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研究

2019-09-17 07:59石光辉李自慧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0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少数民族

石光辉 李自慧

摘 要:职业倦怠是长期从事某种单一活动,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而会逐渐的产生疲乏、厌倦的心理和情绪。随着教育地位的愈发重要,教师职业倦怠成了社会愈加关注的问题。虽然近几年黔东南地区教育事业得到了发展,但教育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等问题十分突出。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可以对具体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客观的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有特色的解决方案,并给类似地区提供某些借鉴。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学教师;职业倦怠

一、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科技变革,观念的更新,职业倦怠成为了各行各业愈加关注的问题,加上人们对基础教育极其的重视,因此给小学教师创设了一个高压力,高期待,高要求、高强度的工作环境。极易造成教师在工作上呈现情绪低沉,丧失热情、消极的对待教学等系列精力衰竭状态,引发教师职业倦怠。从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职业倦怠的研究已经延伸到了教学领域,目前职业倦怠是世界各国在教育领域关注的突出问题之一[1]。

针对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和乡村的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分析,可以有效了解该地区职业倦怠现状,从而制定有效的调整方案,解决职业倦怠,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也为同类地区提供一些有效借鉴。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查阅国内相关研究的论文与书籍,全面精准的了解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深入的了解教师职业倦怠。

(二)访谈法

为了调查数据更全面,真实,深入,我对黔东南州部分城乡小学教师进行访谈,间接的了解该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三)问卷调查法

通过在黔东南州部分城乡小学发放问卷,来获取该地区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数据,从而为本调查研究提供真实可靠数据,制定出科学细致的解决措施。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此次调查主要围绕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自我效能感三个最重要的维度来进行。

在问卷中针对情绪衰竭的题目有第2、4、6、8、15题;体现去个性化的主要有5、10、14、18、20题;体现自我效能感的是第3、7、9、11、12、13、19题。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对比分析(如图1所示)。

从调查数据中可知城乡教师在情绪衰竭这个核心维度上的比例相差不大,但从整体的数据来分析,拥有情绪衰竭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大,达到41%左右,这也说明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一部分小学教师有情绪衰竭情况,情况并不乐观。

该地区整体而言拥有着轻微的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的就维度是情感衰竭,其次是自我效能感的衰落,这方面的所占比重不是很高;表现最好的就是去个性化,该地区教师较少表现冷漠对待工作、生。在乡村与城市的比较中,乡村小学教师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的比重均高于城市,乡村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风险系数也大于城市小学教师。

三、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一)内在原因

(1)教育教学素质不高,培训发展机会有限。应对是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的调节方式,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可以促进身心健康[2]由于新课改的推行,教育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但是大部分乡村教师学历比较低、年龄大,进行新的教育教学技能、知识学习困难;相应的培训进修机会比较少;专业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知识结构老旧。

(2)职业认同感低,扮演角色冲突严重。部分教师因为种种原因,被迫选择教师,职业认同感不高,在现实生活中的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扮演着多重角色,不同方面的角色冲突,多重角色压力的积聚。

(3)对自身心理健康关注不足,人际关系不和谐。教师的关注都放在学生与教学上了,对于自身的心理方面的关注度不够,并且缺乏完善的心理调节机制。

小学教师都要求坐班制,人际交往圈较窄,并且还存在同事关系紧张,与同事交流不足的现象。

(二)外在原因

(1)教学内外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艰辛。学校繁重的工作任务是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的外在原因。访谈中,当谈到“您觉得工作的负荷是否超量?体现在哪些方面?”老师们都表示教师的非教育教学工作量超负荷。

因为黔东南地区乡村集中办学政策的深入实施,乡村的学生都是寄宿制,并且存在低龄化,低年级学生都还没拥有自理能力就已经寄宿,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管理,工作艰辛;2)社会期望高,舆论压力大。较高的社会期望,加重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当教学效果难以“立竿见影”时,对教师过度批评指责,认为教师不尽责;3)教育教学评价、晋升机制不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存在着形式主义,评价机制僵化,任教人员分配不合理,缺少教育激励机制去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教育自主权不高,职称评级不合理;4)职业稳定性下降,学生行为问题频发。由于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教师职业稳定性下降,加上社会激烈的职业竞争,教师的心理压力倍增;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内容良莠不齐,学生容易受到不良内容的影响,出现早熟、沉迷网络游戏、模仿暴力行为等,造成学生问题的增多,学生管理难度大;5)教师地位不高,社会关爱度不够,福利待遇不高。虽然国家一直在强调提高教师各方面的地位,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在工资待遇上不平衡;6)缺乏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对学术研究不重视,学术研究氛围不够,缺乏学术研究激励机制。

四、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措施

(一)社会保障

1) 给教师“减负”,让教师全心全意教学。完善材料检查、考察制度,进行科学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文件备案。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建立科学的班级容量,给教师减负;2)形成合理的期望,适度的舆论压力。调整社会对城市教师合理的期望,理解教师工作,给予教师充分的支持,形成适度的舆论压力,激发教师的教学活力;3)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水平、 关心力度。国家应重视教师合法权益的保护,切实保证教师的生活,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关心,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给予充分的培训机会;4)建立完善、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培养更多的新时代教师人才,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解决紧缺问题,壮大队伍。面对教师的考核要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建立科学管理机制;有关部门要针对黔东南地区情况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机制,通过社会、家长、教师三方协同合作,共同努力。

(二)学校关怀

1)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检测、恢复机制。相关研究证明,放松技巧、社交技巧、认知重建等训练方式是可有效缓解职业倦怠的核心因素——情感衰竭的水平[3]。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职业倦怠干预训练活动,定期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检测,建立心理健康恢復机制;2)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学术研究氛围。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设公平、平等的管理制度。创设教育学术研究良好的环境,激发教师学术研究的意识,可以建立“师徒结对”制度,使新老教师共同学习;3)充分提供教育进修培训机会。要保障每位教师拥有进修培训的机会,让教师能与时代同发展,加强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关注教师的教学工作,关心每位教师的发展,丰富乡村教师的课余生活。

(三)个人努力

1)提高教育素养,增强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与素养,拥有终身学习意识,对学生、教育事业负责,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建立职业认同感,积极应对角色冲突。树立正确的认知,热爱教育事业,积极应对角色冲突合理进行角色扮演,愉悦的开展教育工作;3)提高心理素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新课程要求的教师观、学生观,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参考文献

[1] 黄中.内蒙古中部地区乡村、城市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比较研究[J].集宁师专学报,2011,33(01):58-63.

[2] 曹鎏.青海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4.

[3] 黄建红.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干预对策——基于广西农村小学教师的调查[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5,36(06):147-152.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少数民族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