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光面爆破在大华桥水电站中的应用

2019-09-24 01:16张恩通程占海
水力发电 2019年6期
关键词:药卷孔位光面

张恩通,程占海

(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33)

0 引 言

目前,光面爆破几乎成为地下隧道爆破工程的标准工艺,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瑞典兴起的,随后传入美国、英国、芬兰和日本等许多国家。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我国许多专业、部门以及部队开始全面推广使用,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其他综合效益,备受有关专业科技专家的重视和青睐。大华桥水电站地下洞室开挖中采用精益光面爆破施工技术,对钻孔和爆破工艺进行全面细化,并在开挖施工过程中不断改进控制手段和方法,优化爆破参数,取得了很好的爆破成型效果。

1 精益光面技术创新亮点

(1)通过细致分析影响钻孔控制精度的因素,对测量放样、钻孔方向和角度控制方法加以精细化和规范化,保持相邻2排炮保留的半孔首尾准确平顺相接,从而实现“一孔到底”的效果,有效降低光面爆破超挖值,提高开挖面平整度和观感质量。

(2)通过对光面爆破炮孔布置、线装药密度、装药结构等工艺参数的合理调整,有效组织爆破能量对岩体的作用形式,使爆破成型表面平整圆顺,半孔清晰完整。

(3)合理应用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将每排炮超挖值检测数据以图形化显示,可更加直观、全面地掌握质量指标的过程波动水平,及时发现异常的质量波动,以数据为基础,为原因分析和改进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信息。

2 精益光面爆破实施要点

开挖施工质量主要取决于测量放样的精度、周边孔钻孔精度、装药量及装药结构适应性等技术指标控制水平。

2.1 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是开挖施工的第1道工序,放样的精度是做好总体质量控制的基础。因此,开挖过程中的测量放样工作相当重要。

(1)测量放样工序。测量放样精度不仅与设备精度、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认真程度有关,严谨的操作程序及方法也是必要的前提。为提高精度,采用架站点和放样点二次复核的方法,以避免放样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偏差。在进行后视点交会法确定架站点坐标后,通过复测第3个已知坐标的复核点,检查架站点误差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放样操作。在对掌子面开孔点正式放样前,通过复测上排炮中轴线留下的放样标记,核对与前次放样的误差,避免放样误差过大或错误。将每排炮标注的中线点连续延伸,钻孔人员对轴线方向进行复核,让作业人员对钻孔方向做到心中有数。

(2)孔位布置。掌子面开孔点全部由测量人员根据爆破设计由洞轴线向两侧,按50 cm间距逐孔放点,每个孔位在轮廓线上的位置事先计算确定好,以准确控制每一循环开孔点的放样位置一致。后视点一般距掌子面2.0~2.5 m,采用隔孔放点方式,用油漆作为标志,以避免混淆错误引用。后视点除测设轮廓线的位置外,还必须标注该点的超挖值,以便钻孔时作业人员参照该超挖值,控制钻杆尾端与设计边线的相对位置,即控制钻孔的外插角度。

2.2 钻孔工艺

由于最终开挖面是沿周边孔中心连线破裂成型,所以在保证测量放样精度前提下,周边孔钻孔方向和角度控制是决定最终开挖成型质量的关键。

2.2.1钻孔方向控制

沿洞室轮廓线的钻孔方向应与洞室轴线平行,并通过严格控制炮孔间距与方向,爆破后在岩壁上留下分布均匀整齐的半孔,每排炮半孔沿同一直线连续延伸,如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展示出精雕细刻的工艺魅力。实际作业过程中,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较多,要想控制准确并不容易,需要作业人员具有认真精细的工艺水平,还要有一定的手段。

(1)开孔精度控制。开孔位置岩面经爆破作用往往都带有倾斜角度,钻头在这种斜面推进时会引导开孔方向,而且这种偏差钻到孔底时会被放大2倍,难以与下排炮开孔位置很好对接。因此,在开孔时由多人配合,从各个方向约束钻头移位,尽量减小偏差。

(2)钻孔方向控制。在开孔点位置准确的基础上,将钻杆尾部对应在后视点下部,以控制钻孔方向;如为无后视点的孔位,则通过与相邻带后视点的孔保持平行来控制方向角度。

2.2.2钻孔外插角控制

钻孔的最佳目标是使孔轴线尽可能符合设计轮廓线。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钻机上部的消音罩需占用10 cm左右的空间,钻杆尾端不可能处于设计边线。而掌子面上必须按设计边线位置开孔,这样使钻杆钻进时带有一定外插角,形成部分超挖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因为这种误差不可避免就放任不管,而是要将影响程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是现场钻孔工艺控制的关键。

