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西高校声乐课堂中引入本土民歌元素的实践方法

2019-09-28 02:38马纳杨志华
艺术大观 2019年14期
关键词:教学探索

马纳?杨志华

摘要:广西的声乐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校声乐课堂,而彰显本土特色则要求高校声乐课堂中引入本土民歌元素。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引入,就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分析、总结出适合的实践方法。本文在分析声乐课堂中引入本土民歌元素实践方法重要性的基础上,总结出可行的方法并指出现有的教学条件的不足和建议。

关键词:声乐课堂;民歌元素;教学探索

一、声乐课堂中引入本土民歌元素的实践方法的必要性

(一)适应新时代文化发展的要求

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其中第四点,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声乐作为文化艺术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如何在新时代中创新发展,给传承声乐发展的重要角色——高校声乐课堂,带来了诸多启示。而近年来不少研究者提出利用广西得天独厚的民歌资源给广西高校声乐课堂增加特色。那么民歌怎样走进课堂,探讨声乐课堂如何引入本土民歌元素的方法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二)当代教育背景下民族音乐传承的思路要求

艺术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民族音乐的传承同样要求教育思路要结合民族地区的特性。广西作为“民歌之乡”,如何在当今传承本土音乐,在中国乃至世界这个“百花齐放”的舞台上绽放自己的光芒,给教育者提出了棘手的问题。最要问题的教育不是不想传承本土音乐文化,而是怎样利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的传承和发展。

(三)高校声乐改革发展的要求

广西高校声乐教育有着深厚的底蕴,其发展可谓蒸蒸日上,但是由于长期受欧美教学模式的影响,声乐课堂出现教学形式单一、演唱曲目和形式更新的速度较慢,以至于形成“千人一声”的局面。对于学生来说声乐学习就难免出现“动力”不足,学习效果大大打折。按理说,民歌海洋之称的广西就不应该出现这种现象,高校的声乐教育中应该更多体现广西特有的民族民歌元素。近几年来,广西部分高校的声乐课程改革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又有了新的要求,培养人才既要有比较专业的声乐演唱技能又要立足服务本土。这些要求又一次将如何改革声乐课堂教学以突出本土特色适应地方经济文化摆在了关键的位置。

二、实践方法的探索

近年来,广西高校声乐课堂融入本土民歌的实践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编撰适合教学的本土民歌教材

声乐类课堂引入民歌元素最简洁直接的手段就是使用本土民歌教材。课堂教学的教材一般都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所选用的编制出版的课本,比如常留柱编著的《精编民族声乐》、赵嘉懿、侯汀编著的《民族声乐歌曲集》等。本土民歌教材的使用可以高效的将本土民歌融入课堂,教师们得心应手,不会再因为缺乏本土民歌曲目而四处收集而奔波,从而使民歌在课堂的传唱更快捷更高效。

(二)构建广西民歌媒介生态、本土民歌网络库等及时推送优秀作品

当今数字化的世界,声乐课堂的教学除了依靠传统的课本教学之外,也越来越倾向使用网络媒介。从2016年开始,各类网络教育平台像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声乐教学的形式。教师综合利用网络教学也慢慢成为各科课堂的趋势。2020年春季由于新肺炎疫情,全国的学校都推迟开学。教育部实施“停课不停学”的教育应急措施,教师在线教学,学生在线学习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高校声乐课堂如何在特殊时期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要依靠所构建的网络媒介的健康生态了。所以,广西高校声乐课堂引入民歌元素也依赖于本土民歌网络库提供艺术性强且易于传唱的优秀本土民歌作品。

(三)构建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

当今,高校的声乐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成胜任教育的新要求,必须改革教学形式,构建多元的教学模式。声乐教师们要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行为,将教学的实践及学生的活动详细记录作为分析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从中总结出适用于教学的典型案例,使之成为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模式。以下是高校声乐课堂引入本土民歌元素的常见形式。

1、“引进来”和“走出去”教学形式相结合

所谓“引进来”就是指邀请当地著名民歌手进声乐课堂进行的现场声乐教学。这是声乐课堂引入民歌的最鲜活的方法。本土民歌包含的民族元素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如作曲技法、节奏节拍、演唱形式、演唱技巧等。以演唱技巧为例,桂东南本土民歌中就包含了如壮族的“唱山歌”“西伦”“高腔”“过山腔”等。这些演唱技巧都有着独特的民族特征,是经过历史积淀形成的宝贵财富,并非都是所谓的不科学的“大本嗓”。把本土民歌中优秀的民族元素引入高校的声乐课堂中,对改善当前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有着显著作用。通过“引进来”使同学们对民歌的了解更真实,另一方面通过民歌手的讲解和演示,更利于同学们的传唱。

