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饮食护理对药物控制糖尿病血糖的临床疗效影响

2019-10-08 08:04李秀清陈燕红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4期
关键词:血糖控制临床疗效糖尿病

李秀清 陈燕红

[摘要]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饮食护理对于药物控制血糖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2016年8月—2018年7月选取92例于该院进行诊治的乳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患者均采用药物控制血糖的治疗方式,按照就诊时间先后平均地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6例。常规组患者给予普通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在普通护理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7.83%)显著高于常规组(8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药物控制血糖的疗效,降低血糖指数,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个体化饮食护理;血糖控制;糖尿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7(b)-0081-02

糖尿病在我国具有较高发病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地提升和饮食结构地改变,该疾病的患者群体也不断增加。糖尿病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表现,若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可导致心、肾、眼、血管等重要组织受到损害,进而引发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1]。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方式,通过长期服用降糖药物以控制血糖,配合饮食调整和适量运动,可有效提升药物治疗的效果,降低血糖水平[2]。但患者通常对于饮食搭配与膳食营养的平衡了解较少,难以自行调节日常饮食结构,导致药物治疗的效果受到影响。为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该次研究采用个体化饮食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现分析2016年8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92例于该院进行诊治的乳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2例于该院进行诊治的糖尿病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先后平均地将其分为常规组(46例)与研究组(46例)。纳入患者均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病情,均采用药物控制血糖的治疗方式,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存在精神、智力障碍导致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常规组中均为女性患者;年龄在45~73岁之间,平均年龄(59.34±3.45)岁;病程在1~9年之间,平均病程(5.12±1.03)年。研究组中亦均为女性患者;年龄在46~75岁之间,平均年龄(59.77±3.61)岁;病程在1~10年之间,平均病程(5.36±1.14)年。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发现,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纳入患者均通过口服阿卡波糖(国药准字H2002 0202)的方式控制血糖水平,用量为每次1片(50 mg),3次/d,连续治疗6个月。常规组患者给予普通护理方式,包括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慢跑、步行等运动计划,监督患者戒烟酒,嘱咐患者禁食高含糖量的食物,多食粗粮。每月进行2次血糖检测,依据血糖变化对药量进行调整,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给予心理支持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具体如下:①在患者入院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并依据患者自身饮食习惯、个人喜好等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饮食方案,严格控制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的每日摄入量。在饮食方案中应对食物种类进行归类,同类食物可进行替换,由患者自行挑选,避免饮食过于单调影响患者的依从性。②患者每日摄入的脂肪总量应不超过全部能量的30%,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降低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饮食以低糖食物为主,碳水化合物每日摄入量在全部能量的50%~60%;蛋白质的每日摄入量占全部能量的10%~15%,且需以高质蛋白质为主。③强调低盐饮食,盐的每日摄入量应在5~6 g,少食腌制食物,忌暴饮暴食,应以少食多餐为佳;在饮食方案中添加水果、豆类、蔬菜等具有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保证膳食纤维摄入量(约为14 g/kcal),此外还应注意每日摄入一定的微量元素,以免机体长期服药导致微量元素的缺乏。④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多与患者沟通,讲解饮食干预对于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嘱咐患者按食谱进餐,提升患者对于饮食控制的重视程度。定期对患者随访,监督患者的饮食方案执行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向患者发放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得分85分以下为不满意,85~95分為满意,95分以上则为十分满意。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变化

经过药物治疗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具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83%,显著高于常规组8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的发生与家族遗传因素以及患者自身饮食和生活习惯具有密切联系,具有暴饮暴食、喜甜食、喜油腻等不良饮食习惯以及存在肥胖情况的群体尤其易发生糖尿病[3]。目前治疗糖尿病主要采用降血糖药物和胰岛素进行控制,但长期用药可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低血糖症等不良情况。

饮食控制对于药物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通过优化患者的日常饮食结构,平衡各种营养地摄入,控制饮食中的含糖量和热量,并结合一定的体育锻炼,可有效降低胰岛素的负荷,提升药物治疗效果,降低血糖水平[4]。个体化饮食护理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方式,依据患者具体病情、能量代谢情况以及个人喜好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并对常见食物进行分类,可对患者的日常饮食具有指导作用,使患者充分了解饮食结构,在照顾患者个人口味的同时能够维持合理的饮食结构,确保营养均衡,降低糖、脂摄入量,患者接受度较高,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长期保持良好的自我管理[5]。此外,患者定期进行随访可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对饮食方案进行调整,并能对患者起监督作用,帮助其培养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个体化饮食护理的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97.83%)也相对高于常规组(84.78%),可见此护理方式对于促进血糖水平的控制具有显著效果,可提升药物治疗的疗效,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个体化护理可促进药物控制血糖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使饮食结构更加合理,在减少糖类和脂肪摄入的同时满足日常活动的能量需求,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药物使用量,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婷,陶琼,王婧,等.個体化饮食护理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和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J].护理研究,2016,30(23):2858-2862.

[2]  王凤威.个体化饮食护理对药物控制糖尿病血糖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156-157.

[3]  张少容,卢丹红,刘丽萍.个体化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效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2):62-65.

[4]  张雪.个体化饮食护理对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营养认知度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8):125-126.

[5]  任淑琴,苗春霞.个体化饮食护理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患者的干预作用[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7, 31(2):149-151.

(收稿日期:2019-04-26)

猜你喜欢
血糖控制临床疗效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评价大型体检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分析
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