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绘画教学的异同

2019-10-08 05:26张晶晶
神州·上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西方美术教学差异

摘要:中西绘画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美学理念,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再次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也有差异,所以中西方绘画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段、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中国绘画的思想内容是强调艺术家主观内在精神的表现,强调“传神写照”,“气韵生动”,神似胜于形似,而西方绘画的思想内容是强调对客观形象作写实与再现,在描绘客体的精神与特征时,大多注重形似,讲究比例、结构和物体的体积感。由于受到文化背景与美学理论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西方在教学方式在也存在区别,中国美术教育重“实用和教化”,而西方教育重“技能和启迪”。

关键词:美术教学;美术理念;中西方;差异

一、从文化艺术上论述

中国文化起源于大陆文明,广阔的陆地、绵延的江河、起伏的山川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感觉。中国文化是以含蓄为美。在绘画理念上,中国艺术偏重于对事物一种感性认识,偏重抒情性。追求绘画者的精神寓意和文化品位,不强调外形的神似,只强调内在的修养。

中国绘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是由中华民族哲学儒、道、佛“天人合一”观念综合作用下孕育出来的。中国文化的基本思维模式是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統一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造成中国画家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本质精髓。所以,中国文化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特别强调顺应自然,强调个人自身修养融入自然当中。中国独特文化精神反映在绘画观念上,就是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精神与物质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的关系。认为艺术的最高层次客观把握物体的特点与规律,而是尽可能融入到客体当中,了解物体、领会物体,让画家与所画物体融为一体,最终达到把客体的精神融入到画面的境界。所以,中国画不要求再现自然,而是重在“立意”,所以中国画历来就是偏重表达作者的感情对客观世界的观的感情,赋予物体人格的魅力,使人情、物情相融。注重主观感受,画家所画内容常在“似与不似之间”。使作品成为表达画家修养、人格和情绪的载体。

西方文化起源于岛屿文明,岛与岛之间是广阔的大海,相隔的岛屿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人要借用自然的力量与他人交流,在这过程中人类与自然就会发现冲突与矛盾,期间人会感到自身的渺小,但是人类又不甘心屈服,想驾驭自然、征服自然、改造和利用自然。因而西方文化表现为矛盾、冲突和对外部事物的探究。西方文化艺术在整体上主要强调是空间,注重透视学、光学等,注重物体细部刻画,重视物体本身的造型与颜色美感。

由于西方文化的地理环境、思维模式和哲学传统的特点,造成了以人与自然的对立,即天人相分的观念。在西方,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宗教的权力至高无上,就是人类要驾驭自然、征服自然、改造和利用自然。虽然这两者在观念上有所不同,但内在都是表达了天人对立、天人相分的思想。从这二种观念可以看出,西方人文化理想的最终目标就是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达到享受自然,从而获得人生幸福。西方为达到这种目的,就必须讲科学、讲理性。这种观念渗透到西方绘画艺术中,就是强调对物体的客观再现。所以西方绘画总是把科学利用到绘画上,要求画家利用焦点透视用客观的方式来把握自然,再现物体的真实样貌。

二、从绘画教学上论述

我们应该认识到,由于哲学观、文化背景、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是属于两种不同形态的视觉艺术和不同表现技法艺术。中国绘画讲究含蓄,西方西画绘画是直接再现物体,这是中西方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最大的差异,就是因为存在这些差异,使得中西方教学理念上也产生存在差异。正确认识中西方教学理念的差异,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中国美术教育重教化、重实用,重传统。中国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理论的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教”,而“教”主要体现在灌输式教学方法,缺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美术教育也开始参照一些西方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发现美术学科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科目,它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师不断提高教学方法,让本来学生不关注、不感兴趣的的美术课变成他们想上、期盼上的美术课。如果教师只照本宣科,不去研究教材;不去结合本土的艺术文化资源;不去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是无法吸引住学生的。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西方美术教育重技能、重参与性。西方美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启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启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及技能。西方美术教育重点强调培养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学生方法。

我国有着五千年传统文化,在哲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可就在这样一个有着诸多优势的环境里,美术教育仍然在艰难的摸索着。为何?我国有着独特的社会状况,目前我国人口还是农村人口占多数,陈旧的观念长期存在于多数中国人的思想中,思想观念的迟滞严重的阻碍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中国的美术教育可以借鉴西方的教育模式,从而提高中国美术教育走进世界前列。

当今大时代是一个充满生气的时代,时代向我们提供了可贵的发展机遇。而作为中国美术教师,怎样合理地运用外来艺术,怎样发扬光大中国绘画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怎样通过自己的教学传播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我们应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面对新世纪的召唤,为了使我国教学的发展与新时代的要求相适应,让我们要了解当前形势;关注现实生活;增强民族精神和融合外来文化的自信心,在艺术上进行深入探索,产生更多的教学案例,为把中国的美术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著:《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尹少淳著:《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

[3]洪惠镇著:《中西绘画比较》,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年。

作者简介:张晶晶(1985-)女,汉族,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工作于安徽省宣城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中西方美术教学差异
相似与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