而“走出去”则包括两个方面:教师走出去和学生走出去。教师走出去就是走进民间学习本土民歌的演唱,让教师学会唱本土民歌,然后再带进声乐课堂,这其实高校声乐教师为了进行本土民歌的教学而进行的师资再培训。

2、制作改编、重组本土民歌以及演唱方式适应课堂教学

本土民歌元素进入高校声乐课堂的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我们不仅可以直接把本土民歌原汁原味的吸收,也可以对民歌进行新的加工和二度创作。吸取本土民歌最具代表的元素进行编创并不是目前才有的,如之前的广西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羊角歌》等都是根据民歌编创而成的。高校声乐教师可以对民歌进行二度创作、加工成练声曲或者新的民歌对现有的声乐教学的曲目进行补充。

3、善于利用本土民歌表演特點,丰富声乐教学形式

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在演唱方式和舞台表演形式上有局限多以独唱形式为主。而广西本土民歌演唱形式多样,除了独唱之外更多的是重唱,对唱、组合唱等。而高校声乐课堂引入本土民歌后,可针对的表演方式也应跟着改变。由此,课堂的形式变的更加丰富,教师和学生的热情也会因此增加,大大提高了声乐教学效果。梧州学院音乐舞蹈系教师根据瑶族民歌素材进行创作的男生小组表演唱《长长的红头巾》在2018年9月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上获得二等奖,红铜鼓声乐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在学校以及梧州市演出获得很高的评价。这不仅仅是对本土民歌改编创作的一次尝试,是对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个考验,更说明本土民歌元素走进高师课堂是适应民众和时代的需要。

此外要善于利用本土民歌的特色乐器作为歌曲伴奏,为学习和演唱增添色彩。

三、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上面列举的具体实施方法虽然可行,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课堂中的实施过程并不顺利。

(一)专门的教材稀缺

虽然广西被称为“民歌的海洋”,遗憾的是,适用于声乐课堂教学的本土民歌教材却非常稀缺。近年来各高校纷纷提出民歌进课堂或者课堂融入民歌的教学思路,但却因为教材不充分而进展较慢。像《广西民歌精选》这类也是广西电视台《绿色广西》栏目里对本土民歌首进行的拍摄和录制,并没有形成所定义的课本,使用起来较为不便,最多也只能从欣赏的角度来学习了。甚至在网络上标称广西阳朔音乐入教材,也还是停留在某教师在课堂上播放《漓江谣》的歌曲给同学们欣赏,也是没有达到传唱的效果。而由沈诚、曹文公、乔建中等人编撰的《中国经典民歌欣赏教程》收录广西的曲子也是少之又少,100首中华中卷仅仅收录了两首广西民歌。广西艺术学院揭冰、金北凤两位教授编著的《广西原创歌曲集》中曲目大多是根据广西民歌曲调改编或者创作的歌曲,形式有独唱,重唱,小组唱等给我们的声乐课堂内容带来了很多参考。如果有更多专门的广西民歌教材或者说广西民歌曲集会给课堂带来很多便捷。

(二)师资亟待调整

广西高校的声乐教师多是各大高校的音乐学或者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虽然有比较系统的声乐理论和演唱技巧,但由于受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的影响,尚缺乏本土特性,对本土音乐文化的研究还较欠缺。这就需要调整师资,对现有教师进行再培训或者从长远的角度上适当调整教学培养计划或者传统上声乐教学内容,培养出一批本土音樂学者和优秀声乐教师。

总之,高校声乐课堂为了凸显本土特色,在引入本土民歌元素的具体实践方法上一直努力探索。笔者相信高校的声乐课堂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都会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走出自己独特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扩.高师声乐教育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北极光,

2019(02):51-52.

[2]陆彦.关于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相关思考[J].黄河之

声,2016(19):50.

[3]彭俊园.高师声乐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15(17):208.

猜你喜欢
教学探索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的《国际经济合作》课堂教学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尝试
跨界艺术创意在课堂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职国际交流与合作背景下的剑桥商务英语教学探索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