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017年早产儿护理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

2019-09-19 03:26夏碧莹张军颜巧元李亚维杨超
现代临床护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主题词早产儿聚类

夏碧莹,张军,颜巧元,李亚维,杨超

(1 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湖北武汉,430071;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护理部,湖北武汉,430022)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1],全球每年出生的早产儿超过1500 万, 各国早产儿的出生率约为5%~18%,每年大约有100 万新生儿死于早产儿并发症[2]。 在我国,早产儿儿出生率约为5~10%,死亡率约为12.7%~20.8%[3]。 早产儿护理是早产儿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早产儿疾病管理及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4]。近年来,早产儿护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 主要涉及的是早产儿照护模式的理论及其实证研究[5-6]、早产儿延续性护理研究[7]、早产儿疼痛管理研究[8]、早产儿营养问题研究[9]、早产儿生长发育研究[10]等,但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的研究较少。 如何对相关领域文献进行高效管理并迅速找到科研立足点是制约儿科护理科研人员的主要障碍, 因此及时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对今后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共词聚类分析法是通过文献计量和聚类统计的方法, 计算学科研究领域内的主题词之间的密切程度, 将相互间关联性强的主题词聚集成类的一种较新的计量方法[11]。 通过共词聚类分析,可以了解某时间段内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的研究热点, 从而把握该领域研究主题的变化趋势。 本研究采用共词聚类分析法对PubMed 数据库以及CNKI 数据库收录的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有关早产儿护理的文献进行关键词的提取和高频主题词的共词聚类分析, 以期对我国学者深入开展早产儿护理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本研究以PubMed 数据库为数据库检索源,以“("Infant, Premature") AND nurs* ”为主题词检索,限定出版时间为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共获得相关文献831 篇;CNKI 数据库的检索式为“早产儿”和“护理”,限定出版年限为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共获得相关文献1286 篇。

1.2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对纳入的831 篇文献的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国家、期刊和关键词等信息进行提取并整理,根据Donohue[12]于1973年提出的高频低频词界定公式来界定高频主题词, 其中,T 表示高频主题词中的最低频次值,I是词频为1 的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的个数,对关键字段中出现的高频主题词最低频次及以上的条目在每篇文献中的出现情况进行搜索统计, 建立词篇矩阵。 运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图形聚类工具(gCLUTO)对BICOMB 软件导出的词篇矩阵进行双聚类分析、可视化分析,聚类方法采用重复二分法(repeated bisectio),并选择余弦相似函数(cosine)和I2 聚类标准函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比对ISim(类内相似度)、ESim (类间相似度) 和可视化山丘效果,不断调整聚类的类群数,得到可视化矩阵和山丘图,并结合专业知识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发文量

本研究共纳入英文文献831 篇文献,中文文献1286 篇,从2013年—2017年,国内外早产儿护理相关的文章整体呈上升趋势,文献发表趋势详见图1。

图1 2013年—2017年国内外早产儿护理文献发文量分布图

2.2 发文国家及地区

831 篇英文文献来自35 个国家, 主要分布在欧美国家, 其中, 排名前5 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464 篇),英国(193 篇),爱尔兰(21 篇),荷兰(16篇),澳大利亚(14 篇),累积百分比为85.20%;1286篇中文文文献来自26 个省市, 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其中,排名前5 位的城市是广东省(211篇),江苏省(146 篇),河南省(91 篇),浙江省(87篇),北京(58 篇),累积百分比为46.11%。

2.3 发文期刊分布

国外早产儿护理发文期刊共227 种, 其中,发文量为1 篇的期刊最多,达128 种,占总期刊数的56.39%,占文献总数的15.40%。按照期刊刊载文献数量排序,前5 种期刊为Advances in Neonatal Care:Official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Neonatal Nurses(87 篇)、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38 篇)、The Journal of Perinatal & Neonatal Nursing (31 篇)、Journal of Obstetric, Gynecologic,and Neonatal Nursing: JOGNN(28 篇)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aternal Child Nursing(20 篇),共204篇,占总文献量的24.55%。 CNKI 数据载有早产儿护理的期刊共278 种,其中,发文量为1 篇的期刊最多,达130 种,占总期刊数的46.76%,占文献总数的10.11%,其中,排名前10 的杂志发文量占总文献量的29.78%,见表1。

