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实施

2019-09-16 00:00熊伟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8期
关键词:李清照语文课程诗词

摘要:研究分析中学语文教学的尴尬现状,探究语文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整合,以李清照专题教学为例,进行一次整合新型课程资源教学的尝试。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实施;李清照专题教学

一、语文课程的现实困境及成因探究

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还处在单篇阅读教学阶段,教师对教材中的选文进行单篇讲解,篇与篇之间没有密切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教轻学,程式化现象严重,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造成这种尴尬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整合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资源总和。《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其形式多样,有“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以及各种社会实践场所,比如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等。”然而这么多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并没有被有效利用,一直以来教师都是课程资源的主要占有者和支配者,教师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学生就得被动阅读,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现成资源的习惯,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会自己选择阅读方向,不会挑选阅读书目,只会跟着教师的指挥棒,抱着语文教科书,背几篇规定篇目,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有大幅提高。

由于没有构建一个很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学生没有一个良性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机制,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没有一个促进生成新鲜课堂资源的环节,造成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不明显,教师的组织者角色往往越界成指挥者,教师引导学生学的功能被替换成“帮学生学”或“替学生学”。

二、语文课程资源建设的设想与建议

鉴于改变语文教学现实困境的必要和紧迫,对于教师的引导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从台前走向幕后,增强资源开发意识,开展各类活动,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提出:“为鼓励这种相互作用式的學习,学习环境应当重新建构:尊重并把学生带来的东西作为一种学习环境的资源;学生确定目标;面向问题的学习;树立学习事业心和开拓技能;学会合作;利用相互作用式的学习;广泛利用教育技术;教师起学习促进者的作用而不是知识的源泉。”这是从宏观的角度提出重新建构教育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北京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提出:“在教学中重视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重视历史文化的熏陶。”“初中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倡整体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教师要注重阅读方式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这就更具体清晰地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

语文教学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需要广泛阅读,教师提供阅读方法指导。于是我尝试在古诗词教学方面以作者为专题,阅读某一个作者的传记,与这个作者的诗词作品相结合展开教学。初中学生在古诗词学习方面还处在大量积累的阶段,其对古诗词的学习仅仅是背诵、默写,还达不到深入赏析的程度。由于文言文的语言障碍,古诗词对典故的运用、文中精炼的语言,都会造成学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加上初中学生文学修养不够、历史背景知识缺乏、社会阅历浅的现实,从而造成初中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也就更谈不上鉴赏了。这就需要教师突破教材的单篇古诗词教学,走向专题研究,以诗人为单元,去体验诗人的生活经历,走进诗人创作的作品,对诗人形成总体认识,加深对诗作的感悟。

这样的专题教学要求把现有的课程资源重新进行整合,以教材选定的篇目为点,教师推荐篇目为拓展方向,加上学生感兴趣的阅读篇目,共同构成一个丰富的课程资源网络。还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学生打造一个教师参与、学生学习、师生互动的开放式学习平台。在这个师生共同建构的课程资源网络中应该适当地添加辅助阅读材料,不断开发有价值的网络链接,比如国学网、古诗词网、百家讲坛以及各大文学家教育家的博客等。这些资源不应仅仅被教师占有,学生们也应可以自由支配,利用这些资源学生可以完成“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提出问题——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整个学习过程。这无疑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学会如何阅读,如何利用资料帮助自己理解,碰到疑问如何利用各种资料论证自己的质疑,并解答疑问。总之,教师和学生首先是潜在的两个课程资源,应该被充分开发,然后在二者合力的基础上共同建设更丰富的课程资源网络。

三、语文课程资源的运用实施——以《李清照专题教学》为例

笔者在八年级开展了李清照诗词专题教学活动,笔者以教学实例来阐述语文课程资源的运用和实施。选择李清照为专题教学对象,主要是由于李清照的诗词语言清新自然,多用白描手法,大量使用从口语中加工提炼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个人的真情实感,很有人情味,学生阅读时语言障碍相对较小。当然李清照的个人魅力也很吸引学生,她既有巾帼之淑贤,又有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被称为宋代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去了解这样一位女词人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留给世人哪些诗词。

