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项脊轩志》至爱亲情

2019-10-06 03:28李学功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10期
关键词:项脊轩志

【摘 要】《项脊轩志》是明代作家归有光表现亲情的随笔,让我们一起走近归有光,与他同喜同悲,感受其至爱亲情。

【关键词】母女之情;祖孙之情;夫妻之情

一、母女之情——慈母叩扉而问,嘘寒问暖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平凡的动作、普通的话语,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位闻儿啼哭而牵动怜爱之心的年轻母亲的形象。母亲听见孩子呱呱啼哭即赶来叩门,问饥问寒,这本是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可惟其常见,才见真情。而老妪所叙,是乃“姊”沐母爱之事,对于幼年丧母的作者来说,更能感受到亲切温暖,这其中又有多少眷念呵!作者没有描写母亲的肖像和心理,但母亲的神情姿态却跃然纸上。仅就这样一个场面,就把母亲疼爱儿女、儿女痛悼母亲的感情,写得深切感人。只这一句,一位慈母形象便跃然纸上,虽叙述的是母亲对姐姐的爱,但足以想见母亲对自己的爱。然而,人已逝,爱已空,归有光对母亲深切的思念就只能在对这句话的千百遍回味中寄托了。

归有光的母亲去世时仅26岁。当时作者尚幼,所以母亲的形象在他的记忆中不是那么分明,这里由老妪口中说出极为真实自然。哪一个孩子不依恋母亲呢?又有哪一个孩子不渴望母爱的滋润呢?虽不是发生在他自己身上,却足以感受到母亲的爱,自然增重了感情上的负担,同时,作者又感受到母亲去世很早,当然要伤心落泪了。对于一个从小失去母爱的孩子来说,哪怕是母亲一个因爱而呵斥的眼神都极为可贵,然而归有光却无法拥有,他只能在老乳母的追忆中睹物思母,填补这片感情的空缺。

二、祖孙之情——祖母捧来象笏,垂问勉励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作者从童年时就在轩中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望他。“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诙谐,表现了对孙儿的万般怜爱;“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几句喃喃自语,细致入微地表露了祖母的喜悦、激动以及殷切的期望;“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祖母对孙儿厚望有加,语气殷切、坚定。

显然,祖母对这个过早失去母爱的孙子似乎更加疼爱,常专门去轩中看望孙子。这次来,对闭门苦读的孙子更为怜惜,然而,这怜惜疼爱中饱含了希望与期待。她希望归家能在中道而衰的时候,出来一个可以光耀门楣的人物,而这希望便落在了这“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的孙子身上。想到年事已高的祖母,挪动颤巍巍的脚步,捧来了那曾经显贵与荣耀的象征——象笏,那虔诚的动作、期盼的眼神,一切便尽在不言中。读书轩中的归有光每每念及家道中衰、母亲早逝,眼前祖母殷切的希望,对他而言该是何等沉重而又凄切啊!他“瞻顾遗迹”,觉得一切如在昨日,于是乎“长号不自禁”。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业已成人的归有光,无论是想见亲人一面,抑或是想孝敬祖母与母亲一次,都已是“子欲孝而亲不在”了,可想而知,归有光的“长号”中有着多少无奈和遗憾啊!

三、夫妻之情——妻子种植枇杷,郎情妾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前一部分写于十八岁,后面的补记写于三十一岁。十三年的时间,又变迁了多少家事和亲情啊!归有光曾经相濡以漠、相敬如宾的妻子的离世,便是十三年中最悲切的一件事。人生有三大不幸:幼年失怙、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仅仅而立之年的归有光,却已承受了两大不幸,何其悲哉!然而,归有光对亡妻的深情怀念却不着一字,只写了妻子亲手种植的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然而,正是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就是归有光情感寄托和倾诉的唯一对象。几多哀愁几多相思几多离苦,全可在月夜难眠时尽情倾诉,而此时的树便是妻啊,睹物思人,情何以堪!

这是此文最为人称赏的一段,无一字言思念,而思念之情却表现得极为诚挚动人。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是妻死之年所手植,睹物思人,怎不黯然消魂!枇杷树送走了多少寒暑秋冬,经受了几番雪雨风霜,如今青枝绿叶、郁郁苍苍,俨然一块突兀挺立的碑石,长久地悼念着长眠于地下的亡妻!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樹,年年岁岁,陪伴着古旧的项脊轩,莫非它也像主人一样,不能忘怀逝去的年华和昔日的悲欢?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呵,浸在一汪似水柔情之中,摇曳着满腹绵绵不尽的思念。这令我想起苏轼的悼亡诗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我们不难从苏轼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中,想象归有光的泪流满面、情难自抑,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枇杷树)。这亭亭的枇杷树,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位诗人曾说过:“没有感情的心灵是空洞的。”因为有情,大诗人杜甫觉得“月是故乡明”;因为有情,才会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千古名句;也因为有情,才使小小的项脊轩成为归有光情感的依托处;也因为有情,我们才会被这篇不事雕琢的小文所打动。冰心也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心中有爱,我们才会在生活的细节中体会到亲情、友情;我们才会体味活着的快乐;我们才会心存感激地生活。让我们学会热爱吧,热爱生活,热爱自己,也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作者简介】

李学功,男,1964年7月出生。云南省楚雄州元谋一中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高中语文教学及高考。

猜你喜欢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教学中被忽略的情感探讨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反思
枇杷树:一个不容忽视的意象
论《项脊轩志》的情感把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