形象注入了更多的人性,以人的角度化解了无法感触的神性和高高在上的真理及道义,也正因此才深深触动了彼拉多,让他意识到了自身的怯懦。魔鬼沃兰德也有别于人们一般印象中冷厉可怕的恶鬼形象,具有更多人的情感,他在上元晚会上应玛格丽特的请求而减少了弗莉达的痛苦,他自己也说:“有时候,慈悲之心会狡黠地穿过最小的缝隙完全意外地钻到我这里来”,沃兰德更是成全了在苦难中饱受煎熬的大师和玛格丽特,给予了他们永恒的精神家园。与之相对应的,大师和玛格丽特,两人都来自现实,却不属于并且超脱于现实。尤其是玛格丽特,在她身上没有一丝来自世俗的愚昧迂腐之气,始终坚持着爱和理想,为了见到大师,不惜变成魔女,投奔于魔王,在这个普通女子居然有着如此超然于世的执着、善良、对爱情的忠贞和追随的勇气,作者赋予了她神一般的完美的光环。

由此一来,作者笔下的现实世界便融入了神话色彩,而神话的世界也充满了更多的人性,让不同时空中的人与神具备了更多相似的特质,尽管他们的身份不同、立场不同,但他们都对一直以来人类所认可的精神价值有着不懈的追求,都在自身追寻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布尔加科夫利用神话所构建起的两个时空,在本质上所包含的精神实质具有共通性,从而使二者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交汇到一处,在整体上构成一个庞大的象征体系。

3、结语

全文以《大师和玛格丽特》为例,浅析了布尔加科夫是如何巧妙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体现出作品巨大的象征内涵,从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在《大师和玛格丽特》中读者能看见一幅幅奇妙的画面:光怪陆离的现代莫斯科、大师和玛格丽特真实动人的爱情、集宗教神话和日常生活于一体的复杂时空等等。在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深藏着一个精心构建的象征世界,包含着一位作家或者说作家所代表的知识分子对这个社会的洞察、对这个时代的沉思。而融于各种艺术手法之中又通过其所表现出的象征性,在表象之下隐射了更为普遍的、深刻的意义,这无疑成为布尔加科夫表达艺术创作的最好方式、情感抒发的最佳出口。

参考文献:

[1]王宏起,布尔加科夫小说的虚幻世界[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第5页。

[2]P·汤姆森,A·欣奇利夫,J·江普,荒诞·怪异·滑稽——现代主义艺术迷宫的透视[M].杜争鸣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65页。

[3]米·布尔加科夫,大师和玛格丽特[M].钱诚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第147页。

[4]莱斯莉·米尔恩,布尔加科夫评传[M].杜文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262页。

[5]荣格,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M].黄奇石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年,第261页。

[6]王宏起,布尔加科夫的虚幻世界[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第48页。

猜你喜欢
象征
刍议影片《斗牛》中的荒诞审美
被隐匿的象征
安托瓦内特的悲壮宿命:《茫茫藻海》中红色的象征意义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古代游牧民族绘画对中国画的贡献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从真实影像系统的角度浅析电影《归来》的审美意蕴
从古典到西洋
泰山神崇拜的民俗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