2.4 高频主题词分布

为了解早产儿护理研究热点的变化,分别对国内外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的相关文献进行高频主题词统计分析。 2013年—2017年英文文献的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为3549 个,最高频次为411; 国内文献的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为5093 个, 最高频次为953。 本研究结合Donohue[12]的高频低频词界定公式计算,得出2013年—2017年英文文献高频主题词的最低词频为30.76,共有17 个高频词,词频累计达1291 次,占总频次的36.38%; 国内文献的高频主题词的最低词频为35.13,共有11 个高频词,词频累计达1969次,占总频次的38.66%,详见表2~3。

表1 国内发文量前10 的期刊分布

2.5 双向聚类分析结果

根据早产儿护理研究的高频主题词频次、高频主题词聚类树状图和可视化山丘图, 结合专业知识并对比多次双向聚类分析的结果, 可以将2013年—2017年国内早产儿护理研究聚为2 类,2013年—2017年国外早产儿护理研究聚为4 类。

2.5.1 国内文献双向聚类分析结果 2013年—2017年国内早产儿护理研究热点双向聚类分析结果见图2。 从图2 可见,国内早产儿护理研究主题分为2 类,分别为早产儿呼吸系统方面研究、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模式的研究。 聚类0 封顶颜色为红色,山峰体积最大,山峰高度居第1 位,其聚类效果最好, 主要探讨的是早产儿呼吸系统方面的问题,如早产儿体位对其呼吸系统的影响,如何护理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患者、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高危因素以及早产儿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护理[13]。 相关研究[14]表明,通过对早产儿患者进行呼吸道管理、体位、鸟巢和袋鼠式等舒适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可降低其呼吸暂停的发生率。 聚类1封顶颜色为黄色,其山峰高度最低,主要探讨的是早产儿的发育支持照护模式的概念、相关理论、实施要素及临床实践等, 如积极有效的发育支持照护模式推动循证实践发展[15]。 相关研究[16]显示,袋鼠式护理能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及其体格发育,促进其智力发育。

表2 2013年—2017年早产儿护理英文文献的高频主题词

表3 2013年-2017年早产儿护理中文文献的高频主题词

图2 2013年—2017年国内早产儿护理研究热点双聚类山丘图

2.5.2 国外文献双向聚类分析结果 2013年—2017年双向聚类分析结果见图3。 从图3 可见,2013年—2017年早产儿护理研究主题分为4 类,分别为早产儿营养管理方面的研究、 早产儿疼痛管理的研究、早产儿父母困扰、需求以及心理方面的研究、 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和延续性护理方面的研究。 聚类0 封顶颜色为黄色,山峰体积最小,山峰高度最高,其主要聚焦的是早产儿营养问题,该主题的研究文献数量较多,主要探讨了如何提高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 如何治疗和护理早产儿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消化道疾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及经口喂养的干预方式的效果评价[17-18]。聚类1 封顶颜色也为黄色,其山峰高度居中,体积与聚类0 相同, 该聚类主要量性研究的方式探讨不同的干预方式对早产儿的疼痛的影响[19],如口服蔗糖水、非营养性吮吸、母乳喂养、袋鼠式护理、抚触、 音乐疗法等非药物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早产儿疼痛评估工具的制定及应用[8]。聚类2 封顶颜色为红色,其山峰高度排第三位,体积仅次于聚类3,主要研究的是早产儿父母困扰、 需求以及心理方面的研究,如探讨不同心理问题(低痛苦,高度抑郁或焦虑以及极度痛苦)与母婴互动,家庭环境质量和婴儿发育方面之间的相关性[20],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书写表达[21]、放松引导图像干预[22]、正念减压[23])对早产儿父母心理健康的影响。 聚类3封顶颜色为绿色,其山峰高度最低,体积最大,主要研究的是住院期间家属参与式的照护模式及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模式, 如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对出院前早产儿父母提供个性化的发育支持照护的健康教育, 并协同社区服务来实现以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延续性照护模式,从而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24-25]。