(1)工艺标准的确定。为满足钻机上部所需10 cm空间的条件,按每循环进尺3.0 m的几何关系,钻孔时,钻杆需向断面外倾斜的角度应为arcsin(0.1/3.0)=1.9°,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将两循环错台指标合格标准定为15 cm。

(2)工艺控制方法。因1.9°或2°的角度仅凭目测难以准确判断,现场采用控制相对设计边线距离的方法,在后视点超挖值基础上,按3.3 cm/m比例(即1.9°)的上倾角度确定钻杆与后视点的竖向距离。如后视点距开孔点1.6 m,所标注超挖值为5 cm时,钻杆与后视点垂直距离为5 cm+3 cm/m×1.6 m=9.8 cm。这样,能使钻机上部始终保持有10 cm左右的推进空间,钻杆在不受约束和阻碍的条件下顺利推进,避免了过大外插角造成的超挖。

2.2.3钻孔操作注意事项

理论上,按照上述控制方法操作应该能够保证钻孔质量,并使孔底超挖控制在10~15 cm。但实际并非如此,在测量放样后,检查上排炮的终孔位置偏差偶尔会超过15 cm,有时甚至是超过20 cm以上。现场仔细调查发现,这种水平或竖直方向的偏差不是开孔阶段控制问题,而是在钻杆推进一定深度后,一般认为孔内已经对钻杆形成约束,方向角度不会有太大偏差,往往疏于对钻机位置的控制。假设此时钻机控制的钻杆尾端不能与孔内钻杆保持在同一直线,在孔口及孔底的约束作用下,会使钻杆发生弯曲。

为验证这种钻杆弯曲对孔底偏移的影响程度,采用CAD作图法模拟钻杆在孔内弯曲的状态。假设在钻进1.5 m时出现钻杆弯曲,钻到3.5 m深孔底时的孔位偏差将达到16 cm,充分说明钻杆弯曲,即飘孔危害的严重性。

在对飘孔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工艺改进与预防措施:在开孔和钻进过程中,钻机要调整好架钻气腿的横向位置和高度,即钻机、气腿与开孔点要与后视点在同一直线上,以保持钻杆在孔轴线的位置钻进。同时,还要注意控制推进压力不要太大,避免钻杆出现向下或侧向的弯曲。

2.3 周边孔装药工艺

2.3.1装药参数控制与调整

在周边孔中,采取药卷直径小于炮孔直径的不耦合装药方式,为爆轰冲击波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一定程度上衰减了作用到孔壁上的爆轰波,降低爆轰时孔壁上的峰值压力,从而在炮孔内形成准静压状态,这是实现光面爆破的必要条件。通常采用的不耦合系数(孔径/药卷直径)为1.1~3.0,以1.5~3.0居多。

大华桥水电站地下厂房光面爆破孔按要求采用直径为φ25的光爆药卷,钻孔直径为42 mm,则不耦合系数为42/25=1.68。若没有光爆药卷,则将φ32的药卷分4段后纵向剖开,这时的不耦合系数可以达到1.86,相对增大了不耦合系数。

2.3.2周边孔装药量及装药结构

周边孔光面爆破装药参数主要是控制线密装药度,大华桥地下厂房开挖实际选用的线装药密度为110~130 g/m。但线装药密度只是装药量与装药长度的比值,相同的线装药密度在不同装药结构下,其爆破效果是不同的。如果孔内单个药包药量过大,爆轰能量过于集中,则会对孔壁围岩造成有害的拉伸裂隙;而单个药包的药量过小,势必增加加工难度,费工费时,这就要求选择一个较为合理的装药量和装药结构。

通过现场反复调整改进,最终选定装药结构:孔底加强药卷为1/2卷,每根光爆药卷分为4节,从中部剖切成2瓣(1/8卷,每节25 g),根据围岩条件间隔20~25 cm,与导爆索均匀固定在竹片上,以保证药卷在孔内的位置均匀准确,竹片靠近岩体一侧放置,以增加对孔壁的保护。

