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阴影下输美企业市场因应之道探索

2019-09-20 04:48田学忠
时代经贸 2019年9期
关键词:美国市场贸易战贸易

田学忠

【摘要】业已形成的世界贸易规则是随着社会、科技、金融、人文等多方面安排、发展、促进的结果,在相互谈判、妥协、交换的基础上,得到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与认可。在“美国优先”口号下上台的特朗普政府,不顾世界普遍接受的世贸规则,悍然发动了对多个贸易伙伴的贸易攻势,特别是以2018年3月发动的中美贸易战最为世人关注。作为中国大陆输美企业如何才能在中美贸易战阴影下生存,进而得到发展,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问题,企业要在战略、战术多层面进行思考、优化,既要注重美国市场的“标杆”意义,也要在战术上综合施策,利用好“守、变、升、转、网”式,避害趋利,最终把企业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关键词】301调查;中美贸易战;标杆市场;“守、变、升、转、网”式

世界贸易组织确定了包括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降低关税、取消进出口数量限制和贸易政策透明度等在内的一系列国际贸易规则,其重大意义之一就在于营造稳定的、可预见的商业环境。没有歧视和暗箱操作的商贸环境,对于各国经贸发展都十分重要。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商品通过价值链、产业链相互结合、相互依赖,全球经济是一套综合性体系,打乱全球供应链会损害所有人的利益。

2018年3月22日(美国东部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特朗普政府挑起贸易战,冲击现行多边贸易体制,有损国际社会共同利益,进而影响全球贸易。中美贸易战正式爆发后,全球贸易景气度下降,根据WTO公布数据显示,“全球贸易景气指数”2018年第三季度为100.3,与前两个季度相比均有下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众多出口产品正是全球产业链合作的结果。加征关税后,将很可能导致整个产业链条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受到损害。2018年7月份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显著加大,第3季度G D P增速降至6.5%,为10年来最低。2016年以来季度GDP增速一直稳定在6.7%-6.9%的狭窄区间,今年第3季度的下滑显然与贸易战的直接冲击和间接影响密切相关,而第4季度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IMF的分析表明:考虑到现有和威胁中的关税措施,中美贸易战将在前两年使中国经济增长下降1.6个百分点。显然,如果贸易战无法得到有效遏制,中国经济明年将面临“保6”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强刺激在所难免,但其中长期代价不可低估。

G20阿根廷峰会为中美贸易战提供了良好的谈判期间,双方于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日就当前阶段中美关系及中美贸易问题一定共识,停止加征新的关税。双方将继续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如果最终达成协议,必将对中美两国贸易、全球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然而,美中达成贸易战停火协议的最初兴奋期过后,三天后市场就对中美新协议的实质和命运产生困惑,导致标普500指数尾盘下跌幅度超过3%。整个华盛顿对该协议的可靠性疑虑重重之际,特朗普表示,被认为对中国持强硬态度的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将领导即将举行的谈判,无疑为中美贸易战的最终解决蒙上了厚厚的阴影。

在美国社会集体向右的趋势下,标榜“美国优先”的特朗普及其政府在贸易反全球化的主张、做派不会轻易改弦易辙:中美贸易摩擦及或明或暗的贸易壁垒很难短期消除,面对不确定的美国经济、政治、人文、市场环境,中国输美外贸企业決不能存在侥幸、等待心理,要主导因应,变被动为主动,争取企业经营的自主权,从战略、战术多方面做好先期筹划。

战略层面,要重新审视企业经营理念及思想,正视美国市场的客观转变。美国市场因其新潮时尚、体量巨大、消费能力强、法制法规健全等特征成为全球“标杆市场”,成为众多输美企业的重点操作市场,美国市场成功了,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消费力强的欧美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市场已成为一种“标杆”,有强烈的带动作用:其次,美国市场信息发达,创新元素丰富,通过美国市场这个“窗口”,企业可以获得除市场信息外的其它企业经营的各种前沿信息,以利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两点认识,在中美贸易战阴影背景下,中国输美企业要理解美国代理商或经销商的困境,相互鼓励,通力合作,共克时艰。具体来讲,输美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内部压缩生产经营成本,或者考虑牺牲一部分短期利润,把美国政府增加的惩罚性关税造成的影响尽量消化,最大程度不提高消费者消费成本,保持市场竞争力,不失为一种现实选择。不过,该策略必须依靠价值链所有客户,包括美国代理商的通力合作,谈判难度极高。即便我们已做了牺牲与让步,但美国代理商还有其它国家和区域的出口商可选择。在此关键时刻,出口商与进口商能否通力合作,除利益外,还有合作历史、合作形式、服务质量等其它因素的影响。总之,美国市场因其重要性、标杆性不能轻言放弃,“剩者为王”,此为“守”式。

