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呈现类型的非遗与科技融合发展思路
——以常州非遗为例

2019-09-25 10:08于海洋秦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物质性常州思路

于海洋,秦佳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各类文化遗产是在世界文明历史发展进程中保存下来的文化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非遗的“非物质性”,相对于其他“物质性”的文化遗产而言,非遗更容易随着时代的更迭前行,被人们逐渐淡忘,甚至遗失在历史长河中。目前针对非遗保护与发展的传统思路,是沿用对待“物质性”文化遗产的思路,或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办法。传统思路忽略了非遗与其他不同类型文化遗产间的差异,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从分析非遗相对于其他不同类型文化遗产的特性入手,并以常州地区的非遗为例,提出继承和发展非遗的新视角。

一、非遗的特性及其发展新思路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

1972 年11 月16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主要目的之一是保护各类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公约中所关注的文化遗产主要为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三类[1]115,显然这些文化遗产类型都具有明确的实体物质基础,因此对它们的保护与开发思路也比较明确,首要工作是保存遗留下来的原有物质载体,即各类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的实体,在尽量保存原有实体的基础上,合理复原,适度开发。

但在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中,发现还存在一类文化遗产是不具备明确的“物质性”的,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后来提出了非遗的概念,主要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方式、知识、技能,以及与之有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115。从该概念可以看出,非遗的“非物质性”,并不是说非遗就没有物质性的实体载体。实际上,让各类非遗的内容被人们感知和了解是要通过一定的有形载体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新分析和认识非遗与其他类型文化遗产间的区别。

从本质上讲,一种文化遗产是否属于非遗,要看它的价值体现在哪,如果它历经岁月而保存下来的实物载体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在物质上具有不可复制的价值,那它就属于“物质性”的文化遗产。例如一幅名画,艺术家绘制的原稿的价值显然是一幅在形式上毫无差异的复制品所不能相比的。如果一种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体现在它的载体本身,承载它的价值的信息是可以被复制的,那不论其载体是否是实体,它都是具有“非物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一种工艺品的加工技法,其有价值的部分不是记载它的载体,而是技法本身。

有些文化遗产同时具有“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价值。例如一件古代采用精湛而独特工艺制作的工艺品,它既是典型的“物质性”的文物实体,同时制作它所使用的工艺又是典型的“非物质性”的非遗。再如,考古出土的记载精彩历史传说的壁画与建筑,同样同时具有两种文化遗产的特征。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各类非遗的信息大都要通过实物载体呈现从而被人们感知和了解,如果这些物质载体历经漫长岁月而被保存下来,那不论它承载的信息是什么,它的实体本身都是有价值的文物。因此,非遗与其他类型的文化遗产间的关系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有一部分文化遗产既具有实体本身的历史价值,又承载了非实体的信息价值。

(二)传统非遗发展思路的局限性

本文所提出的传统非遗发展思路上的局限性,是指传统非遗主要目的是实现对文化遗产的实体部分的保护,而忽略了如何有效地继承与发展各类文化遗产中“非物质性”的信息价值。

例如,目前研究非遗保护问题的热点之一是对非遗内容如何进行数字化保存[2],这种保护形式当然是有必要的,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承载非遗价值的物质载体发生了变化,需要有人把原有载体更换成更先进、更可靠的新载体,这也体现了承载非遗价值的信息是可以复制和传递的这一特性。但是,只是换一种更耐久的载体来保存非遗的信息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这仍然沿用了针对具有“物质性”实体文化遗产部分的保护思路。对于具有唯一性价值的文物来说,保护好它的实体载体是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唯一重要的工作,因为它的价值就在于载体本身。但是对于非遗来说,保护好其载体只是基础工作,因为它的载体不具有唯一性,其价值在于载体中所蕴含的信息。所以保存非遗的物质载体不是根本目的,如何发挥非遗信息中所蕴含的价值才是目的。某种优秀非遗内容无论是以文字、绘画、图像、影片等哪种形式记载,如果只作为存档的资料,那只是实现了对其的“保存”,如不能在实践中发挥它的价值,就谈不上对其的“继承与发展”。

因此,非遗发展的重点不在于“保存”,而在于“继承”。各种先进的技术与新的信息载体的出现,为承载非遗的信息内容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而考虑非遗发展问题时,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这些科技手段,将各类非遗中所蕴含的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价值的那部分内容体现出来,也就是把非遗的价值有效地呈现出来,让人们感受得到、利用得上,能够从中受益,这才是有效继承和发展非遗的正确思路。

(三)基于不同呈现类型的非遗发展新思路

如何运用当前先进的科技继承和发展非遗?本文尝试提出一个新的思考视角,即将非遗的内容按照其呈现的不同形式加以区分,因为呈现形式各有特点,所以按不同呈现形式进行分类,有利于我们今后根据具体呈现的媒介与过程的特点,来选择更有效的呈现内容、信息形式、传递通道,并选用适合的科技手段提高呈现的效果。