图3 2013年—2017年国外早产儿护理研究热点双聚类山丘图

3 讨论

3.1 我国早产儿护理发展不均衡,以发达城市居多

从发文总量来看,国内外有关早产儿护理研究的文章呈增长趋势, 说明国内外医护人员越来越重视早产儿生长发育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26],全球81.1%的早产儿分布在南亚以及非洲,而根据发文国家分布结果可知, 欧美国家在早产儿护理研究方面的发文量遥遥领先, 其可能的原因为欧美国家多为发达国家, 其经济基础雄厚, 受教育程度高,卫生保健系统较完善。 1975年,美国率先将新生儿医学确定为独立专业学科, 之后世界各国相继成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推动了新生儿护理学的发展[4]。欧洲新生儿专家每3年会进行早产儿诊疗及护理指南的更新, 已成为全球早产儿管理的权威指南[27]。 自20 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三甲医院相继成立了不同规模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推动了我国早产儿护理的发展。 1286 篇中文文文献来自26 个省市,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江苏省、河南省、浙江省及北京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其发文量占了46.11%。 可能的原因为发达城市的经济基础雄厚,卫生保健系统完善等有关,因此应提高我国经济基础较薄弱城市早产儿护理人员的研究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我国早产儿护理质量。

3.2 早产儿护理研究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采用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图形聚类工具(gCLUTO)等数据分析软件,分析了国内外早产儿护理的高频主题词词频及聚类分析的结果, 明确国内外早产儿护理的热点及发展趋势,真实、客观的总结了国内外早产儿护理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早产儿护理研究的方向涉及到家庭、管理、教育、人文、公共卫生、心理、理论及循证等多个方面。 研究人群主要是NICU 护士、不同类型的早产儿 (极地、 超低出生体重儿和晚期早产儿)及其家庭照护者。 对比前后5年的国内外文献发现, 国外针对早产儿的研究越发关注家属主动参与到早产儿护理的过程中, 而早产儿发育支持照护模式一直是国内外早产儿护理研究的热点。早产儿护理的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 不仅有横断面调查[28]、质性研究[29]、个案研究[30],还有实证研究[6]、循证研究[31]等。 MACDONELL[29]等通过对42名早产儿父母进行结构式访谈来了解同伴支持对早产儿父母心理方面的影响。 O'BRIEN 等[6]认为,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早产儿的预后以及促进家属的心理健康。 BOUNDY 等[31]基于循证的方法来确定的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袋鼠式护理可以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提高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降低患儿的死亡率以及新生儿败血症、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0 世纪80年代到21 世纪是早产儿护理研究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传统的封闭式照护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发育支持照护和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的多元化照护理论。 随着人文关怀理念的深化,早产儿家属不再是被动参与者, 而是主动照护早产儿的核心力量,研究主题包括赋权、早产儿家属的需求及其培训、同伴支持和社会支持等,家属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早产儿的照护当中, 可以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减轻家属的心理及经济负担[32-34]。虽然,早产儿照护模式的研究较成熟, 但在面对复杂的医疗环境和医护人员缺乏等问题时, 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护士角色转换问题、早产儿家属安全问题等。 因此,未来早产儿护理研究不仅需要加强照护理论在其应用方面的调适与改进, 还应结合各国的临床现状与基本国情, 探索出更具各国特色、更科学严谨的早产儿照护模式,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并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4 小结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和共词聚类分析法,结合专业知识, 客观地分析并总结了国内外早产儿护理领域近5年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中文文献研究热点分别是早产儿呼吸系统方面研究和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模式的研究; 英文文献研究热点分别早产儿营养管理方面的研究、 早产儿疼痛管理的研究、早产儿父母困扰、需求以及心理方面的研究、 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和延续性护理方面的研究。 早产儿的护理理论的研究已趋于成熟, 护理模式由发育支持照护模式转变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呈现多元化。 目前,我国早产儿护理模式在深入性及整体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今后应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基本国情, 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早产儿照护模式,促进早产儿护理信息化、综合化及多学科化。

猜你喜欢
主题词早产儿聚类
关键词的提取与确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20 年第26 卷主题词索引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 年第五卷英文主题词索引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