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伴溃疡性结肠炎的综合护理效果

2019-10-08 08:04周建琼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4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综合护理糖尿病

周建琼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该科收治的糖尿病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76.2%(P<0.05);观察组护理后FPG(5.53±0.49)mmol/L、2 hPG(8.92±0.77)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结合糖尿病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7(b)-0155-02

糖尿病作为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环境极易导致全身器官、组织发生严重并发症。消化道尤其胃肠道、食道、胆道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1],糖尿病胃部病变发生率占糖尿病患者的10%,腹泻和便秘发生率占20%以上。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且病情容易迁延不愈,尤其随着近年来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糖尿病伴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人群越来越多,严重情况下还可引发癌变或死亡,对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对该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42例糖尿病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究综合护理在糖尿病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科收治的糖尿病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2例为观察对象,均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符合全国炎症肠道疾病学术会议提出的标准[2],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1例,观察组男13例,女8例,年龄36~59岁,平均(44.3±2.4)岁,糖尿病病程4~15年,平均(8.9±1.7)年,溃疡性结肠炎病程2~6年,平均(3.7±1.0)年;对照组男15例,女6例,年龄35~58岁,平均(43.6±2.1)岁,糖尿病病程4.2~14.1年,平均(8.2±1.4)年,潰疡性结肠炎病程2~6年,平均(3.5±0.9)年。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妊娠、恶性肿瘤、血吸虫病及细菌性痢疾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教育、病情观察、药物指导等方面。

1.2.2  观察组  采用综合护理。①心理,糖尿病与溃疡性结肠炎被国内外学者公认为心身疾病[3],护士应耐心与患者沟通,讲解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和预后,告知患者悲观、消极的情绪与疾病发展密切相关,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病情,解除疑虑,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和顺应性。②灌肠,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之一。灌肠前应告知患者灌肠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注意灌肠液的温度和速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肠黏膜刺激减少或肠蠕动能力下降,避免灌肠速度过快引起肠腔充盈引发排便反应。同时患者灌肠期间面色,出现不适立即停止灌肠。③血糖与饮食,血糖是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指标,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调整药量,避免血糖过高或低血糖的发生。根据患者病情和血糖情况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清淡少渣饮食,限饮牛奶,减少腹胀、腹泻的发生,忌食生冷及刺激性的食物,对腹泻严重者应流质饮食,少量多餐。④用药与健康指导,告知患者规范用药的重要性,叮嘱患者不可随意停药、减药或换药,同时告知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惊慌。指导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饮食、良好的生活、健康的锻炼,以促进血糖的有效控制,提高患者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疾病恢复。

1.3  观察内容

观察患者护理效果、血糖控制情况。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与结肠镜检查结肠黏膜炎症消失,溃疡愈合情况进行判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76.2%(P<0.05)。见表1。

2.2  护理后血糖情况

观察组护理后FPG、2 hPG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呈流行趋势不断增长,IDF发布第八版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4-5],目前全球有4.25亿糖尿病患者,其中约2/3的糖尿病患者是在工作年龄罹患糖尿病。在我国糖尿病发病人群高达1.2亿人,每年因糖尿病及各种并发症、合并症的死亡人数达150万。溃疡性结肠炎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据报道显示[6],糖尿病并发溃疡性结肠癌的机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1.5~2.5倍。糖尿病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参与抑制胃、小肠、结肠的张力和蠕动,抑制肠道对水、盐吸收,进而导致腹泻和便秘发生,另外,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和血流动力异常,容易引起胃肠黏膜水肿、糜烂和溃疡的发生。糖尿病伴溃疡性结肠炎发生时,两种疾病相互影响,极易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

随着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认为[7],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范畴,是全球性消化内科的常见疑难病之一,该病虽可治愈但容易反复发作,而且仅靠药物等单一治疗,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该研究认为提高糖尿病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的自我管理控制和长期治疗。通过对患者心理、血糖和饮食、灌肠、用药等方面实施综合护理,从心理上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对疾病的重视,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血糖和饮食上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摄入,在促进血糖有利控制的同时促进结肠黏膜保护,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率;通过灌肠操作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给药,使灌肠液有效作用于患者的病灶部位,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可降低口服药物对患者胃肠道的影响。从用药上提高患者服药的规范性,促进血糖的控制,减少并发症发生。经该组病例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76.2%(P<0.05);观察组护理后FPG(5.53±0.49)mmol/L、2 hPG(8.92±0.77)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卢红华[8]报道的观察组护理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优等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结合糖尿病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蒋淑杰.综合护理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影响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20(3):215.

[2]  白玉霞.综合护理干预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影响[J].现代养生,2018,4(11):456.

[3]  曾银枝,张明钦,张凯玲.综合护理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2(27):173-174.

[4]  齐银娟,赵会侠.强化饮食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状况的积极作用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20):123-124.

[5]  曲文玲.探讨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6,6(30):220-221.

[6]  赵君.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8,17(26):215-216.

[7]  何莉云,沈玲风,丁庆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17,11(33):269-270.

[8]  卢红华.综合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健康之友,2019,1(3):111.

(收稿日期:2019-04-22)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综合护理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肠炎清对ICUC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TLR4mRNA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