在这一思路中,新的分类视角是基本前提,在此分类基础上考虑适合的呈现技术是具体手段,得到适宜的呈现效果是最终目的。这样能让人们充分体会和感受到相关非遗的真正价值,这种非遗才不会仅仅被作为一项存档资料来“保存”,才不会被人们淡忘。这一思路可以称之为:基于不同呈现类型的非遗与科技融合发展思路。

按呈现形式进行分类,刚开始可能会与非遗的常见分类相混淆,但要明确两者是从不同的思考角度出发的。现有的对非遗的分类,一般主要是按非遗载体形式的不同进行划分,例如:文学和传说类是以文字图画等为载体;音乐、舞蹈、戏剧类则多注重表演形式;而传统美术、手工技艺类多为作品实物。这样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保存信息,这显然属于前文所提到的“保存”思路。而按呈现形式进行划分,则要考虑非遗在人们生产生活中产生价值时的场合和方式,以及体现价值的过程与特点。对此划分方式,本文将以常州地区的非遗为例,进行阐述。

二、常州非遗的分类

(一)常州非遗的传统分类

常州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历史丰厚并具有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在2 5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拥有115 个市级、38 个省级和12 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为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的代表性传承人已达28 人[1]115。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按照传统的分类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大类[3]:

(1)民间文学和传说类:如白太官传说、戚墅堰圩墩村传说、金坛诸葛八阵图等。

(2)传统音乐、曲艺、戏剧类:如常州吟诵、天宁寺梵呗唱诵、乾元观道教音乐、常州小热昏、常州唱春、常州道情、常州宣卷、常州评话、金坛啷当、唱凤凰等。

(3)传统体育与民俗类:如阳湖拳、潞城猴拳,金坛抬阁、常州茶筵、柚山放灯节、新北区罗溪镇肖巷村太平龙灯、遥观镇鹞灯和风筝、武进杨桥古镇杨桥庙会、溧阳市社渚镇跳幡神和祭鼓等。

(4)传统工艺类:如金坛刻纸、常州梳篦、乱针绣、留青竹刻、象牙浅刻、杨桥捻纸、常州烙画等。

(5)传统美食类:如常州大麻糕、四喜汤团、堆花糕团、豆炙饼、横山桥百叶、江鲜宴、萝卜干等。

(二)常州非遗按其呈现形式的新分类

在传统的分类中,有些非遗的归属并不是绝对的,例如有些民间传说可以通过编排以表演的形式来表达,有些民俗活动中的物品是用传统工艺制作完成的。因此,从非遗在人们生活中呈现价值的途径这一角度出发,我们打破原有分类思路,重新把常州非遗分为三大类:

(1)展示类:这类非遗的文化价值可以在对其承载的实物载体的展示过程中被人们体会到,例如文物,人们在博物馆或展览馆参观时,不仅能关注到它本身的稀有性,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其中所传达的精神价值。例如一幅图画所表达的内容、情感与故事,一件器物蕴含的精湛工艺与历史文化,能让人体会到它们所具有的非物质文化的价值。显然,除了文物古迹外,运用现代手段制造的展示物,只要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其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价值,那也属于此类。

(2)表演类:这类非遗所蕴含的文化价值,需要通过观赏来体会。与展示类非遗不同的是,人们对表演类非遗价值的体验感受明显受到时间顺序的影响。正是这个差异,使得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呈现这类非遗时,要考虑的重点与展示类有所不同,这也是本文之所以要对非遗按照这种新方式进行划分的原因之一。

(3)使用类:承载这类非遗文化价值的载体,是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且具有一定附加功能的物品。因此,相对于前两类而言,使用类非遗的载体传递信息的途径更加全面,其具体形式也往往更贴近生活,人们对其价值的感受更加日常化与多样化。

(三)对新分类方式的理解

新分类方式与传统分类方式之间,初看可能会感觉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例如传统音乐、曲艺、戏剧类,给人的第一感觉应该都属于新分类中的表演类,因为大多数这类非遗的呈现方式,的确是最适合通过有时间顺序的表演来实现的。但需要明确的是,新旧两种分类的视角不同,旧的分类方式关注的是把现有的各种非遗分门别类进行归档,核心是“保存”,而新分类方式所关注的是人们感受非遗价值的方式,核心目的是“呈现”。例如,表演类强调的时间顺序性,在原有旧分类中的传统工艺类、传统美食类非遗的加工演示过程也一样,那么是不是传统工艺和传统美食也都一定归属于表演类呢?答案是否定的。大部分非遗都可以用某种表演形式来呈现其特定的某部分价值,同样也可以用各种展示形式或贴近生活的物品来呈现其某些价值,对于各种非遗,当决定采用哪种呈现方式来体现其价值时,它此时就属于哪种新的分类。

因此,新的分类方式中的具体非遗项目不像原有分类那样是固定的,新分类是一种根据不同呈现形式而产生的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分类方式,这正是新分类方式之所以为“新”的原因,即:新分类不是以有利于分门别类对各种非遗项目进行归档保存为目的,而是要区分出呈现其“非物质性”价值的不同过程与形式,以便采用最适合的现代科技手段,让人们最有效地感受到该种非遗的价值,从而真正实现对非遗的继承与发展。