开发美国市场还有一种“变”式,即变出口为直接投资,绕过贸易壁垒。在美国政府大力鼓励资本回流、产业回流的大背景下,美国联邦政府级各级州政府对外来实业投资持支持态度。如果企业实力足够,美国市场又是企业份额最重的市场,就可以考虑在美国投资建厂,继续开发美国市场,如福耀玻璃、富士康等。不过,美国直接投资之前,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资源(含人力)准备,毕竟美国浩瀚复杂的法律法制文书、人权至上的员工群体、强悍成熟的工会组织等都不是一时能理解和解决的,所以说“变”式并不适合大多数中小输美企业。

开发美国市场,还有一种更进取的方式一一“升”式,即适应关税环境的变化,将产品或服务直接升级到2.0版本,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创新与升级,开发新产品,传导到美国终端市场的就是新产品新价格,性价比没有变化,消费者得到更好的产品或服务。消费者接受新事物,有一个宣传、尝试、行动的过程,该策略实施的关键,必须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开发出新外观、新功能、新服务模式等,并辅以系统营销服务方案,进行推广。美日1990年广场协议以后,日本企业纷纷到美国建厂投资,如日本车企,基本上都选择了转型、升级之路,使得日本产品成功入驻、占领了美国主流市场。近年美国经济复苏强劲、消费者接受能力强而迅速,都为输美企业产品升级创造了条件。华为通过与IBM的合作,接受IBM的专业咨询与服务,成功从价低质次的中国产品形象转变到价高质优的国际产品,实现了从“土狼”到“狮子”的蜕变,也是一次成功的升级转型之路。

除美国市场的“守”、“变”、“升”式外,输美企业还可以考虑“转”,俗话说,西边不亮东边亮,开发除美国以外的欧洲、日本及‘一带一路和内需市场,实施新市场开发策略。企业要改变单纯以出口为主的发展模式,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尽量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通过赴境外设立海外营销机构、境外企业等措施,借助当地资源、劳动力及区域优势谋求新发展,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以中国当前世界第二大GDP的经济体量、世界最大贸易国、5亿多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等要素考虑,除美国外,欧美日其它国家并没有与中国进行全面贸易战得底气与实力,毕竟“美国优先”的美国策略已经把欧盟、日本发达国家贸易优势项目排除在外。美国市场的标杆作用对输美企业开发欧美、日本市场提供了经验与便利,企业在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重点开发与美国同问同源的欧美加日市场。在新市场开发策略下,企业一定要注意集中策略,做好前期调研及规划,切忌“摊大饼”,通过重点开发达到品牌渗透、巩固渠道的目的。

“一带一路”市场也是我们需重点关注的市场,如东南亚市场,与中国人文相通,市场门槛低,企业权益相对容易维护;但东南亚市场与中国大陆产业重叠度高,企业要注意错位竞争,利用中国全产业链优势,尽量走中、高端市场路线,否则将陷入当地市场价格泥潭。

同时,输美企业还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专业展会或协会、大数据等渠道多方开发市场,即“互联网+外贸”的“网”式,争取市场最大化。某些企业甚至利用自身对国际市场了解优势及内需市场发展机会,进口适销对路的国际产品,弥补出口受挫的损失,也是不错的选择。

中美贸易战停战与否,都将对世界贸易格局的发展和世界贸易新规则的形成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输美企业,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做好前沿战略规划与财务、资源、人力等筹划,以不变应万变,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猜你喜欢
美国市场贸易战贸易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贸易战重压市场 等待企稳再低吸
如何争取中美贸易无战事(经济茶座)
中兴通讯智能手机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上升
华为进入美国市场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