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方老大招牌面

2019-09-26 01:27李北宏
上海商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杭州人腰花面馆

文/ 李北宏

第一次在杭州吃面,是1966年在杭州城站吃的一碗“光面”,上海叫阳春面,7分钱,上面飘着葱花,猪油香味很足,留下不错印象。前几年到杭州奎元馆吃出名的片儿川,店家装潢不错,服务质量、面的味道却一般,片儿川油旺味咸,咸菜苦涩,肉片老得可以。

杭人素有吃面的习惯,恐怕这是南宋时朝廷从河南开封迁都杭州,达官贵人的到来也引入了北方的饮食习惯,久而久之,面条也成为杭州人日常的食物之一。据据考证,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卷十六《面食店》中记录了当时杭城的各色面食:猪羊盦生面、丝鸡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面、笋泼肉面、炒鸡面、大面、子料浇虾面、汁米子、诸色造羹、糊羹、三鲜棋子、虾棋子、虾鱼棋子、丝鸡棋子、七宝棋子、抹肉、银丝冷淘、笋燥齑淘、丝鸡淘、耍鱼面……

有关部门统计,现今杭城的面馆有将近9000家,足见面条在杭州人心中的位置。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杭州的面馆业就很发达。据考,1847年开的聚胜馆、上世纪30年代创的奎元馆、保佑坊的聚水馆,历史都较苏州朱鸿兴久远。然而,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印象当中总感觉沪杭苏(州)三地,面条应该是苏州更有名气,近些年来许多上海人会到苏州吃面。

前一阵,我去了苏州嘉餘坊的同德兴面馆,吃了28元的枫镇大面,白汤细面,一块大肉,焖肉细嫩入口即化,面条颇入味,听说面汤是用肉骨、黄鳝骨、螺蛳肉等吊出。向亲友介绍,得到的指点是:以杭州的文化底蕴,面条不会输给姑苏,杭州有多家受欢迎面馆,其中江城路方老大是杭城市民最爱,望江路慧娟面馆也不差,至于奎元馆,杭州人则很少去。2014年5月“舌尖上的中国”2分钟介绍的菊英面馆红过一阵,比不上方老大,老百姓是用脚投票的,哪里好,去哪里。

于是,借着考察俞楼、林风眠旧居的机会,专程到方老大面馆吃面。我是下午5点到方老大的,见店招上写“方老大面”,面馆仅一开间门面。进得堂内扫了一下,面馆一统到底,店堂和厨房一分为二,一共也就七八十平方米。想不到这杭城人气第一的面馆,店铺并不光鲜。

两排清水油漆台子靠墙排开,坐得满满当当,约30号人在吃面。看见有七八人在排队,于是我也上前跟进。抬头看了打出的面条供应品种,计有16款,包括腰花片儿川、爆鳝片儿川、肉丝川拌、雪菜笋黄鱼面、酥鱼面等。从种类上看,可分为汤面和拌川,老早亲友告知,所谓拌川通俗地说就是拌面,具体也分两种,一种是将料先炒,然后拌上飞好水的面条;另一种炒了料后将飞好水的面下镬子炒两下再拌。这个“川”字其实就是指面条,当年北人来杭带来了面食文化,当地文人按照以字定形的约定俗成,用“川”字来表达面条一根根分明的样子,很是形象,市民也容易理解。也有说,做法是用汆煮,故得名片儿汆,杭州话平平翘舌不分,于是就成了片儿川。不由想起,多年前单位组织到杭州,有人说“片儿川”是杭州的一款炒菜,也是一笑。

看见招牌下有一块《浙江商报》评出的“杭州人的十碗面”“腰花片儿川”奖牌,于是属意这碗招牌面。队伍并不长,跟进却耗时,原来这面的浇头是一碗碗炒出来的。看见灶头间两位作头师傅(中年妇女)左手握着铁镬子柄,右手捏了铲刀正在麻利地操作,灶头熊熊烈火四射,刀铲和铁镬子碰击声连连,师傅还不停地颠镬,她就是灶头主宰,很有点舍我其谁的腔调。还有一位切配师傅也在忙个不停。