3 精益光面爆破的效果

3.1 质量控制

(1)洞室开挖的周边孔应在断面轮廓线上开孔,沿轮廓线的调整范围的孔位偏差值应≤2 cm,其他炮孔孔位的偏差不应大于10 cm。DL/T 5099—2011《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中要求周边孔孔位偏差不大于5 cm,但在实际操作中,如开孔就有5 cm偏差,按测定的后视点控制方向钻到孔底位置将会与下排炮开孔位置产生10 cm的孔位偏差,前后排炮孔不能连续衔接;按2 cm控制开孔偏差,钻到孔底偏差在4 cm左右,即不超过一个钻头直径,孔位基本可以对接。

(2)每一单元内,除因地质原因造成的超挖外,其他平均超挖≤10 cm,不允许欠挖。DL/T 5099—2011中明确,对于平洞,平均径向超挖不大于20 cm。而现场实际操作要求外插角按孔底超挖10 cm来控制,按理论计算平均超挖值应为5 cm,考虑局部节理受爆破松动掉块(但不考虑不良地质缺陷),一般是可以达到的。

(3)在开挖轮廓面上,残留炮孔痕迹应均匀分布,炮孔首尾衔接,且基本在同一直线上,偏差值≤5 cm。炮孔在轮廓面上基本在断面同一位置,沿洞室轴线方向呈一条直线连续延伸,总体实现一孔到底。偏差值≤5 cm时,炮孔接茬处边缘基本能够对接,偏差不是很明显。

(4)除地质缺陷部位外,残留炮孔痕迹保存率完整岩石应大于85%,弱风化岩石应达到60%以上,强风化岩石应达到20%以上。DL/T 5099—2011中要求,对于完整岩石半孔率大于85%,只要合理调整装药量和装药结构等技术参数,基本可达到90%以上。

(5)相邻两茬炮之间的台阶不得大于15 cm。DL/T 5099—2011中要求,相邻两茬炮之间的台阶或钻孔最大偏斜值应小于20 cm。在实际操作中,要求钻孔孔底向断面外偏斜10 cm,再考虑5 cm的操作偏差,一般15 cm应该可以做到。

(6)光面爆破应无明显爆破裂隙,孔壁的完整程度高。孔壁的完整程度主要取决于装药量、装药结构的不耦合系数,在保证成型质量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大不耦合系数和多点小药量的装药结构,以利于对爆轰冲击波峰值的衰减,使孔壁受力均匀,减少对孔壁和保留岩体的扰动。

3.2 质量效果

开挖后由专业测量人员对开挖断面超挖情况进行检测。检测成果见表1。从表1可知,通过对开挖工序进行精细化的工艺质量控制,2个作业面的平均超挖值仅6.2 cm,超挖值小于15 cm的测点占总检测点数的97%,小于10 cm的测点比例也达到80%以上,而以往的开挖质量控制水平一般都在20 cm左右。地下厂房、尾水调压室和主变室一层顶拱开挖平均超挖值均控制在6~8 cm,大幅优于施工规范推荐的“地下平洞开挖不宜大于20 cm”的技术要求。可以看出,推行精益光面爆破对开挖质量提升效果十分明显,显著提高了开挖成型质量。

4 结 语

采用普通的爆破方法开挖隧道,超挖量可达到10%~15%;一般的光面爆破施工方法超挖量可降低到4%~7%。而精益光面爆破施工方法则可降低到2%~3%。按中型水电站工程100万m3的石方暗挖工程量计算,可减少超挖量2万m3以上,按360元/m3的混凝土成本价,减少的超填混凝土费用可达720万元,在大幅降低工程投资的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表1 主体地下洞室顶拱平均超挖值检测成果统计

经过优化爆破参数,提高了岩面成型平整度,降低了对围岩的扰动范围,减少了爆破后附着的松动岩块,不仅对施工安全十分有利,而且减少了超喷混凝土量,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支护工作效率。按大华桥水电站地下厂房发电机层以上部位喷钢纤维混凝土量计算,每减少1 cm超喷混凝土厚度,就可节省近15万元。

开挖质量不仅体现作业人员工艺质量控制水平,也反映出企业质量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精益光面爆破技术的推广应用,必然会促进各类地下岩石洞室开挖工艺水平的提升,也可为施工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药卷孔位光面
矿用条形药包轴向爆轰波碰撞聚能特性研究
隧道周边孔差异化爆破作用机理及试验研究
自动制孔孔位修正技术应用
隧道光面爆破周边眼水袋间隔装药施工技术
隧道光面爆破施工关键技术
乳化炸药生产线中殉爆问题初探
浅析露天采矿边坡控制性爆破施工技术
主贮油罐地脚螺栓有限元受力分析
增建二线隧道光面控制爆破施工技术
光面爆破在隧道全断面开挖中的应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