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数据技术对政府治理的影响

2019-09-27 06:40包育强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政府治理大数据

包育强

【摘 要】 文章论述了我国各级政府引进大数据技术的必要性,探讨了大数据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中的作用: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建立多元社会治理结构。

【关键词】 大数据;政府治理;政府能力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大数据,正如其名,指的就是一种规模达到在存储、管理和分析方面都超出传统的分析软件工具的数据的集合体。[1]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西方发达国家把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数据资源并列为国家三大战略资源。与发达国家如欧洲和美国相比,中国的大数据发展起步较晚。2014年,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出现大数据。2015年,国务院正式发布“推进大數据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标志着大数据正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大数据发展势头强劲,并已应用于智慧城市、教育、公共交通、公共医疗、社区管理、危机管理和精准扶贫等政府治理的许多领域。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对全国大数据战略实施进行了第二次集体研究。习近平强调,有必要使用大数据来改善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和跨部门、跨领域和跨业务之间的服务。目前,关于大数据对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文章有:江小娟(2018),提出以大数据技术为条件,在政府履行职能时更好地提供数据支撑和为解决政府长期存在的疑难病症提供便利,同时认为大数据技术的使用会带来相关问题。林贤(2018),认为当下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和多样化特点,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国情,政府应该引进大数据技术和科学技术对社会治理模式进行变革。雷丽萍(2018)提出,政府应该创新,在实践中应用大数据,建立大数据思想,实现政府治理理念的创新。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论证政府改革要顺应当下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引进大数据技术来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二、政府引进大数据技术的必要性

1、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首先,中国的大数据行业发展良好。中国大数据行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自2014年,大数据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在2014年,大数据产业的规模为1千亿人民币。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3万亿人民币,以10倍的速度增长。[2]随着中国大数据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预计中国的大数据市场规模将占到全球大数据规模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在2020年,将达到美国大数据产业规模的一半,届时将超过欧洲大数据产业规模。其次,我国大数据产业主要形成了以数据资源、产品技术和应用服务等三部分为主的产业形态。中国的数据资源拥有世界上众多的人口基础和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数据中心。在产品技术方面,主要以现阶段的跟进为主,表现为政府与阿里巴巴和华为等公司的合作。中国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大数据的应用,政务方面有河南的“中原云”和云南省政府的“云上云”,企业方面有百度的“中国大脑战略”等。第三,中国已经形成了由互联网巨头主导的工业竞争格局。主要表现在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JD.com,它们可以率先获得大量的用户数据,从而引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从而主导国内大数据行业。自2014年以来,中国的大数据产业规模相当大,但发展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数据产权的归属不明,政府数据开放度低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制定相关制度,才能保证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

2、新时代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要求

党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大报告中都提到了要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并且在本世纪中叶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建立多元主体治理结构,实现协调治理,实现政府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治理结构,而为了更加有效的建立这一结构,依靠大数据作为技术支撑是必须的选择。在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阶段,政府治理方式主体开始由一元向多元转变,而这一趋势在进入新时代后更加明显。社会大众的生活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人们的需求发生变化,更加追求精神的需求,以及对自己利益的表达更加直接,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传统的一元主体治理模式根本不能适应当代经济发展需求,引进大数据技术,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结构就显得非常必要。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实现政府机构内部之间的数据共享,降低交流成本,打破之前封闭的、各行其是的管理模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很好的实现政府与社会各个主体之间的联系,增加它们之间的互动频率。从而政府能够实时掌握社会公众的各类需求情况,公众也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通过恰当的形式实现自己的权利。

三、大数据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中的作用

1、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在信息化时代,政府所做的决策必须有其正确的依据,不能仅依靠经验拍脑袋。政府要想保障其决策的合理和科学,就必须要得到合理科学的数据支撑。大数据的功能就是分析预测,科学决策。政府治理能力的衡量标准之一主要就是其所做的决策是否科学,对于社会出现的问题是否能够有效的解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方面已经开始从实证判断转向科学定量分析。确保政府决策可以使用最可靠和信息丰富的数据,与事实对话,并与数据对话。首先,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确保重要的政府决策基于科学、完整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基于客观数据,反映客观的实际问题。其次,大数据技术能够促进政府公共决策的社会化。政府在互联网上进行广泛的协商和民意测验,把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大数据技术归入政府数据库,在后期制定针对性政策时,政府将大量利用数据库中的数据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并且能够最大化公民的监督作用,让公民积极参与政府公共事务。

2、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

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是指政府有效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源,并且能够很好地满足社会大众需求的能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为了应对新的矛盾,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就必须达到新的高度。利用大数据工具重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已是大势所趋。首先,数据信息所特有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会极大地改善政府管理的民主性,同时也会使得公共服务机制更加完善和灵活。大数据治理下的政府机制,是一个更加开放和灵活的公共服务环境。政府可以积极通过大数据平台跟踪公共服务流程,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切实解决食品,医药等行业的安全问题;同时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来获得对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从而改善公共服务,提高公民满意度。其次,大数据技术促使政府公共服务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为人民的生活,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最后,大数据技术能够使政府的公共服务充分地了解公众的需求,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公共服务产品。

猜你喜欢
政府治理大数据
大数据提升政府精准扶贫治理能力探究
浅析创新社会治理
运动式治理常规化的特征、原因及其后果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
我国小产权房面临的现实困境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