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导师制:推动全员育人,助力学生发展

2019-09-18 14:24谢静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发展导师制积极性

谢静薇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理论的第四阶段,即变得勤奋的阶段,尤其是8至10周岁处于第二学段的学生,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因此,教师和学校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勤奋感,通过个体辅导的形式,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开展学业发展、人际交往技能指导及情绪调控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能力特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X导师制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帮助小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能获得健康全面成长。

[关键词]导师制;心理发展;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3-0069-03

对于绝大多数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讲,他们都坚信自己能够学好,满心期望通过获得学习或其他方面的成功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赞许。但是,经过两年小学生活的适应与学习的竞争,他们渐渐明白,自己的期望并非都能够顺利达到。然后他们到了第二学段,随着大脑发育的成熟,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逻辑思维逐渐成为一种重要思维形式,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这时注意力的目的性也增强,保持的时间更持久,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可以胜任更加复杂的学习任务。学生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各种学习、活动的目的性增强,内在动机开始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但是外在激励仍是学生学习与活动的重要动力[1]。在第二学段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教师如何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使其顺利过渡到第三学段呢?

美国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埃里克森理论所说的第四阶段,开始变得勤奋,尤其是8至10周岁处于第二学段的学生,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因此,教师和学校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勤奋感,通过个体辅导的形式,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开展学业发展、人际交往技能指导及情绪调控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能力特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 1+X模式:为学生导航

在小学三年级,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江东外国语小学取消了传统的、固定的正副班主任模式,由1+X导师制代替。即每个班由一名固定的班主任和若干位副导组成,有侧重地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导航。科任老师作为副导,可以在所教班级的学生中间选择一些来辅导,如英语老师执教一个年级四个班的英语课,将从四个班级选取16名学生(他们或优秀或后进,或能干或较弱),把他们作为自己的个体辅导对象。那么被选中的学生除了班主任以外,又多了一位擅长英语的副导,关注他们的全面成长。在学校的英语节活动中,副导会悉心辅导;在日常英语课堂上,将给予更多关注。又如数学老师执教一个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将从两个班级各选8名学生,作为自己的个体辅导对象。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为了发展自己的特长或者补习自己的弱项,选择心仪的科任老师为自己的导师。总之,所有科任教师均须担任学生成长导师,每一位学生都拥有成长导师,以此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发展,实现全员育人(见表1)。

二、幸福三重奏:为学生启航

(一)确立目标,从茫然到有效

哈佛大学在1953年做过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结果带来影响的著名“目标威力”实验:一群智力、学历、环境、条件相差无几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他们中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25年后,结果是这样的:3%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成为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10%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上层;60%目标模糊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层或下层;27%没有目标的人,生活在社会底层。

可见,确立目标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有多么重要的激励作用。作为一名第二学段的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导师的帮助下确立实际可行的目标。比如,体育副导帮一名自己指导的学生做了严格剖析,她是一名达标成绩较低的三年级女生,为提高她的达标成绩,专门为她制定了个人目标(见表2)。确定目标后,在体育课上,教师逐节帮她进行各项练习,关注其动作的规范、体能的潜力等因素,加以有针对性的辅助。还在回家后布置相关的练习,每月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检测,让该生时时关注自己的动态变化,感知自己与目标的距离。

体育副导同时还培养了一名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她要参加区田径运动会800米长跑比赛,并争取获得相应的成绩。教师为其制定了训练计划(见表3),在比赛前一个月,利用每天早晚时间开展训练。

总之,副导老师为这些或成绩低或有特长的对象,量身定制训练计划,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这完全符合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差异,充分挖掘了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性。最后,那名成绩低的学生在期末达标检测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那名参加区田径运动会的女生,获得了800米第六名的好成绩。

(二)鼓励创造,从被动到有料

為了培养学生的心理发展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与创造,对学生的建议表示赞赏,并耐心回答其问题,以发展其主动的人格[2]。每年的11月是我校的科技月,在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将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反复演练,徜徉于科学知识的海洋。三年级的科学老师,对从各班挑选的16名辅导对象手把手辅导,参加各项科技节比赛,如纸牌搭高、动力水车、折纸飞机,在与其他学生的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让受辅导学生在该学科收获了小小的成就。尤其是高空坠蛋比赛,科学老师更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与创造,用各种阻风方式使半裸露的鸡蛋落地时不碎,有的学生想到用小雨伞,吊着被海绵包裹的鸡蛋降落伞般悠然落地;有的学生想到用筷子扎成三角框架,把鸡蛋“锁”在正中心,使其安全着地;有的学生在废旧鞋盒中铺上软软的海绵,把鸡蛋固定在海绵的中间,使其落地时不受损伤。

(三)增强自信,从无心到有为

为了激发学生的心理发展积极性,要提供展现的舞台,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四年级有一个班级为“导游特色中队”,他们在副导老师的带领下,寻找校园亮点,设计“小导游”解说词,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点都可以为来校参观的客人诉说鲜活的故事。该中队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游览路线,然后每个组分配一个区域或者一个楼层,挖掘有价值的景点,合作撰写解说词。副导老师对各个小组的合作成果进行整合与安排,确定参观路线。 又通过同桌互演、家长模拟,让同学们获取上岗体验,为真正上岗积累实战经验。经过充分准备,终于迎来实战机会,面对客人,许多小导游能应对自如,一个个大方自然地向来宾介绍校园景点。校园因为有了他们穿梭的身影,更加富有活力;校园因为有了他们生动的介绍,处处充满了生机。该中队的每个学生在语言上、能力上都得到了锻炼,并赢得了尊重与认可,心理素质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定目标,敢创造,有自信,丰富的活动和细心指导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心理发展积极性,使他们在学校生活里充满了幸福感,在学习合作中保持乐观状态,不断培养形成积极人格。总之,1+X导师制遵循了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针对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矛盾和个别差异,促使其心理矛盾得到妥善解决,心理潜能获得有效发挥,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安福.学校管理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江东外国语小学,宁波,315000)

猜你喜欢
心理发展导师制积极性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网络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研究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童话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