三、不同呈现类型的非遗发展思路

下文将按照本文所提出的新分类方式,以常州地区的非遗为例,揭示在非遗呈现过程中与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融合的思路。

(一)展示类非遗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思路

对非遗载体的展示陈列是最常见的一类非遗价值呈现方式,它往往不受时间顺序限制,参观者可以在展示期间随时前来观看。展示方式因地点、内容和目的不同而多种多样,如图1是圩墩遗址展览馆中陈列的再现当时人们生活劳作场景的雕塑。图2是在常州市新北区2017年举办的江鲜美食文化旅游节中陈列的江鲜宴特色菜品。

图1 圩墩遗址展览馆场景

图2 江鲜宴特色菜品

非遗在展示过程中呈现的价值信息可以被参观者慢慢欣赏体会到,参观者有决定自己更关注什么内容的自主权,显然采用适宜的展示信息的方式是有效增加参观者体验的持续时间与深入程度的手段。例如,在展示设计中采用各类新型交互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展示的体验效果,运用展览现场的高科技人体信息探测设备,可以在展示过程中对参观者进行精细体感定位[4]。在充分了解不同参观者的特点的基础上,再通过科技化的视觉、听觉、平衡觉,乃至皮肤觉、嗅觉、味觉等信息技术,使要展示的非遗内容更有效地被参观者感受到。通过与先进交互科技融合的方式,加深参观者的感受,例如:场景元素智能化调节的效果,适应每一位参观者的立体场景的效果,虚拟现实的个性化智能随身导视与讲解的效果,等等。在展示过程中与先进科技融合,实现智能化、人性化与真实感的交互式展示效果[5-7],是这类非遗呈现方式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表演类非遗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思路

表演类非遗的呈现方式,更适合展现有明确先后时间顺序的非遗内容。例如,图3所示的结合现代舞台表演形式的常州吟诵表演,图4所示的常州溧阳社渚镇在传统节日中进行的跳幡神活动。

图3 常州吟诵表演

图4 溧阳社渚镇跳幡神

除了舞台和现场的表演外,录制而成的各种以非遗为主题的音视频内容都属于此类,例如可将民间传说整理编剧制作成动画,把对特色民间艺术作品的介绍录制成短片,把某项工艺制作技法编排成可以学习的网络课程等[8]。

可以与表演类呈现方式融合的科技非常丰富,例如表演中可以融入虚拟现实、巨幕、裸眼3D视觉、宇宙爆炸、7.1声场立体真声、气味传感、4D体感等高科技和数字科技,所达到的效果是:能够增加表演内容的生动性、丰富性、感人性,从而激发观众的欣赏兴趣,增加他们对该项非遗内容的关注度和接受程度。还可以将表演内容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从而达到扩大表演传播范围的效果。另外,运用各类先进的网络教学方式[9]让更多人能够学习技能类的非遗内容,这也是实现继承和发扬传统非遗技艺的有效途径。

(三)使用类非遗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思路

使用类非遗可以将某种非遗中有价值的部分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装饰品、生活用品、食品等形式呈现出来。其中最常见的是运用非遗工艺制作的物品,如图5所示的是采用精湛的传统技艺、精良的用料、考究的制作过程完成的常州梳篦,它既是发饰、梳头发的工具,又是工艺品、礼品[10]。值得一提的是,制作观赏型工艺梳篦的五种重要工艺“雕、描、刻、烫、嵌”中的烫制工艺,是在梳篦上烙制花纹图案的一种独特技法,同时也是烙画这种非遗所采用的重要工艺之一。采用烫制工艺可以在各种竹木等材质上烙烫出精美的图案。如图6所示的是用烙画工艺绘制的装饰图案的容器。

图5 烙制花纹的常州梳篦

图6 采用烙画工艺装饰的容器

使用类非遗是以生活用品等实物方式呈现的,它能利用现代的产品设计思路与高科技手段,开发出丰富多样的既有较高艺术与欣赏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例如,在产品设计的用户研究阶段运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准确掌握各类消费者对基于非遗所开发的不同类产品的需求;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可以运用现代智能制造技术,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传统非遗工艺,实现更有利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定制等服务;在产品的推广销售等过程中又可以运用现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信息推送等技术,更有效地让消费者了解各种新型非遗类创意产品。总之,将传统非遗进行现代产品化开发,并在设计、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融合现代科技手段,是此类非遗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思路。通过这样的融合方式,能够让消费者更充分地认识、了解和体验传统非遗为日常生活所带来的益处,从而让传统非遗在新时代产生新价值。

四、结论

通过区分呈现非遗的“非物质性”价值的不同形式,可以将非遗进行重新分类。运用新的分类视角,我们能够根据非遗价值的各种不同呈现方式,与相应的现代先进科技进行融合,让非遗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更有效地被人们体验和感受到,从而真正开发传统非遗在现代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新价值,真正实现对它们的继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物质性常州思路
常州的早晨
不同思路解答
酒店非物质性激励与员工忠诚度的关系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地理诗学的批评实践:评《海明威的地理:亲密感、物质性与记忆》
利用国际政治资源保护我国物质性海外利益的路径探析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性”保护:基于无锡宣卷的调查与思考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