店里是没有账台的,可以算是全自助服务。队伍排到了,客人向一墙之隔的师傅说一声所要面点,师傅便开始操作,客人也自觉向隔离墙台板上的盒子里摆放人民币,如果是“支付宝”,那更方便,扫一下就解决了。我向师傅点了“腰花片儿川”,只见那边厢师傅一身短打,短袖上装、短脚裤,头颈里搭一块毛巾,间或揩揩汗水。只见她立马取了肉片、笋片、倒笃菜等下镬子翻炒,然后用勺子在大桶里舀一勺汤放进镬子,面再放入烹煮,一两分钟即放入青花大碗内,并端到台板上。再取一些腰花入镬子翻炒后,盛入青花大碗作浇头。我则“支付宝”刷毕等候在侧,见师傅完成便取面寻位品尝。

这杭面看上去较苏州面粗一点,搛面入口感觉比较硬,这是片儿川的特点。嚼上去感觉入味,很有点筋道。里脊肉片显然是浆过的,吃上去滑爽,比较嫩;笋片当以冬笋为佳,春笋次之,鞭笋更次之,碗中笋片味道中规中矩。若问笋落市后如何,应该就是茭白片代替笋片吧。雪菜也有新鲜的雪里蕻和经过二次发酵的倒笃菜之别,前者鲜嫩水灵,碗中应该是倒笃菜,味道差强人意;另外,碗中蘑菇、葱段等也提了鲜香味;汤头感觉用的是猪骨等炖出来的高汤。这腰花处理得干净,没有一点异味,很有镬气,美中不足的是多炒了几秒钟,还不够嫩;免费加的猪油渣算是锦上添花(沪苏面馆目下皆无),对我而言也是久违了。如果将方老大这碗腰花片儿川和苏州同德兴枫镇大面比较,杭州面更筋道,味道更浑厚;苏州面则身段柔软一点,味道则绵绵。江湖有苏空头,杭铁头一说,杭州人更讲实际,行事硬锵锵;姑苏人接上海风,海派味浓一些,做事糯搭搭。这也是城市不同带来的风格吧,面点里也有体现。

和我一桌的一位60光景的先生知识分子模样,吃的是肉丝拌川(杭人夏衍最好此面),得知我对杭州面条蛮有兴趣,特为从上海过来吃这碗面,便对我说了有关方老大面馆的前世今生。这面馆其实1983年就开了,现在的老板是方榕汉,开吃食店已是方家第三代。他今年30岁,当年高考可进“三本”,他弃读走上自主创业之路,手艺是向老爹学的。方家是附近街坊,望江路一带本是杭邦小吃起步之地,面馆就有几十家,他能够杀出来不容易。他有两个兄弟,方老二开的方传面馆已有多间门店,老三开的王顺王JUST BETTER ONE经营也不错。不由感叹方家三兄弟有本事,杭州的面有他们一片江湖。也证明读书并非唯一出路,条条大路通罗马是也。

苏州面馆现在风头正劲,面馆有2000多家,市面做得不小,近几年兴起的裕兴记在姑苏就有23家店,上海也开出2家分店,门面都不小,显然有资本介入。我吃过的嘉餘坊同德兴4开间门面,2层楼,气派也不小。而杭州面馆一般不大,连锁店也不多,窃以为很好。曾经的杭州面馆聚胜馆开店百年多,只开一家几代人静心守着,取得成功。从规律而言,吃食店是必须靠老板看守的,不要指望手下人为你卖力做,你不在,拆烂污是一定的。另外,面条需要接地气,大门面、连锁店、贴牌店、开在城市中心的店一般寿命长不了。因为这进货质量、出面质量难以把控,营运成本也难以为继。

但愿方老大少开连锁店,立足根本养好、守好这爿店。当然,政府对这样的口碑店需要政策指引,让他们有做百年老店的志向。

猜你喜欢
杭州人腰花面馆
一道耐人寻味的几何压轴题
与莲共浴
管毅宏:从小面馆到上市公司
“越吃越有劲”面馆
午夜面馆
腰花和汤圆
怎样烹调猪腰
105对新杭州人圆了集体婚礼梦
怎样烹调猪腰
最美杭州人 共筑最美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