本次专题教学是在笔者一次关于李清照词两首的赏析课基础上生发展开形成的,刚开始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李清照,是否喜欢李清照,几乎没有人回答,因为学生觉得古诗词不是很容易懂,李清照的风格太婉约,有点无病呻吟的味道。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并没有全面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鉴于此,我遵照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让学生去了解李清照。我选择从传记评说开始,从娓娓道来的《百家讲坛》说起,让学生走近作者,再让学生自觉自愿的进入作品。教师只是点出纲要,学生掌握自主权,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去品读。阅读篇目的确定,是在让学生看过《百家讲坛》的李清照专题之后师生共同讨论完成的,有的学生对李清照的某一首词很感兴趣,自己去找《宋词鉴赏辞典》帮助理解,并在班里向大家推荐“易安词”和有价值的辅助阅读材料。整个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由碎片化的感受形成对词作的整体把握,以及对词人的总体认知。

笔者在专题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了解李清照其人。鉴于八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首先推荐学生看《百家讲坛》的李清照专题,通过影视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从李清照的传奇经历开始,让学生观其人。在这个基础上师生共同确定阅读篇目和书目:诗词选择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永遇乐·落日熔金》《声声慢·寻寻觅觅》《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夏日绝句》7篇作为必读篇目,《点绛唇·蹴罢秋千》《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咏史》《打马赋》《上枢密韩胄诗》8篇为选读篇目。另外配上名家点评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梁衡《乱世中的美神》,康震《康震评说李清照》,许瑞容《走进李清照》,霍洪声主编《尘烟如梦花事了——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卫淇《李清照: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完成阶段一的学习后,我要求学生创作李清照小传,可用散文形式、绘画形式等。

第二个阶段是品其诗词。以教师引导和学生阅读品味相结合开展了三个专题,主要进行诗词欣赏和理解,以文本细读的方式进行。专题一: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精读两首《如梦令》,这两首《如梦令》的画面感很强,建议学生通过学习资料读懂两首词,能通过画面表现出来,可以自己画,也可以找合适的图片表达意境。关键是品味出两首词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体现出的是词人什么样的成长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去阅读李清照少女时代的其他词作,并写出简单的感受。

专题二:怎一个愁字了得——精读两首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声声慢·寻寻觅觅》。分析这两首词运用了哪些意象,找到相同意象,品味其中的意境是否相同,从而研究李清照在词中表达的“愁”在不同时期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继续阅读李清照南渡之后的词作,并与其南渡之前的词作进行比较。可建议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思考,可关注李清照的内心世界的变迁;或者关注李清照词中的典型意象的变迁,如西风,黄花等;可关注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变化与词人人生经历的内在联系。建议学生选择一个角度写出自己阅读李清照词后的感受。

专题三:李清照的豪放——精读《永遇乐·落日熔金》和诗《夏日绝句》。这个专题设计是为了使学生们通过阅读李清照的诗词去了解李清照是立体的、完整的、多面的人,打破了提到李清照就想到婉约风格的印象,体会李清照融入作品中的大丈夫般的忧患意识。这个部分让学生们结合李清照传奇的个人遭遇和她的爱国情怀讲讲自己眼中不一样的李清照。

第三个阶段是悟其情。这一阶段是结合前两个阶段的成果,在观其人、品其诗词的基础上去体会情感,并把这种情感再次放回到诗词中。这一阶段主要通過学生活动,展示专题阅读成果的方式进行,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活动一:进行班级内的“李清照诗词”诵读活动和书法展示活动。通过诵读感受李清照一生虽命运多舛,但一直保持对美和自由追求的情怀。书法展示活动有学生做成了精美的诗配画卷轴,从配画中展现出学生对李清照诗词意境的深刻体会。

活动二:以“我喜欢的易安词”为主题,分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活动三:以“知识竞赛”的形式,落实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以及必读篇目的诗词理解和背诵。

活动四:以“我眼中的李清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作为本次专题研究的学习小结。

综上所述,教师和学生是重要的也是潜在的两个课程资源,二者的积极性都应该被充分重视,教师充分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学生主动展开合作探究式学习,师生共同确定阅读书目,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习成果一起放入专题学习的资源库,不断丰富课程资源。

作者简介:熊伟 (1981—),女,北京中学一级教师,文学博士,主研方向为文学评论、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李清照语文课程诗词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诗词书法作品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诗词篇】
点绛唇
如梦令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